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充盈着欢声笑语的古诗课
2014-03-18陈德兵
陈德兵
一、美景导入,初解题意
师:同学们,我来自一个美丽的地方,请大家看屏幕。(出示松山湖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
生:花、草、灯笼。
师:美不美?
生:美。
师:猜一猜,老师拍的这些照片是什么季节?
生:春天。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写春天的古诗,请把小手伸出来,跟我一起写课题。
(生书空)
师:诗人是——
生:杨万里。
师:课题会读的请举手。
(一生举手读)
师:她的停顿很准确。一起来一遍。
(生齐读)
师:在“宿”后面稍稍停顿一下,再来。
(生齐读)
师:真棒!题目是什么意思?我们一个一个来看。宿,谁知道?
生:就是住在那里的意思。
师:新市,你们知道吗?(生摇头)我告诉大家,新市,是一个地方。
师:徐公,知道吗?
生:就是一个人。
师:你可以称我为徐公吗?我也是一个人哪。(众笑)
生:但是你不姓徐,徐公只是对他的一个简称。
师:知道我姓什么吗?
生:陈。
师:那你这样称呼我一下。
生:陈公。(众笑)
师:谢谢!那“店”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一间店的意思。
师:一间什么店呢?卖米的吗?卖菜的吗?
生:旅店。
师:哦,对了!这个课题的意思,谁能连起来完整地说一遍?
生:住在新市徐公的旅店。
师:对,说得真好。掌声送给他。
师:诗人杨万里投宿在新市一个徐家旅店,这就是题目的意思,懂了吗?我们再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
【点评:陈老师用优美的春天图片导入新课,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并很自然地过渡到对古诗的学习,简洁高效。在对题目的理解上,陈老师充分发挥了他风趣幽默的特点,一个“陈公”,完全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二、初读诗歌,识记生字
师:诗人住在徐公店里,看到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古诗。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生:看拼音。
师:自己看拼音,这可是需要本领的。
生:可以查字典。
师:今天带字典没有?
生:没有。
师:哦,没有带。但是这个方法你是知道的!
生:问老师。
师:问我,我是活字典。(生笑)刚才那个同学不是称我“陈公”吗?陈公比你们还是厉害一点点的。(众笑)好,赶紧读起来。
(生读)
师:怎么读着读着成了齐读了?请大家再读一遍,自己读自己的。
(生自由读)
师:听大家读书,就知道生字大家都已经会了。能不能接受我的检验?
生:能!
师:你第一个读。
生:疏。
师:翘舌音读得真准!
(开火车领读,全班跟读。)
师:这些字都带着拼音,所以大家都会读。去掉拼音,还认得吗?
生:认得!
(师去掉拼音,打乱顺序。)
生:徐。
(全班跟读)
师:能组一个词吗?
生:徐徐。
师:“徐徐”是什么意思?
(生摇头)
师:看我,徐徐地走过来。什么意思?
生:慢慢地。
师:对了。五星红旗徐徐地——
生:升起来。
(生开火车认读、带读,男女赛读。)
师:都读对了!(出示图片)
师:这是什么呀?
生:篱笆。
师:这两幅图上的篱笆有什么区别呀?
生:一个很疏,一个很密。
师:“疏”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隔得比较开。
师:哦,就是比较稀拉。上面是——
生:(读)密密的篱笆。
师:下面是——
生:稀疏的篱笆。
师:谁知道“疏”的反义词是什么?
生:密。
师:这些生字又跑回古诗里去了,谁会读?
生:(读)宿,宿。(众笑)
师:哦,对不起,陈公年纪大了,没有交代清楚。请把这首诗连起来读一遍。
(生读全诗)
师:读得怎么样啊?
生:很好!
师:很好应该有所表示呀!
(生鼓掌)
师:还有谁想读?一起来好不好?
(生齐读)
师:你们的声音真好听,我还想再听一遍,可以吗?
(生齐读)
【点评:陈老师检查学生的生字认读情况很有层次:第一步,带拼音读;第二步,去掉拼音打乱顺序读;第三步,换个语言环境再读。朗读的形式多样灵活,尤其是利用生活图片来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既是检查,又是巩固,同时引导学生平时要留心生活中的汉字,处处可识字。对于“疏”字的理解,直观形象,非常巧妙。】
三、妙改诗句,巧解诗意
师:陈老师有一个绝招,我还会变魔术,你们信不信?
生:不相信。
师:看!呀,这首诗是我写的,谁会读?帮我读读。第一个举手的同学,请你!
(师出示课件,生读。)
篱落疏,一径深,
树花落,未成阴。
儿童走,追黄蝶,
入菜花,无处寻。
师:谢谢你帮我!读得真好听!我觉得我写的诗还不错,很有节奏。刚才那位同学读得真好!我们一起读一遍,好吗?
