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探索
2014-03-17唐羽
唐羽
摘 要 “90后”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的主要教育对象,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质量。本文主要阐明了“90后”高校学生的主要特征和心理特点,同时阐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教育,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校园文化建设,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等方面提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创新方法,从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进步。
关键词 “90后”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1 “90后”高校大学生的主要特征
1.1 以自我为中心
“90后”大学生具有非常强的主体意识,在一些团队合作活动中,过分以自我为中心,而不能迅速融入到集体中。所以,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心应该按照“90后”大学生的特点和爱好把课堂从校内向校外转移,努力将其思维模式改变,使其充分了解并积极服务社会,具有团队意识。
1.2 具有较强的时代感,价值观较明确
大部分“90后”大学生的精神面貌朝气蓬勃,均具有非常活跃的思想,爱憎分明,具有健康积极的态度。同时“90后”大学生还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与思想政治素质。因此,他们在高校生活中,积极追求思想进步,努力学习,使自身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充分明确自身的目标,具有非常强烈的“自我”意识,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同样具有非常明确的目标。
1.3 个性特征相对较强,缺乏足够的心理承受力
“90后”大学生正处于成长过程中,他们敢于批判许多事物,在激烈的思想斗争中能够保持自身见解。不喜欢教条模式,勇于创新,非常反感死板的教育方法。然而“90后”大学生,其抗挫折能力相当薄弱,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的一大难点,要想提高其心理素质,需要统筹考虑思想、教育、管理、组织等诸多层面。需要从实际入手,满足其根本需要,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与针对性不断提高。
2 “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教育形式过于单一
现阶段,高校过分注重专业课教学,而对思政课有所忽视。所以,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过程中,硬件设施与师资力量的投入严重不足,而把大部分资金投到专业建设或校园硬件建设等方面。目前,教师说教依旧是主要的教育形式,尽管许多教师可以利用自己文化底蕴与人格魅力吸引学生,然而该形式的效果远远落后于多媒体技术,已无法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多媒体技术已经发展成思想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教育的新阵地。现阶段,高校校园网络系统在思想政治层面严重不足。无法充分利用该系统提高思政教育教育的质量。并且网上具有许多负面信息,使得“90后”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
2.2 教育内容相对滞后
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时代脱轨,相对空洞,其实用性不足,难以有效满足“90后”的实际需要,依旧为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知识,其中关于现实社会中竞争挫折非常稀少,该种教育内容脱离现实,无法充分激发 “90后”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 教育方法相对落后
“90后”大学生追求个性,具有较强的自主表达意愿,无法忍受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他们希望在教师引导下独立思考,强调和教师与同学进行交流。现阶段的教育方法仍然是教育者处于主动地位的灌输式教育,根本不重视学生的感受,与学生交流严重不足,该教学方式非常易于导致学生对其产生抵触情绪。
3 “90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策略
3.1 开展富有成效的主题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过程中应该开展富有成效的主题教育,充分保证主题教育活动的质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具体可以通过“无人监考”与“模块化教育”等方式进行。首先,开展无人监考主题教育,诚信是为人处世之本。“90后”大学生缺乏较强的诚信意识,单纯通过辅导员的说教对学生开展诚信教育很难取得好的成效。无人监考为高校开展诚信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对学风、考风的端正,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开展模块化教育。模块化教育即按照各个年级学生的各自特点、各种成才需求,将其在校期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细化,使其趋于规范,建立每个年级、每个阶段有机结合的系统全面的教育模块,分模块开展教学,使他们在大学时期均可以接受全部模块的教育,具体可以分为道德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安全教育、爱国主义以及毕业教育等诸多模块,各模块可设置全面的教育主题。开展模块化教育能够切实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通过各个模块的教育,使高校每个大学生接受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得教育中不会出现空白地带。
3.2 与学生构建起和谐融洽的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与学生构建起和谐融洽的关系,具体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与构建高年级学生带动制度的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首先,现阶段一些高校均建立起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对“90后”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然而其覆盖面范围需要拓宽。可在每一个院系建立相应的心理气象站,这样有助于扩大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使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有所增强,使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有所提高。同时,每一个班级确定一个心理委员,与班委一起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心理气象站成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发挥重大作用,可以及时发现身边的各种不健康的心理行为与存在心理偏差的同学。在院系心理辅导教师的指引下开展许多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宣传与实践活动,为班级营造一种良好的集体心理环境围。其次,充分发挥老生的带动作用。从高年级中遴选一批优秀学生,每个人负责指导若干名新生,主要负责引导新生的学习、生活、发展等,通过这种“以老带新”机制,为班主任和辅导员提供帮助,使新生的管理与思想教育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以老生的先进事迹为教育范例,开展榜样教育。endprint
3.3 开展实践教育
尽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已经在高校得到普及,然而其缺乏足够的深度,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深度非常有限,因此,应该开展深层次的实践教育,具体可以利用大学生挂职锻炼的方式进行。作为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到基层挂职锻炼能够进一步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提供多岗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实践锻炼机会,使其不断积累经验,使其视野不断拓宽,使其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有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成长成才,为学校思想政治社团提供人才储备。
3.4 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首先,切实强化校风建设,推动校园文化软环境不断提升。作为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校风是高校办学宗旨、质量以及管理能力的综合表现,能够对学生思想产生严重的影响。一些高校的校风存在一定的问题,有的教师缺乏足够学术道德,学术造假现象时有发生,热衷于校外走穴对教育教学本职工作有所忽视,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对大学生思想产生严重的负面作用。因此,高校必须切实加强校风建设,教师应该做好模范带头作用,有效利用校园网络平台、校训、校徽等,努力将校风融入其中,具体可以利用宣传栏、标识牌等宣传校风,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丰富社团文化活动内涵。校园文化的建设并非简单的书面文化,而应该是体现在学生的行动中的文化,只有付诸行动,才可以把校园文化的精髓融入师生内心深处,才可以有效发挥校园文化在精神、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净化功能。现阶段,高校在行动上投入很多,高校有多种学生社团文化组织,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十分热闹。然而,大部分社团活动目的性较弱,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3.5 家庭、学校、社会形成一股合力
在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当今社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相互之间形成一种合力。但是,现实状况是高校内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相对全面与独立,与社会、家庭之间缺乏有效的配合。“90后”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一直深受长辈的呵护,家长对其过分溺爱,通常缺乏系统的家庭教育。同时,在一些家长看来,子女上大学之后就不必为其操心了,使得许多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心理困惑与学业问题时,家长却一无所知。因此,对于学校来说,其可在新生入学时举行新生家长会,还可通过定期给家长的一封信的途径,加强和家长的交流。另一方面,对外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整个社会的道德却出现一定的滑坡。多元化的不良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冲击着大学生,使得学校教育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需要政府部门、各种媒体等社会力量的帮助。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种力量凝结起来,才能进一步巩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使“90后”大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4 结语
“90后”大学生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特征与时代特征,针对他们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形式、内容以及思想等方面同样应该与时代发展保持一致,能够与大学生的心理需要相一致。这就需要广大教师积极转变思想,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同时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从而能够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 于海涛.浅谈“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
[2] 季丹丹,郝乐祥.“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3.
[3] 王惠杰.“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途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4.
[4] 朱杨兵.“90后”大学生思想及行为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2.
[5] 卿臻.高校辅导员开展“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1.15.
[6] 刘涛.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高校校园文化探讨[J].成功(教育),201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