电视媒体改文风 节目题材贴民生
2014-03-18张晓晶
张晓晶
摘 要 改文风是当前新闻媒体的一件大事,既是中央的要求,也是百姓的期待。本文结合新疆电视台“改文风”方面的具体举措,从如何落实改文风,改文风应把握的原则,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文风等方面对当前电视媒体改文风进行论述。
关键词 视媒体 走基层 改文风
新一届党中央以身作则,言出必诺,新气象、新变化扑面而来,令人振奋。不久前,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其中有三项规定跟文风问题有关:讲话要简短,力戒空话、套话;文件简报要精简,有实质内容、富有实际作用和意义;新闻报道要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且报道要简短、精悍、凝练。之后,中宣部发出《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切实改进文风的意见》,再次提倡短、实、新,反对假、长、空的文风;强调说真话、写实情,杜绝脱离实际、内容空洞和“应景”文章;要力求报道简短精练,直截了当,要言不烦、意尽言止。眼下,各媒体积极响应,在新闻报道中大胆改革,富有人间烟火气的报道好似春风扑面而来。
央视等媒体率先在《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王牌栏目中进行改进,节目从内容到形式上均有耳目一新的变化。新疆电视台作为新疆的主流媒体之一,在认真领会《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十条规定》精神的基础上,也积极制定落实办法,全面改进新闻报道工作。《新疆新闻联播》等新闻节目变革内容、创新编排、关注民生成为重点。在扎实将“走转改”活动推向深入的同时,新一轮涉及节目形态、语态表达的文风改变,正在带给观众越来越多的惊喜。那么,作为电视媒体,我们应怎样落实好改进文风,在改进文风的过程中应当把握怎样的原则?目前在改进文风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该如何改进?电视媒体在“改文风”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和探讨。
一、改进文风应把握的原则
1.“改文风”必须要遵循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和新闻的本体价值。其实,电视媒体贯彻落实“改文风”,不能盲目追求新闻的“短”而陷入教条主义,应当从媒体和传播的基本规律出发,根据新闻价值来判断新闻的重要性,当短则短,无实质内容甚至可以不报道,但真正重大的时政、重要的信息,当然应给够篇幅。事实上,改文风应当确立的原则不是“短”,而是“尊重新闻传播规律”,报长报短、怎么报,应视内容而定,观众需要的是“有料”的新闻、信息量丰富的报道。另外,“改文风”可以通过改变新闻的采制方式进一步实现新闻的价值,着力提升正确引导舆论、回应社会关切、服务百姓生活的能力。比如,新疆电视台获中国新闻奖的作品《张春贤逛夜市》就是按照中宣部“走转改”的要求,在“短实新”方面有“颠覆性”改变的代表作之一。
2.“改文风”不能脱离媒体自身的定位。“改文风”不是简单地迎合老百姓的收视需求,以追求收视率作为首要目标。对主流媒体来说,必须要清晰地判断“我要说什么”,无论怎样改都不能脱离媒体自身的定位。现在各电视台加大了民生新闻的报道力度,报道的视角对准百姓固然没错,但不能以“改文风”之名,追求刺激八卦的社会新闻来提高收视,媒体在“改文风”的同时还应当把握好“大民生”,时刻不忘媒体的职责。“改文风”要将报道的视角对准百姓,新闻报道的视角不同,传播效果也不一样。例如,记者采访的新闻是政府出台了某项政策,或者某家企业生产赚钱了,如果报道仅有这么一项“事实”,那就仅是替政府或者企业发布信息,是“政府视角”和“企业视角”。而新闻记者如果站在百姓的立场来看问题、报道新闻,就应该深挖政府政策出台会给百姓生活带来哪些变化,哪些社会群体会受益;企业做好了,对当地经济有何影响,进而会不会扩大社会就业、扩大产品供应、引起物价变化等,这些百姓关注的问题,报道才会更贴近群众,才会得到好的收视效果。
3.“改文风”要深化认识,避免形式主义。由于电视本身的优势,往往让电视媒体人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表达形式上去,因此忽略了对新闻事件更深层次的思考。而电视新闻“改文风”不单是文字方面的改变,也不单单是节目形式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新闻报道的核心内容。例如,今年春节期间,新疆电视台推出的《新春走基层 记者回乡记》报道角度新颖,质朴真实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这是新疆电视台“走转改”活动的创新,这些报道说家常话,讲百姓事,文风朴实。报道透过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表象去发现隐藏在其背后的丰富内涵和本质,从中传达出党和政府的关怀与群众的声音。这样的新闻才既有可看性又有思想性,既有贴近感又有高度感。
二、电视媒体应从内容、形式和视角方面“改文风”
1.改文风首先要选择好的内容和题材。选择有实质性的内容,受关注的内容,观众必然爱看。因此,选什么样的内容,抓什么样的题材是改文风首先要考虑的。“改文风”首先从报什么,不报什么,多报什么,少报什么做起,报道内容变了,报道视角变了,文风也就变了。比如,栏目首先对头条和提要进行了调整,把国计民生的新闻给予重要位置。新闻中,社会类消息数量明显增加,同时,记者调查类稿件成组播发,如,有经济类的《钢材市场将受需求回暖提振》等;物价方面的《二级批发加价继续》《消费者成了最终的买单人》等;政策法规类的《机动车报废出新规》《环保检测不容忽视》《违规用工调查之如何保障务工人员权益》等调查性报道,在题材选择上都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播出后效果良好。
