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道路施工期间交通影响评价初探

2014-03-18黄建军

大陆桥视野·下 2014年2期
关键词:城市道路研究

黄建军

摘 要 本文以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路、南湖东西路高架道路为例,对在城市道路建设工程中如何开展施工期间交通影响评价工作,进行相关研究的探讨,提出了具体的交通影响综合缓解措施。

关键词 城市道路 施工期间 交通影响评价 研究

一、概述

近年来,随着乌鲁木齐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机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交通拥堵现象变得愈发突出,因而交通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交通供需矛盾是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源,尽管一味地扩大交通供给能力却远不能解决问题,但在交通需求持续增长已成定势的情况下,交通设施的建设不能滞后。虽然有综合交通规划、专项交通规划等作为引导,一些交通基础设施在实际建设中仍然可能产生诸多问题。本文以乌鲁木齐市“田”字型快速路一期克拉玛依路高架道路工程为例,对在城市道路建设工程中如何开展施工期间交通影响评价工作,进行相关研究的探讨。

二、工程背景及设计方案简介

2012年为大力改善乌鲁木齐市快速路系统长期存在的网络化程度差、容量不足的结构性突出问题,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乌鲁木齐城市中心区“田”字型快速路网络建设工程,工程内容包括将现状城市东西向主干道克拉玛依路、南湖东西路改建为高架快速路,形成沟通西外环与东外环之间的快速联系通道。此外,还将针对目前外环路部分路段容量不足的问题进行扩容改造,建设全线六车道的外环快速路。

根据计划安排,“田”字型快速路网络将分2012、2013两年建设,2012年将实施第一期,包括克拉玛依路高架道路工程及东外环扩容改造工程,该工程是形成更完善的“田”字型快速路网格局的关键工程,要求2012年10月底完工。图1为乌市“田”字型快速路网络建设一期工程范围示意。

图1 乌市“田”字型快速路建设一期工程范围

克拉玛依路高架道路工程西起西外环东侧(武警三支队),跨东外环后落地,沿线向东与现状西北路、友好北路、河滩快速路、南湖路城市主干道相交,穿越两大城市核心区--沙依巴克区、水磨沟区。全线采用“快速路+辅路”的道路形式,其中高架采用双向6车道,设计车速为80 km/h,地面道路双向6车道,设计车速为50 km/h。工程全长7.3 km。

工程沿线分别设置河滩路立交和东外环立交两处定向式互通立交,并在西北路和南湖路两侧分别设置两对平行上下匝道。此外,在工程范围的两端分别设置一对平行上下匝道,主线则以跳水台型式中断,西侧终端预留与西侧的西外环立交、克拉玛依高架西延段的接口,东侧终端预留与克拉玛依路高架东延段的接口。

三、主要研究内容

根据国家建设部《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 141-2010)》克拉玛依路、南湖东西路高架道路工程施工期间的交通影响评价包括以下主要研究内容:

1.制定施工围蔽及便道设置方案制定施工期间交通分流方案。

2.施工期间交通影响程度评估。

3.制定施工期间交通影响综合缓解措施。

四、工程沿线交通现状

1.沿线交通流量现状。道路沿线与西北路、友好路、南湖路三条城市主干路平面交叉,与河滩快速路立体交叉,并与多条城市次干路、支路平面交叉,2011年6月通过对十个主要交叉口交通流量调查,每个交叉口平均流量达到4 008 pcu/h。

2.沿线公交现状。全线共有49条公交线路,29个公交站点。

3.沿线出入口及行人过街现状。全线单位出入口众多,行人过街设计共23处。

五、施工期间交通分流及影响程度评估

根据工程沿线路段所处交通区位和周边路网的关联情况,可以总体分析途经或到发克拉玛依路高架工程沿线的主要交通到发地分布情况。由于本工程路段较长,为便于分析,以河滩路为界,将本工程划分为河滩路以西单元和河滩路以东单元两个交通分析单元。