生:好。
师:篱落疏,一径深。预备,起!
(生齐读:
篱落疏,一径深,
树花落,未成阴。
儿童走,追黄蝶,
入菜花,无处寻。)
师:再变!(众笑)好,你读吧!
(师出示课件,生读:
篱疏一径深,
花落未成阴。
童走追黄蝶,
入花无处寻。)
师:我们再读一遍吧,主要考你们认不认识字。篱疏一径深——预备,起!
(生齐读:
篱疏一径深,
花落未成阴。
童走追黄蝶,
入花无处寻。)
师:我刚才怎么变的呀?
生:(指教师手中的遥控笔)你按了那个。(众大笑)
师:那你帮我再按一下,看能不能按出来。
(生摇头)
师:和原来的诗比较,你知道这是怎么变的吗?
生:省略了几个字。
师:对!第一次每一行我省略了一个字。接下来呢?每一行——
生:省略两个字。
师:那我再接下来怎么变呢?
生:省略三个字。(众笑)
师:哇,你们也会变了。看吧!(众笑)来,一起读!
(生齐读:
篱落疏疏一径深深,
树头花落还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可寻。)
师:发现了什么?你们刚才不是说我要省略三个字的吗?你说说。
生:是多了三个字。
师:哦,这次又多了三个字,说明陈老师怎么样呀?
生:很聪明!
【点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诗意,陈老师独辟蹊径,撇开了常见的教师提问启发、画图帮助理解等手段,采用把诗句缩短、加长的形式,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诵读中走进了古诗的意境,学习活动变得像游戏那么趣味盎然,课堂上欢声笑语不断,学生真的是在享受语文学习。】
师:谢谢你的夸奖!其实,你们也很聪明!还发现了什么?
生:第三行漏了一个字。
师:哎呀,这个机关不灵了!第三行漏了一个字。怎么办呢?你们帮我想想办法吧!
生:我来!
师:你来?看你有多聪明?
生:儿童急走追赶黄蝶。
师:哦,可以在“追”字后面加“赶”字。掌声!
(生热烈鼓掌)
师:他的聪明已经超过我了。还有别的加法吗?你想出来了?真人不露相啊!
生:儿童急走追追黄蝶。(众笑)
师:追追黄蝶,意思意思而已,是吧?(众笑)挺有意思的!还可以怎么加?
师:你又想了一个出来?还有谁?没有人,我把机会又给他了啊!你怎么这么厉害呀!
生:儿童急走在追黄蝶。(众笑)
师:这么一说,这首诗就再明白、再浅显不过了!想不想看看陈老师是怎么加的?
生:想!
师:请你读一遍吧。
生:儿童急走紧追黄蝶。(众笑)
师:紧追黄蝶,生怕蝴蝶——
生:飞走了。
师:对了,生怕追掉了。你读。
生:儿童急走紧追黄蝶。
师:你读得也很好听。我们整个连起来读一遍,好吗?这是陈公作的《宿新市徐公店》。预备,读!
生:(读)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深,
树头花落还未成阴。
儿童急走紧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可寻。
【点评:仿佛国画中的“留白”,陈老师在给古诗加字的时候,故意漏了一个字,请学生帮老师加上,真是神来之笔。在古诗学习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创造性的语文学习活动中来。学生们富有童趣的表达,将课堂推向高潮。】
师:这首诗的意思你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呀?
生:黄蝶。
师:哦,看到了黄蝶。我把它写在这儿。
生:我看到了一个儿童在追赶一只黄蝶。
师:哦,你看到了一幅画。
生:我还看到黄蝶飞到菜花里去了。
师:最后,儿童把黄蝶追到没有?
生:没有。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黄蝶是黄色的,菜花也是黄色的,所以飞进去后就找不到了。
师:你太有生活经验了!谁还看见了哪些画面?
生:树头的花落了,还未成阴。
师:为什么还没有成阴呢?
生:它们的花落了,叶子还没有长出来。
师:也可能是叶子长得不大,长得不多,是不是?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还看到了古代。
师:看到了古代的什么?
生:看到了古代的画面。
师:呀,你也会穿越呀!(众笑)
生:看到了那些篱笆很疏。
师:哦,你看到了稀稀疏疏的篱笆。在篱笆旁边还有一条——
生:小路。
师:诗里面哪个词告诉我们是小路?
生:一径深。
师:这个“径”我们在哪首诗里学过呀?
生:(齐)《山行》。
师:把这句诗背出来。
生:(齐)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哎哟,你们不知道我的时间有多宝贵哟!(众笑)这个“径”就是——
生:小路。
师:“石径”就是——
生:石头小路。
师:“一径深”呢?
生:就是一条长长的小路。
师:哇,同学们看到了这么多美景!这么美的画面,怎么读出来呢?听陈老师读一读好不好?