2.在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上进行改变。一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表达。例如,要把政策、法律中与百姓直接相关的信息传递给观众,就要避免呆板、概念化的语言,要减少在传播过程中给观众造成距离感和接收障碍。二是要让老百姓当新闻的主角。比如,新疆电视台《新疆新闻联播》2014年1月14日的头条新闻为《“最美乡村医生”居马泰载誉归来》,1月17日的头条新闻是《对乃比刚艾尼实习上岗第一天》,让普通百姓的故事成为头条。三是要善于设置话题。去年央视连续推出了《你幸福吗?》等“海采街访”开辟了民意调查报道的新模式。通过有效设置和引领社会正面话题,采制带有媒体行动性质的系列报道,从而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传递正能量。四是播报形式的改变。从新闻播报的口气、语气、表情、形态改起,使主持人的主持风格更加亲和自然、口语化,可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另外,打破思维模式定式,用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报道新闻,比如可以让新闻故事化,通过悬念化、目击式等方式进行表达,让新闻更有感染力。
3.用百姓的视角做好民生新闻。例如对会议报道的改变,从一般性的会议报道中跳出会议程序,放大民生内容,从会议中选取广大观众最关心、最感兴趣、与群众切身利益最密切的新闻事实予以报道,同时插相关资料画面,让内容更有信息量,让画面更好看。另外,在做好“大民生”新闻的同时,也不放弃“小民生”的新闻,对于衣食住行等等事关百姓生活、群众关注、反映强烈的热点话题、事件,进行全面的关注和报道。比如,近期对乌鲁木齐“田”字路建设工程的报道中,从这些民生工程的动工前就进行策划,按照工程的重要节点进行宣传报道,不仅要反映工程本身,还对由此引发的市民出行、公交改线等相关问题进行延展,深入挖掘新闻资源。在报道中,不仅要突出信息,也要加强新闻的服务性,通过报道让百姓对工程有了更多的理解和认同。
三、目前电视媒体在“改文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1.形式大于内容。改文风一定要转变作风、转变认识,目前,我们电视媒体工作者中不乏有人认为到基层去就是“走转改”了,很多节目到基层去拍摄就说自己是走基层了。其实,光是站在基层的土地上是远远不够的。不仅要到基层的大地上去,还要去体会当地百姓的所思所想,体会到与百姓接触的情感,带着思考,才能做出有深度的报道。所以,改文风要真正做到真走、真转、真改,必须要注重报道的内容是不是贴近群众,是不是能反映群众的真实生活,解决百姓的问题。
2.投入情感不足。做好“走转改”必须要我们媒体工作者用真心、动真情。我们的编导、记者、编辑必须要投入自己的情感,才能在基层中去感受变化,感受老百姓的诉求。只有投入了真情实感才能做出有情有义的报道,才能达到“走转改”的实际效果。
四、进一步落实好“改文风”工作
1.落实好“改文风”首先要扎扎实实将“走转改”活动推向深入。真正鲜活的新闻事实,都是来自接地气、有烟火的地方。例如,新疆电视台与央视合作的《走基层·皮里村蹲点日记》是“走转改”活动的代表之作,充分证明“好新闻是走出来的”。记者只有通过扎扎实实走基层,了解到尽可能多的新闻事实,才能敏锐地感知事物变化,从中发现鲜活题材。只有坚持不懈地深入基层,发现事实、报道事实,我们主流媒体才能拥有持续的影响力,才能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作出应有的贡献,因此要将“走转改”作为今后新闻节目改进的重要要求,了解群众的诉求,用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报道基层群众的真实生活。
2.加强记者、编辑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的整体专业素养和对新闻事件的系统认知能力。真正落实好“改文风”,记者不光是要在现场,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线,记者还要在有限的现场做相对丰富的观察,记者的思考不能只停留在表层逻辑层面,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有深度的报道。同时,后期负责编辑、制作的人员也同样要提高专业素质,只有对一线了解清楚和对新闻本身判断到位,才能使编辑语言运用到位,更好地将优秀记者的报道呈现出来。可以通过在基层建立记者站、蹲点采访等方式抽调主持人和记者前往基层一线,直面普通群众最真实自然的工作生活状态,用百姓的话,讲述自己的故事”,让稿件更加原汁原味,更加真实可信。
3.充分发挥电视新闻评论“面对面的观点交锋和碰撞”的优势。近一段时间来,各媒体都在新闻评论方面对分量有所加强,比如新疆电视台《新疆新闻联播》近期就在舆论监督类稿件、情感故事、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等消息之后配发编后,进行评论,评论观点鲜明地表达了栏目对新闻事件的立场和看法,提升了稿件的深度。但目前的电视评论还没有跳出印刷媒体“单向传递”的窠臼,评论员自说自话,或者是专家轮流发言,缺乏互动和争论,改进文风要在加强新闻评论分量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出电视新闻评论的优势,通过引入对话和辩论机制等,改变电视评论单项传播、评论员自说自话的现状。
4.充分利用和开发新媒体。在新闻的制作上,应当多平台齐发,做好视频和影像素材的二次利用和传播,做好网站和微博、微信的互动,深化讨论,让老百姓的声音在节目中呈现。当然,主流媒体从业者要有遵守新闻采编秩序,在利用微博时要冷静判断、审慎选择。
总之,进一步落实好“改文风”,电视媒体要从重点节目抓起,紧扣民生主题,紧扣新闻性,对热点新闻要迅速跟进,准确判断,同时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体现主流媒体的立场和价值观。通过切实改进文风,做百姓爱看的新闻,真正让新闻清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