克拉玛依路高架工程沿线周边主要的交通到发地可划分为西外环西部、西外环北段方向、西外环南段方向、沙区北部、沙区南部、河滩路北段方向、河滩路南段、水区北部、水区南部及水区东部,如图2所示。

图2 克拉玛依路周边主要交通到发地分布情况

通过预测,道路施工期间每天将产生8万车次的交通分流量,周边主要分流道路交通量的增长情况见图2。总体而言,由于交通供需的突出矛盾,克拉玛依路高架工程影响范围内的主要道路已经普遍呈现高拥堵状况。

根据前面的交通分流预测结果,周边道路交通流量普遍增加30%以上,而西虹路、新医路、东外环地面道路、阿勒泰路、红山路等主要道路流量普遍增长50%以上,部分路段交通量增加超过70%。

图3 克拉玛依路高架工程施工期间周边主要道路交通量增长情况

显然,克拉玛依路高架工程施工期间,以上道路现状的主要堵点交叉口交通负荷相应将急剧增加,通行能力远不能满足分流后的交通需求。

六、交通影响程度分析结论

根据交通分流预测结果,克拉玛依高架施工期间的交通影响程度分析的主要结论归纳如下

1.克拉玛依高架施工期间,每天将产生8万车次的交通分流量(不含东外环施工的分流交通) 。

2.交通分流后,周边道路交通流量普遍增加30%以上。

3.西虹路、新医路、阿勒泰路、红山路等主要道路流量普遍增长50%。

七、施工期交通影响综合缓解措施

针对工程施工期间严峻的交通拥堵形势,从多角度、全方位出发,提出以下综合性的交通缓解对策。

措施之一:工程沿线车辆限行。

措施之二:周边路网区域车辆限行。

措施之三:系统设置区域交通分流引导标志。

措施之四:公交线路调整优化。

措施之五:合理设置沿线人行便道及过街通道。

措施之六:优化周边路网交通组织管理。

措施之七:沿线单位出入交通组织管理。

措施之八:强化施工沿线交通安全与秩序管理。

措施之九:充分保障施工车辆通行,加强施工车辆管理。

措施之十:协调其他相关市政道路工程,避免交叉影响。

措施之十一:充分加强媒体宣传,争取市民理解与支持。

八、结束语

通过举例,对城市道路交通影响评价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了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将交通影响评价引入到城市道路建设工程中;二是论述了城市重大道路建设工程交通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与方法;三是探讨缓解交通影响的措施。希望能给各位同行提供道路施工期间科学合理的交通组织与管理措施,帮助缓解施工期间的交通压力。

参考文献

[1]郑连勇等.城市交通影响评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手册.

[3]CJJ37-201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4]CJJ/T 141-2010,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摘 要 本文以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路、南湖东西路高架道路为例,对在城市道路建设工程中如何开展施工期间交通影响评价工作,进行相关研究的探讨,提出了具体的交通影响综合缓解措施。

关键词 城市道路 施工期间 交通影响评价 研究

一、概述

近年来,随着乌鲁木齐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机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交通拥堵现象变得愈发突出,因而交通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交通供需矛盾是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源,尽管一味地扩大交通供给能力却远不能解决问题,但在交通需求持续增长已成定势的情况下,交通设施的建设不能滞后。虽然有综合交通规划、专项交通规划等作为引导,一些交通基础设施在实际建设中仍然可能产生诸多问题。本文以乌鲁木齐市“田”字型快速路一期克拉玛依路高架道路工程为例,对在城市道路建设工程中如何开展施工期间交通影响评价工作,进行相关研究的探讨。

二、工程背景及设计方案简介

2012年为大力改善乌鲁木齐市快速路系统长期存在的网络化程度差、容量不足的结构性突出问题,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乌鲁木齐城市中心区“田”字型快速路网络建设工程,工程内容包括将现状城市东西向主干道克拉玛依路、南湖东西路改建为高架快速路,形成沟通西外环与东外环之间的快速联系通道。此外,还将针对目前外环路部分路段容量不足的问题进行扩容改造,建设全线六车道的外环快速路。

