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德育课的生活化发展方向

2014-03-17陈巧花

科教导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新课程生活化

陈巧花

摘 要 我国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同样的,德育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离不开生活,本文主要就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德育课的生活化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关键词 新课程 德育教育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目前小学德育教育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1 德育教学在学校不受重视

纵观目前各个学校的德育教育,虽然也成立有德育室,也有分管德育这块的领导,但是在具体落实上,多数学校还不够重视,德育课在考试期间多数被其他科目占领,另外,各项活动不能坚持开展,多数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才临时组织,在学校德育工作与教学发生冲突时,一切以教学工作为主,德育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1.2 德育目标过于理想化,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

在德育教育上,德育目标过于理想化,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比如像爱家乡、爱祖国、保护环境等等方面的教育,学生只是从理论上上记住了我们要爱家乡、爱人民、爱祖国具体为什么要爱,学生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德育教育为学生传送了一些大道理,大道理虽然没有什么错误,但是它严重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脱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因此学生难以把这些大道理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去。

1.3 德育教育方法不得当

一直以来,我们的道德教育多数只是重视道德理论知识的灌输,不重视对学生道德能力的培养,更缺乏道德实践的锻炼,这种教育“师讲生听”的教育方式只是教育者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教育理论灌输给学生,很少考虑学生真正的学习需要和兴趣,学生的品德教育似乎只和考试分数有关,给学生造成一个错觉:自己的品德课成绩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就高,这种传授式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

2 小学德育教育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德育教育生活化是目前普遍提倡的一种德育观念,它主要是说德育教育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根据现实生活的需要,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体验来理解道德要求。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小学德育教育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2.1 生活是道德形成的基础

在生活中德育引导着人们的生活,生活是人类道德形成的基础,离开了生活,学生道德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是,良好的道德品质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离不开后天的学习,这种学习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而生活为道德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土壤,为学生道德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2.2 生活是道德形成的主要途径

德育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学生无时无刻不在生活中受到教育,可以说学生的生活和他的道德品质是联系在一起的,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认为:一个人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过劳动的生活就接受劳动的教育,过科学的生活就接受科学的教育,同样理论也就是说接受什么的德育就是什么样的德行,生活是道德形成的主要途径,就比如一个人如果整天生活在敌意之中,那么他就充满了斗争;如果一个学生生活中处处能忍耐,那么他就比较有耐心;如果一个学生经常生活中鼓励赞扬之中,那么他就充满了自信。因此,一个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离不开生活。

2.3 生活是德育的目的

陶行知先生还有一个理论就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要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变化,使我们的生活尽量向好的方向发展,同样的,我们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目的也是为了生活,为了使学生未来的生活更加美好,目前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是一些理论上的学习,与学生生活实际严重脱节,也就谈不上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了,小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对学生实施开放性的德育教育,可以对学生一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具有关键作用,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学生的生活才会更好,因此更好的生活也是德育教育的目的。

3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3.1 体现“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在生活中进行德育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指导思想,德育课要以学生生活实践为导向,以学生实际生活经验为内容,在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新课程理念提倡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德育课建立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在完善生活道德经验的基础上学习道德。在学生德育学习的过程,要注意突出道德生活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德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教师只是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出现。因此,在德育课的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场景为依据,精心选择事迹材料和有效依据,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体验,感悟,从而获取正确的道德感受,体验。

3.2 德育主题活动要和社会生活相结合

学校要加强对德育的重视程度,保证各种德育活动的正常举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俗话说:“生活是道德的沃土”,没有了生活,也就无所谓道德,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我们犯的最主要的一个错误就是认为只要把我国中华民族的优秀人物的道德事迹记录下来发给每个学生,了解优秀人物的道德事迹就是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却不知这样的道德条条脱离了生活的实际,对于目前的学生来说已经没有了生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自己亲身实践,才是最有效的学习。因此,我们的德育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要依托于社会生活,把教材内容转化为德育主题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德育活动,在活动中实现德育目标。

3.3 建设一套完备的学校,社会,家庭德育体系,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离不开我们的日常生活,小学生德育教育只有与家庭,社会融于一体,才能真正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作为家庭成员,父母的一言一行,父母为人处世的态度方法以及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方式无时无刻不对孩子产生深刻影响;学校的精神文化环境,教师的言语行动,以及社会上的一些风气,都在不停的对学生的心灵产生侵蚀。因此,只有建立一套完备的学习社会家庭德育体系,才能使学校家庭社会在共同的德育目标下对学生进行教育,良好的社会宣传可以增强人们的道德意识,只有全体人们的道德品质越高尚,我们的社会发展才越快,因此,构建良好的生态德育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德育生活资源,才能真正实现德育生活化,生活德育化。

4 结语

总之,只有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从课本走向生活,再从生活中获得感受,体验,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标“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也只有把德育和学生的已有经验联系起来,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德育的重要性,进而提高德育的效果。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新课程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