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网络社会的文化管理制度构建问题思考

2014-03-17侯清宋容

科教导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网络社会管理制度文化

侯清+宋容

摘 要 本文从网络社会文化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点出发,对我国现有的网络文化管理制度进行了分析总结。为了更好地发展网络社会文化、推进信息社会的和谐发展,针对网络社会文化管理制度的不足,我们提出立法管理与行业自律相结合、中央指导与地方补充执行、加强网络技术开发发展、建立强力人才队伍和管理体系等措施,希望能够对进一步改进网络社会文化的管理制度构建有所裨益。

关键词 网络社会 文化 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1 网络社会文化的现状

1.1 基本概念及主要内容

总体上来说,网络社会文化的形成包含五大部分内容:以计算机及移动终端为主的物质网络,包罗万象的数字资讯,提供各种数字信息及数字资源的供给单位或个人,使用这些信息和资源的单位或个人,所有网络资源及信息的传播过程及其在现实社会产生的影响。网络文化包含的内容主要有三个层次:一,作为一种制度化、程序化的社会规范,对网络中的个人或单位之间的网络关系进行调控和引导,形成一种特别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认同感,代表了所有网络人员或机构的的活动依据和基本要求,包括网络伦理、网络法规等具有一定力量性或强制性对网络行为进行规范;二,网络中的经过时间累积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规律性文化,包括在信息传播、交流、创造过程中与人群、种族或地域紧密相关的行为方式,具有强烈的人文气息;三,个人或机构形成的群体性网络素养及意识经过长期的沉淀形成精神层面的文化,包括网络道德、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内容。

1.2 网络社会文化的主要特点

1.2.1 网络社会文化的全球性

网络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阻隔,把世界各地形形色色的人的挂在网络上,形成了一个把虚拟与现实相连接的奇妙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与人的沟通非常便捷,具有海量的信息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这些网民之间的沟通、交流形成了一个跨地域、跨民族的全球性网络社会。网络中的人利用这种极度便捷的传播形式不仅满足自己各种现实的需求,而且在这种虚拟中完成了现实中无法企及的各种目的,所以它是现实社会的全球性延伸,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全球化发展。

1.2.2 网络社会文化的互动性

网络连接具有接近光速的传播速度,传播途径多样、手段便捷、传播内容异常丰富。所以网络传播能力超过了任何一种传统媒体方式,真正实现人与人的多通道沟通交流。多端网络超出了任何一种传统的单向传播媒体,实现了人以网络为媒介的互动交流。网络人群不仅是信息资源的接受者,也是信息资源的创造者,所以网络传播表现出多方向、大范围、深层次的强互动特征。

1.2.3 网络社会文化的虚拟性

网络文化是通过虚拟的方式进行构建的,网络行为具有鲜明的隐匿性。每个在网络社会中的人,都不必有太多的顾虑,所以能够最大程度地表现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判断,人性中的矛盾部分也在具体的网络行为中发生冲突震荡。虚拟性的文化管理业必须利用信息、知识去管理和协调各种协作关系,最终达到自己对信息群体的规范引导。但是在网络社会中,真实与虚拟的界限并不是泾渭分明的,虚拟性所导致的网络犯罪、不良信息传播等社会问题已经对现实社会的秩序和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2 网络文化的管理制度的基本情况

我国对网络社会文化的管理包含立法、行政、行业自律等多方面内容。先后制定了三十多部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主要有《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等规章。这些法律法规涵盖了网络安全、信息传播、网络服务等多方面的内容。主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网络安全的立法保护,尤其针对网络恐怖活动、网络犯罪、黑客、病毒等重大网络安全问题;重点管制不良信息传播,特别是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以及色情、暴力、危害国家安全、煽动种族和宗教仇恨歧视的内容、垃圾邮件等;严密监管网络基础构造,比如市场准入、普遍服务、域名网络资源管理等;数字资讯产业发展规范和引导,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大力宣扬优秀本土文化等。

3 网络社会文化管理制度构建的思考

3.1 现行管理制度的不足

网络社会文化的管理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主导全部,另一类是政府指导作为框架、行业自律管理作为主要具体内容的模式。目前我国的网络文化管理就是典型的政府主导的模式,这种模式是落后于网络技术的更新。此外,我国网络社会的文化管理包括国务院新闻办、文化部、公安部、信息产业部等多个部门,形成九龙治水的多边管理,很容易出现政策打架的现象。此外,立法管理仍然集中在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信息的传播与管理的具体规范,很多方面还刚刚起步。这就导致一些网络文化产业发展超出法律法规的条文内容,出现无法可依、立法模糊、可操作性低等问题。例如,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博客、微博等新兴媒介的管理法规,关于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也缺乏可行法规。

3.2 进行制度构建的对策

众多国家的网络管理成功经验表明,相关框架性法律法规与具体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灵活管理成效卓著。不同地方的具体情况差别决定了管理上不能一刀切,中央部门的指导性规范意见地方主管必须遵守,但是地方也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灵活的完善和补充,建立可执行的两级管理格局。

构建高效的网络文化管理体系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管理体系对网络文化的发展是一个战略性的着力点。首先,网络社会文化管理的主要宗旨和远景规划必须由一个具体而有效率的部门来整体把握和拟定。随后才能具体明确中期目标、短期目标。然后根据这些具体的目标形成网络社会文化管理战略。此外,管理体系的核心操作体系,如专业化的管理队伍、操作规范、绩效考评等,围绕繁荣网络社会健康文化、服务人民信息需求的根本出发点进行优化组合,形成跨部门全方位的立体高效管理体系。

网络管理技术是产生、形成、发展管理文化的相当重要的文化要素。但是我国内容控制技术的研发水平、应用规范和公众认知程度都尚未充分发育。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网络管理技术:从政策上鼓励和支持行业龙头加强对内容控制技术的研发;大力推行业界和终端用户采用内容控制技术对网络传播内容的自律管理;倡导公共部门安装和使用适当的内容控制技术。网络社会文化管理必须秉持开拓创新的精神,特别研究内容技术分级标准,开发检测与过滤技术,构建网络文化安全预警平台体系。

我国网络社会人口增速迅猛,网络社会文化内容繁多,这就对网络文化的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对网络文化市场管理人才的选拔、培训、使用及管理,尽快适应网络社会文化管理的快速发展和大量需求。管理人才队伍的规模和素质是网络社会文化健康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朱国华.论网络管理文化[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6):68-71.

[2] 詹恂.网络文化的主要特征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05(2):183-184.

[3] 钟瑛.我国互联网管理模式及其特征[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6.8(6):31-35.

[4] 匡文波.论网络文化[J].图书馆,1999(2):16-17.endprint

猜你喜欢

网络社会管理制度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谁远谁近?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变”与“不变”
韩国善帖运动对网络欺凌问题的应对与启示
论网络社会舆论场的属性与特征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