根据计划安排,“田”字型快速路网络将分2012、2013两年建设,2012年将实施第一期,包括克拉玛依路高架道路工程及东外环扩容改造工程,该工程是形成更完善的“田”字型快速路网格局的关键工程,要求2012年10月底完工。图1为乌市“田”字型快速路网络建设一期工程范围示意。

图1 乌市“田”字型快速路建设一期工程范围

克拉玛依路高架道路工程西起西外环东侧(武警三支队),跨东外环后落地,沿线向东与现状西北路、友好北路、河滩快速路、南湖路城市主干道相交,穿越两大城市核心区--沙依巴克区、水磨沟区。全线采用“快速路+辅路”的道路形式,其中高架采用双向6车道,设计车速为80 km/h,地面道路双向6车道,设计车速为50 km/h。工程全长7.3 km。

工程沿线分别设置河滩路立交和东外环立交两处定向式互通立交,并在西北路和南湖路两侧分别设置两对平行上下匝道。此外,在工程范围的两端分别设置一对平行上下匝道,主线则以跳水台型式中断,西侧终端预留与西侧的西外环立交、克拉玛依高架西延段的接口,东侧终端预留与克拉玛依路高架东延段的接口。

三、主要研究内容

根据国家建设部《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 141-2010)》克拉玛依路、南湖东西路高架道路工程施工期间的交通影响评价包括以下主要研究内容:

1.制定施工围蔽及便道设置方案制定施工期间交通分流方案。

2.施工期间交通影响程度评估。

3.制定施工期间交通影响综合缓解措施。

四、工程沿线交通现状

1.沿线交通流量现状。道路沿线与西北路、友好路、南湖路三条城市主干路平面交叉,与河滩快速路立体交叉,并与多条城市次干路、支路平面交叉,2011年6月通过对十个主要交叉口交通流量调查,每个交叉口平均流量达到4 008 pcu/h。

2.沿线公交现状。全线共有49条公交线路,29个公交站点。

3.沿线出入口及行人过街现状。全线单位出入口众多,行人过街设计共23处。

五、施工期间交通分流及影响程度评估

根据工程沿线路段所处交通区位和周边路网的关联情况,可以总体分析途经或到发克拉玛依路高架工程沿线的主要交通到发地分布情况。由于本工程路段较长,为便于分析,以河滩路为界,将本工程划分为河滩路以西单元和河滩路以东单元两个交通分析单元。

克拉玛依路高架工程沿线周边主要的交通到发地可划分为西外环西部、西外环北段方向、西外环南段方向、沙区北部、沙区南部、河滩路北段方向、河滩路南段、水区北部、水区南部及水区东部,如图2所示。

图2 克拉玛依路周边主要交通到发地分布情况

通过预测,道路施工期间每天将产生8万车次的交通分流量,周边主要分流道路交通量的增长情况见图2。总体而言,由于交通供需的突出矛盾,克拉玛依路高架工程影响范围内的主要道路已经普遍呈现高拥堵状况。

根据前面的交通分流预测结果,周边道路交通流量普遍增加30%以上,而西虹路、新医路、东外环地面道路、阿勒泰路、红山路等主要道路流量普遍增长50%以上,部分路段交通量增加超过70%。

