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转型升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研究
2014-03-17徐洲峰
徐洲峰
摘 要 精品资源共享课是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是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必要举措。它不仅服务于在校师生,也服务于社会学习者。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加强了校际、校企、行业、区域之间的开放合作,要求了统一的建设标准,提高了资源的共享度。它必将对提升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水平、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起到关键作用。
关键词 精品课程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高职高专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On Quality Courses Upgrading to Boutique Resource Sharing Lessons
XU Zhoufeng
(Sichuan College of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Deyang, Sichuan 618000)
Abstract Boutique resource sharing lesson is the upgrading of quality course, is the necessary measure to build a "lifelong learning" society. It not only serves the students and teachers at the school, but also serves the community of learners. Construction quality resource sharing lessons strengthens open cooperation in schools,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ndustries, regions, requires the uniform construction standards, improves the sharing of the resources. It is bound to play a key role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rich teaching resources and the means
Key words boutique resource sharing lessons; quality cours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从2003年开始国家开始了国家级精品课程的评审建设工作,截止到2010年12月已经评审出了高职高专国家级精品课程1043门。但是这些精品课程存在建设内容、格式标准不统一,网络资源不统一,课程重复率比较高,专业课程覆盖面不够广等问题,教育部在2012年提出将国家级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
1 高职高专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概况
1.1 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情况
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基本可以分三个阶段:2003- 2005年为试验建设阶段;2006-2010年按高职专业大类建设阶段;2008-2010年开始精品课与专业资源库同步建设阶段。
据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统计,到2010年12月,共已评审出高职高专国家级精品课程1043门,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358所高职高专院校。高职高专国家级精品课程带动了2634门高职高专省级精品课程,带动了2160门高职高专校级精品课程的发展。其中公共基础课占1%,文化素质课占2%,专业基础课占15%,专业课占82%。
1.2 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取得的成绩
(1)精品课程建设理论研究成果丰富: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锻炼了师资队伍,完善了课程内容体系和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师对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理解与使用,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2)教学资源建设模式发生转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更加广泛,网络资源成为精品课程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最重要载体。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共享。(3)促进实践教学水平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在精品课程的建设中更加重视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活动融入到了整体教学环节中,建设了一批理实一体化的课程。(4)教研相长:一大批高水平教授参加课程建设,将教学与最新的科研成果相结合,教学内容能反映最新科学技术成果、教学过程能贯穿创新方法和科学思维,有效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提升科研活动的创新能力。(5)初步建立共享共建平台:形成学校、省(市)、国家三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初步形成上万门不同学科类型、层次分布的开放课程教学优质资源体系。
2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精品课程在建设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情况分析如下:(1)出现重申报、轻建设、为精品而精品的现象。对评审标准进行量化解析,逐一对照指标在形式上进行后续性的补救和强化。(2)缺乏针对不同人才培养层次类型规格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上过分注重知识的量化,在方法手段上片面追求技术化和形式化,在学科上分布文理工管等差别过大,课程未能体现以学习者为本,定位与人才培养规格不相符,不能适应不同学科专业类型层次人才培养要求。(3)现在的精品课程基本都是建在本校自有的网络资源上,导致网络资源标准不统一,开发更新不足、课程资源的访问率低,师生交互性差等情况。(4)缺乏有效的资源管理机制,评价体系尚不完善。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的评估、验收流于形式,应用情况和用户评价没有提高到应有的程度。
由于存在以上问题,教育部在2011年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8号)》,在2012年下发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教高厅[2012]2号)》文件,明确了将在“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将在原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成果基础上,通过优化结构、转型升级的方式,建设500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具有以下特点:(1)精品资源共享课以量大面广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为重点,以课程资源系统、丰富和适合网络传播为基本要求,以服务高校学生、教师和社会学习者为目标。(2)精品资源共享课除了注重内容体系和表现形式之外,还注重优化虚拟学习社区,完善学习服务支持系统等,使阅读平台向互联网和各种移动设备(手机、iPad等)转移,适应更广泛的学习需要。(3)精品资源共享课为开放合作与联合共建,校校协同、校企协同、学校与地方协同,以开放的心态,互相交流,整合集成建设优质教育资源。(4)从关注专家评价向用户评价和多元主体评价转变,建立有效的精品课程监控及互动机制。充分听取教师、学生、社会公众广泛参与者的意见和建议,保证共享资源质量。
通过对精品课程不足的分析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特点的介绍,把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就显得尤为必要。
3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要求
(1)以服务教与学为重点,以资源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以资源丰富开放共享为基本目标,注重适用性和易用性。基本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设计、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作业、教材、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等反映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拓展资源包括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学科专业知识检索系统、演示/虚拟/仿真实验实训系统、作业系统、在线考试系统,课程教学、交流工具等。(2)注重资源建设的标准化和多样性,方便再加工集成等,扩大共享使用。资源的标准化就是需要建立统一基本资源的建设标准、拓展资源的建设标准、资源提交的基本工具及格式。资源的多样性就是既有基本模式又有多样化模版、满足多种类型课程载体的传播需要。(3)注重团队建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应该由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主持建设。建设团队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要合理,校企教师数量结构合理。(4)以服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学习为宗旨,以提高资源建设质量为核心,以共享学习环境和技术平台为支撑,以高水平教师、专业化教学设计制作队伍为保障,全面促进国家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与发展创新,实现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规模、类型、质量进一步提高,为促进高校深化教学改革,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精品课程向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转化升级,是大势所趋,是进一步提高高职高专课程建设的必要途径,是促进学习型社会的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8号).
[2]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教高厅[2012]2号).
[3] 关于开展2012年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推荐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2]135号).
[4] 胡来林.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策略研究.远程教育杂志,2012.6.
[5] 陈刚,余红梅.基于自主学习模式的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后续建设研究.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