生:好。
(师配乐诵读,讲究平长仄短。“蝶”字读得特别短促。)
(生鼓掌,笑。)
师:又笑了?怎么回事呀?这么读有意思吗?
生:有意思。
师:怎么有意思呀?我读的跟你们有什么不同?
生:你把“蝶”字读成轻声了。
师:哦,这个“蝶”字我读得很快是吧?这个同学的耳朵真灵啊!因为蝴蝶一下子就不见了,所以读成追黄——蝶(短促)。(配上动作,生笑。)
师:还有谁说一说?
生:陈老师读得好慢好慢。
师:有的地方读得好慢好慢,因为要表现那个画面和情景。跟我一起读,好不好?
生:好。
(师生齐诵。“寻”字拖得很长。)
【点评:对于“蝶”字的读法,陈老师将古代汉语语音中的入声字引了进来,从七绝的平仄来看,这个“蝶”字,的确要作为仄声来对待。但是,跟二年级的小学生不能讲入声字,陈老师便通过示范给学生留下深刻的感性认识,这是符合教育规律的。】
四、精心指导,落实写字
师:找啊找啊,找不到了。同学们真会学习!这首诗理解了,也读好了,字会写吗?
生:会。
师:看,第一个字“追”,哪个同学要提醒大家?
生:里面的撇不要写反了。
师:是不是我们班有同学喜欢犯这个毛病啊?
生:我犯过。
师:哦,你很善于自我批评、自我提醒啊!“追”字是半包围结构,先写哪一部分?
生:里面的。
师:来,手举起来。第一笔——
生:撇。
师:这一撇,写得短一点儿。第二笔——
生:竖。
师:写在竖中线上。
生:(跟着书空)横折,横,横折,横。
师:再写走之底。点,横折折撇,捺。捺要写短一点儿,写长了就不好看了。这个“追”字可以组什么词?
生:追赶、追求。
师:再看这个“菜”字,是什么结构?
生:上下结构。
师:上面草字头,写得扁一点儿。容易出错的是中间,中间是什么呀?
生:采。
师:下面整个是一个“采”字。“采”字的上半部分是什么?
生:爪字头。
师:对,爪字头一共几笔?
生:四笔。
师:底下是一个“木”字,“木”字的一竖出头要短一点儿,撇、捺舒展开,这样就好看了。好,赶紧描一遍,写两遍。
(生描红,练写。)
师:好了,请大家坐起来。我有件礼物要送给大家。同学们,知不知道古人是怎么读这首诗的?
生:不知道。
师:我学古人的方法读一读这首诗给大家听,好不好?
生:好。
(师吟诵全诗。生笑。)
师:下课。
【点评:陈老师指导学生写字时从观察、范写、生写、评价,到二度评价,步步落实,指导非常有效。学生们学习的效果极佳,也充分突显了低年段“识字写字”这一教学重点。最后的吟诵,更是本课的一大亮点,带给学生们一种文化的熏陶和美的享受。如果时间允许,陈老师再将这首诗的吟诵方式教给学生们,那就更好了。】
【总评:陈老师的这节课为什么能如此浑然天成呢?我想,离不开这样几个因素:
一是陈老师蹲下身体的姿态。我们看到,陈老师魁梧的身材,站得直直的时候很少,他总是弯着腰,把话筒递到学生的嘴边,笑眯眯地看着他们,跟他们对话。所以学生们在陈老师的课堂上没有一丝一毫的拘谨,完全处于身心放松的状态。更重要的是,陈老师从内心里也蹲了下来,把自己当成了学生们的一个小伙伴,跟他们一起玩、一起乐。陈老师充分把握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课堂中的语文实践活动难易适度,让学生跳起来就能摘到果子,尝到了学习成功的乐趣。
二是陈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我们透过陈老师的语言,强烈感受到他是爱学生的。他对学生们的夸奖,是发自内心的;他对学生们的调侃,是一种喜爱之情的自然流露;他对学生们的尊重,也令人感动。
三是陈老师深厚扎实的学养。在课堂上,教师的朗读、范写、博学、机智等良好素养都得以充分展示。陈老师非常好学,他喜欢吟诵,主动跟陈琴老师学习吟诵,也参加了中华吟诵学会的好几期培训。通过吟诵,他慢慢走近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我们也看到,这节课上,陈老师对诗歌的变形处理,就十分注意平仄的把握;他对“蝶”字的处理,也是我们很多语文教师没有想到的;他的浅吟低唱,给这节课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他对学生写字的指导,也源于他扎实的书法功底。
总之,这是一节充满了欢声和笑语、充满了爱心与智慧、充满了浓浓语文味、让人无比陶醉的古诗教学课。】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松山湖实验小学/广东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
(责任编辑 郝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