图3 克拉玛依路高架工程施工期间周边主要道路交通量增长情况

显然,克拉玛依路高架工程施工期间,以上道路现状的主要堵点交叉口交通负荷相应将急剧增加,通行能力远不能满足分流后的交通需求。

六、交通影响程度分析结论

根据交通分流预测结果,克拉玛依高架施工期间的交通影响程度分析的主要结论归纳如下

1.克拉玛依高架施工期间,每天将产生8万车次的交通分流量(不含东外环施工的分流交通) 。

2.交通分流后,周边道路交通流量普遍增加30%以上。

3.西虹路、新医路、阿勒泰路、红山路等主要道路流量普遍增长50%。

七、施工期交通影响综合缓解措施

针对工程施工期间严峻的交通拥堵形势,从多角度、全方位出发,提出以下综合性的交通缓解对策。

措施之一:工程沿线车辆限行。

措施之二:周边路网区域车辆限行。

措施之三:系统设置区域交通分流引导标志。

措施之四:公交线路调整优化。

措施之五:合理设置沿线人行便道及过街通道。

措施之六:优化周边路网交通组织管理。

措施之七:沿线单位出入交通组织管理。

措施之八:强化施工沿线交通安全与秩序管理。

措施之九:充分保障施工车辆通行,加强施工车辆管理。

措施之十:协调其他相关市政道路工程,避免交叉影响。

措施之十一:充分加强媒体宣传,争取市民理解与支持。

八、结束语

通过举例,对城市道路交通影响评价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了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将交通影响评价引入到城市道路建设工程中;二是论述了城市重大道路建设工程交通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与方法;三是探讨缓解交通影响的措施。希望能给各位同行提供道路施工期间科学合理的交通组织与管理措施,帮助缓解施工期间的交通压力。

参考文献

[1]郑连勇等.城市交通影响评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手册.

[3]CJJ37-201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4]CJJ/T 141-2010,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摘 要 本文以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路、南湖东西路高架道路为例,对在城市道路建设工程中如何开展施工期间交通影响评价工作,进行相关研究的探讨,提出了具体的交通影响综合缓解措施。

关键词 城市道路 施工期间 交通影响评价 研究

一、概述

近年来,随着乌鲁木齐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机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交通拥堵现象变得愈发突出,因而交通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交通供需矛盾是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源,尽管一味地扩大交通供给能力却远不能解决问题,但在交通需求持续增长已成定势的情况下,交通设施的建设不能滞后。虽然有综合交通规划、专项交通规划等作为引导,一些交通基础设施在实际建设中仍然可能产生诸多问题。本文以乌鲁木齐市“田”字型快速路一期克拉玛依路高架道路工程为例,对在城市道路建设工程中如何开展施工期间交通影响评价工作,进行相关研究的探讨。

二、工程背景及设计方案简介

2012年为大力改善乌鲁木齐市快速路系统长期存在的网络化程度差、容量不足的结构性突出问题,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乌鲁木齐城市中心区“田”字型快速路网络建设工程,工程内容包括将现状城市东西向主干道克拉玛依路、南湖东西路改建为高架快速路,形成沟通西外环与东外环之间的快速联系通道。此外,还将针对目前外环路部分路段容量不足的问题进行扩容改造,建设全线六车道的外环快速路。

根据计划安排,“田”字型快速路网络将分2012、2013两年建设,2012年将实施第一期,包括克拉玛依路高架道路工程及东外环扩容改造工程,该工程是形成更完善的“田”字型快速路网格局的关键工程,要求2012年10月底完工。图1为乌市“田”字型快速路网络建设一期工程范围示意。

图1 乌市“田”字型快速路建设一期工程范围

克拉玛依路高架道路工程西起西外环东侧(武警三支队),跨东外环后落地,沿线向东与现状西北路、友好北路、河滩快速路、南湖路城市主干道相交,穿越两大城市核心区--沙依巴克区、水磨沟区。全线采用“快速路+辅路”的道路形式,其中高架采用双向6车道,设计车速为80 km/h,地面道路双向6车道,设计车速为50 km/h。工程全长7.3 km。

工程沿线分别设置河滩路立交和东外环立交两处定向式互通立交,并在西北路和南湖路两侧分别设置两对平行上下匝道。此外,在工程范围的两端分别设置一对平行上下匝道,主线则以跳水台型式中断,西侧终端预留与西侧的西外环立交、克拉玛依高架西延段的接口,东侧终端预留与克拉玛依路高架东延段的接口。

三、主要研究内容

根据国家建设部《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 141-2010)》克拉玛依路、南湖东西路高架道路工程施工期间的交通影响评价包括以下主要研究内容:

