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利用外资方式的新动向及对我国的启示

2014-03-18方晓霞

中国经贸导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管制比重外资

日本是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大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产业空洞化的出现,日本政府和学术界开始重新认识外国投资在一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其引进外资不仅在规模上出现了新高潮,并且在方式和领域上也有了一系列新的变化。

一、日本利用外资的新动向与特点

(一)虽然同其它发达国家相比,日本引进外资规模较小,但近年来外国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的规模均有大幅度增长

首先,对日直接投资的余额由1996年的299.42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2264.24亿美元,增长了近8倍。尽管占GDP的比重在发达国家中属于相对较低的,但由1996年的0.69%上升到了2011年的3.86%。其次,对日证券投资的比重远远高于直接投资。据日本银行的国际收支统计,2011年外国对日投资近90%为证券投资,其中股票投资占42%,债券投资约占58%。

(二)制造业重新成为日本外资流入的主要领域

据日本银行国际收支统计,1989—1997年期间,日本制造业引进的外国直接投资占43.3%,此后,呈现出下降的态势。1998—2003年降到27.9%,2004年仅为2.5%,2005年为净流出,2006年以后有所增长。与此同时,非制造业引进的外国直接投资增加,1989—1997年56.7%,1998—2003年72.1%,2004年高达97.5%。过去被认为较为封闭的日本金融业和保险业成为引进外资最多的行业,2007年、2008年度大约80%的外国直接投资进入了上述两个行业。由于受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2010和2011年这两个部门的直接投资均呈现为净流出。尽管遭受到东日本大地震和核辐射等灾害,2011年流入制造业的外资却比上年增长了36.3%。

(三)日本的外资主要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

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国际收支统计数据,截至到2011年欧盟对日投资余额为942.93亿美元,占对日直接投资余额的41.68%,居对日投资首位。其次为美国,直接投资余额为709.08亿美元,占37.5%。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所占对日投资的比重虽然仍然很低,但近年亚洲国家比重略有上升,为11.79%。其中中国2011年对日投资余额虽然较上年翻了1倍多为3.99亿美元,仅占全部对日直接投资余额的比重仍处于很低的水平,仅占0.1%。

(四)日本外资企业的总部主要集中在大都市

进入日本的外资企业90%以上将总部设在东京、神奈川、大阪等大都市圈。然而,就外资企业工厂的分布看,则半数以上设在东京、神奈川、大阪以外的地区,因此可以说,对内直接投资的扩大,不仅仅是大城市圈,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五)对日企业并购投资成为外国对日投资的主要形式

据统计,对日企业并购投资2006年为127件,2007年为173件,2008年由于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对日企业并购投资有所下降,为85件。2006—2008年对日投资总共为517件,其中对日企业并购投资的比重,由2006年的63.18%增加到2008年的88.54%,与此同时,绿地投资的比重则由2006年的36.82%下降为2008年的11.46%,下降了近25个百分点。

二、政府成为日本引进外资的主要推动者

对日投资的大幅增长可以说是政府积极推动的结果。虽然外资在日本经济发展中曾经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从日本引进外资的发展历史来看,日本对外资一直持有一种强烈的抵触心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采取或明或暗的严格限制外国投资的政策,使对日投资增长缓慢,与日本对外投资严重不平衡。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日益深化,各国和地区之间围绕产品、技术、市场等的竞争日趋激烈,为提高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各国纷纷放松对外资的限制,争相吸引跨国企业来本国投资。与此同时,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萧条,出现了企业竞争力下降、产业空洞化、失业率上升等问题。此间,日本政府实施了各种刺激景气的政策,但是收效甚微。这使得日本政府开始重新认识外国投资在一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促进引进投资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外资的进入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1992年日本颁布了对外资企业实施优惠税率、债务担保及其他支持的临时措施法(进口、对内投资法)。1994年7月设立的对日投资会议,可以说是日本政府决心积极引进投资的一个重要标志。该会议由首相亲自担任议长,经济财政政策主管大臣任副议长,法务、财务、农林水产、金融等各职能部门大臣担任议员,其目的是为了征集国内外各方面对改善投资环境的意见,协助制定促进对日投资的各项政策。

