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读”·教学·一辈子
2014-03-18朱雪英
朱雪英
2012年5月,我结缘吟诵,走上了“素读”的道路,学习开展“素读”教学的操作方法,了解“素读”课程。陈琴老师不仅是一位有思想、有思考、有积淀的资深的特级语文教师,还是一位儿童心理学大师,她站在很高的位置上,把孩子看得很通透。捧着《经典即人生》这本书,我激动不已,反复看了七八遍。在这之前,从来没有哪本书可以让我如此如痴如醉地一读再读。此后,我夜以继日地一边努力学习,一边大胆进行“素读”教学。
一、念起身动,知行相随
为了让我的朴素的教育举措得以实施,2012年,我从一年级带起,开始我的“素读”教学实践。与此同时,我坚持学习,背《论语》《大学》《中庸》《道德经》等,练毛笔、钢笔、粉笔字。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随着自己的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总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感觉,正所谓江湖越老,胆子越小。教师有很多很小的细节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辈子。胡适曾经读过王充的《无神论》,于是,无神论思想影响了胡适一辈子。所以,当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要努力把细节抠好。
二、学以致用,教学相长
在过去的这一年多里,我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引进什么教学内容、如何拓宽学生的思路、如何引起学生的“素读”兴趣、建构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我思考最多的。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里说过这么一句话:“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之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有正确的历史观,才能有正确的人生观。所以,我们从小培养学生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就必须先告诉他们正确的历史观。为了让教学有一条主线,我请了一位颇有才学的家长帮忙编写了朝代歌。
如果说朝代歌是树根,那么中华上下五千年所发生的故事以及各个朝代的诗文则是枝干,各种儿歌或者童谣、歌曲则是树叶,这棵大树撑起来就能顶天立地。于是,我捧起《中华上下五千年》一书,开始给学生讲故事,讲三皇五帝,讲尧舜禹,讲夏商周……再配上生动的肢体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如讲西汉时,贾谊写的《过秦论》就是最好的范文。这是高中的课文,分上、中、下三篇。这篇文章读起来掷地有声,吟起来气势磅礴,所以我大胆地拿来给学生们学习用了。只用了4个星期的16个早读课,每次25分钟,共400分钟,即6个多小时,学生们基本上就把《过秦论》背下来了。学生们背下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多惊喜:(1)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2)识字锦囊新进账1085个字;(3)认识了很多名人谋士将才。在这篇文章的学习上,我用了以下几个策略:
1.巧戴高帽,分段正音。
《过秦论》上篇共有1085个字,分9个自然段。为了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在学习之前,我故意逗他们说:“孩子们,我本来想带你们学习高中的课文。可是这篇课文可长了,里面有很多字我们不认识,很多人都说我们太小,肯定学不会……”学生们听后马上跳起来说:“谁说的?我们偏要学会证明给他们看。”于是,我根据依字行腔的规律把《过秦论》吟诵了一遍。学生们特别喜欢,学习兴趣更浓了。之后,我领着学生分段吟诵,层层突破,从易到难,反复吟咏,直至最后拿下全文。每当我看到他们吟诵时那自信的样子、饱满的神情,我就满心欢喜。如果有人问我:“吟诵到底好在哪里?”我说:“只要看看我们的孩子就知道了。”他们的表现更加坚定了我开展“素读”教学的信心和决心。
2.故事牵引,串联学习。
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讲商君,“商鞅变法”可以延伸;讲廉颇,“负荆请罪”可以一用;讲田忌,“田忌赛马”可以渲染;讲孙膑,《孙膑兵法》可以追溯根源。此外,讲孙膑时还可以讲庞涓,讲鬼谷子。所有相关的历史名人故事,都可以串联起来,“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语文可以这样学习,课堂可以这样操作,内容可以这样拓展延伸。我只是在教语文吗?不,我给学生们的是引子,这引子将来怎么发酵、膨胀,就看学生自己的修为。最可喜的是,我班的学生很爱逛书店,爱看国学类书籍和历史故事书。有的学生经常互相借书看,如《〈弟子规〉故事》《〈三字经〉解读》《〈三国演义〉趣闻》等。老师喜欢什么,学生就喜欢什么,对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3.镂空学习,层层突破。
学生都有畏难的情绪,在读的过程中,个别学生因为句子过长、生僻字过多而出现倦态。把关键词语挖空,让学生填补,是非常好的办法。譬如在吟诵《过秦论》中的长句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时,我经常只说几个字,就让学生往下接,他们越接越顺利,越读越大声。就这样反复训练,反复填补,文章内容就熟悉了,最后不知不觉地就能背下来了。这样的学习过程,谁说只是学生在学习呢?教师本身不也在提升吗?
三、慢慢渗透,润物无声
“渗”是在完成语文课本的教学内容之余,把经典文化逐步向课堂渗透式地掺入,而不是猛灌式地填鸭。这是一个策略,不急促,不毛躁。但是,“渗”些什么内容呢?
1.渗儿歌童谣。
之前我对吟诵一无所知,陈琴老师的《经典即人生》一书给了我很多启迪。可以这么说,《经典即人生》这本书就是吟诵教学的“论语”,我在里面觅得了许多宝贝。400首儿歌童谣、100首季节儿歌、妈妈的儿歌童谣等内容,都非常有趣。于是,我领着学生或吟唱,或诵读,学生们也摇头晃脑,声情并茂,兴趣盎然。
2.渗现代诗歌。
陈琴老师曾给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创了一首调子,我听后非常喜欢,然后拿来和学生们一起学。“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那美丽的文字、浪漫的画面、悠闲的生活,让人感怀。我和孩子们一起吟唱,一起珍惜时间,珍重生命。除此以外,我还用陈琴老师的调子教学生们吟唱了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席慕容的《出塞曲》,这一首首诗是修正灵魂的良药,给予了我们太多的爱与美。
3.渗成语龙。
在学习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时,我用了国家一级歌唱家戴学忱老师的调子来吟诵全诗。这首诗一共25个字,用这首诗的每个字当龙头,每个字头带出50个成语,25个字共1250个成语。在上一学期,我们利用早读课时间就已经能熟背5条龙250个成语了。
今年六一儿童节时,学校开展了游园活动。活动结束后,我班学生就在池塘边背诵起了成语龙。看着他们在背诵成语龙时精神饱满、朝气蓬勃,吟诵声音高亢激昂,眉宇之间还透露着英气的那一刻,我眼眶发红,思绪万千,学生们的表现给了我继续前进的力量。
开展“素读”教学让我和学生们一起成长,经典给我和学生们带来了无穷的力量。读着读着,我愈发感到文字的奇妙。我相信那些散发着魅力的文字能影响学生们一辈子。
(作者单位:广东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