1.制定施工围蔽及便道设置方案制定施工期间交通分流方案。

2.施工期间交通影响程度评估。

3.制定施工期间交通影响综合缓解措施。

四、工程沿线交通现状

1.沿线交通流量现状。道路沿线与西北路、友好路、南湖路三条城市主干路平面交叉,与河滩快速路立体交叉,并与多条城市次干路、支路平面交叉,2011年6月通过对十个主要交叉口交通流量调查,每个交叉口平均流量达到4 008 pcu/h。

2.沿线公交现状。全线共有49条公交线路,29个公交站点。

3.沿线出入口及行人过街现状。全线单位出入口众多,行人过街设计共23处。

五、施工期间交通分流及影响程度评估

根据工程沿线路段所处交通区位和周边路网的关联情况,可以总体分析途经或到发克拉玛依路高架工程沿线的主要交通到发地分布情况。由于本工程路段较长,为便于分析,以河滩路为界,将本工程划分为河滩路以西单元和河滩路以东单元两个交通分析单元。

克拉玛依路高架工程沿线周边主要的交通到发地可划分为西外环西部、西外环北段方向、西外环南段方向、沙区北部、沙区南部、河滩路北段方向、河滩路南段、水区北部、水区南部及水区东部,如图2所示。

图2 克拉玛依路周边主要交通到发地分布情况

通过预测,道路施工期间每天将产生8万车次的交通分流量,周边主要分流道路交通量的增长情况见图2。总体而言,由于交通供需的突出矛盾,克拉玛依路高架工程影响范围内的主要道路已经普遍呈现高拥堵状况。

根据前面的交通分流预测结果,周边道路交通流量普遍增加30%以上,而西虹路、新医路、东外环地面道路、阿勒泰路、红山路等主要道路流量普遍增长50%以上,部分路段交通量增加超过70%。

图3 克拉玛依路高架工程施工期间周边主要道路交通量增长情况

显然,克拉玛依路高架工程施工期间,以上道路现状的主要堵点交叉口交通负荷相应将急剧增加,通行能力远不能满足分流后的交通需求。

六、交通影响程度分析结论

根据交通分流预测结果,克拉玛依高架施工期间的交通影响程度分析的主要结论归纳如下

1.克拉玛依高架施工期间,每天将产生8万车次的交通分流量(不含东外环施工的分流交通) 。

2.交通分流后,周边道路交通流量普遍增加30%以上。

3.西虹路、新医路、阿勒泰路、红山路等主要道路流量普遍增长50%。

七、施工期交通影响综合缓解措施

针对工程施工期间严峻的交通拥堵形势,从多角度、全方位出发,提出以下综合性的交通缓解对策。

措施之一:工程沿线车辆限行。

措施之二:周边路网区域车辆限行。

措施之三:系统设置区域交通分流引导标志。

措施之四:公交线路调整优化。

措施之五:合理设置沿线人行便道及过街通道。

措施之六:优化周边路网交通组织管理。

措施之七:沿线单位出入交通组织管理。

措施之八:强化施工沿线交通安全与秩序管理。

措施之九:充分保障施工车辆通行,加强施工车辆管理。

措施之十:协调其他相关市政道路工程,避免交叉影响。

措施之十一:充分加强媒体宣传,争取市民理解与支持。

八、结束语

通过举例,对城市道路交通影响评价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了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将交通影响评价引入到城市道路建设工程中;二是论述了城市重大道路建设工程交通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与方法;三是探讨缓解交通影响的措施。希望能给各位同行提供道路施工期间科学合理的交通组织与管理措施,帮助缓解施工期间的交通压力。

参考文献

[1]郑连勇等.城市交通影响评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手册.

[3]CJJ37-201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4]CJJ/T 141-2010,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猜你喜欢

城市道路研究
城市道路拓宽改造设计探讨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城市道路照明电气设计常见问题探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城市道路清扫之我见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水泥搅拌桩在城市道路软基处理应用中的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试述城市道路养护中道路病害的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