与此同时,在金融领域日本也不断放松管制,积极推进金融自由化,改善日本的投资环境。1998年4月1日“东京版金融大爆炸”(Tokyo Big Bang)的金融自由化改革方案开始实施,提出了解除不同领域管制的一揽子措施,放松了外汇管制和对股票市场、其他金融业务领域的进入限制。该年日本还修订了《外汇法》,解除外汇市场管制,使外汇交易实现完全自由化,这样外资进入日本和在日外企扩大再投资创造了宽松的环境和良好的条件。

对日本而言,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不仅顺应国际化潮流,而且也有利于防止国内产业空洞化的扩大,增加就业,给低迷的日本经济注入活力。日本通过引进外资不仅是为了获得外国企业的资金,更重要的是获得国外先进的技术、经营诀窍、销售与采购网络等,促使日本的产业界革新技术和经营。另外,通过引进外资,还可以强化企业竞争,以提高本国企业的效率。

三、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作为一个经济发达国家,市场已经高度成熟,拥有一大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企业。在经济长期停滞不前,产业“空洞化”的形势下,政府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放松管制,推进金融自由化,大量吸引外资,使近年来对日直接投资有了显著的增长。在全球企业并购重组的浪潮下,对日企业并购投资成了外国对日投资的主要形式,特别是在过去人们认为相对比较封闭、政府保护比较多的金融、保险、流通等非制造业领域,并购的交易额和数量都占了较大的比重,出现了美国里普伍德公司等以11.5亿美元收购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美洲国际集团注资千代田生命保险公司、美国沃尔玛收购日本大型连锁超市西友公司等著名案例。就从目前东京证券交易所来看,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外国人持股的比重持续上升,很多高成长性、经营业绩较好,充满活力的上市公司,外资持有的股份在40%、50%以上,这些公司大多为金融、零售等非制造业的公司。外资流向金融、保险等非制造业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日本制造业实力在世界首屈一指;二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的银行业出现了大量的不良贷款,政府逐渐认识到过度的保护,只能降低企业的竞争力,与其坐而待毙,不如开放市场,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在电力、通信、金融、零售等非制造业领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放宽限制的措施,改善了市场准入。

需要指出的是,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的上世纪60年代中期,加入经合组织,开始推进资本自由化,到1996年,推出金融大爆炸,全面放松金融管制,前后跨越30多年,走了一个渐进的过程,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其资本市场也逐渐走向成熟,各项法律、法规也趋于完善。而我国目前金融国际化与放松管制的情形与日本七、八十年代非常相似,但是,引进外资的力度与日本相比,要更快更大一些,借鉴日本的经验,笔者认为我国与在非制造业特别是金融、保险、零售业等领域引进外资时,不能一蹴而至,急于求成,特别是在重重国际压力之下,一定要处理好资本市场发展与开放的关系。

可以说,外资是一把“双刃剑”。从日本这十几年积极引进外资的过程来看,它虽然积极推进放松管制,但是,在关系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通过立法等形式对外资仍存在着严格的监管与管制。对于跨国并购,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通过建立外资并购审查制度,完善外资并购相关的法律与法规,来防止外资掌控产业的控制权,获得垄断利润。

此外,日本在引进外资中有一个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这就是其始终将能否带来新技术作为一个重要条件,所以外资在引入世界先进技术和企业管理方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通用电器、IBM等国际知名企业自二战前开始就一直向日本提供先进技术,为日本重化工业的发展以及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伊藤元重. 国際環境の変化と日本経済(バブル/デフレ期の日本経済と経済政策第3巻)[M].庆应义塾大学出版会,2009

[2]深尾京司·天野倫文. 対日直接投資と日本経済[M]. 日本経済新聞社,2004

[3]廣瀬信己.《外資誘致と外資規制》[J].经济产业课《調査と情報》,No.600

(方晓霞,1969年生,山东济南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企业投融资、企业治理)

猜你喜欢

管制比重外资
环境管制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环境管制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管制会计理论在电网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一种简易实用的液体比重计对陶瓷砖喷釉工序的改善
换个视角研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