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代画魂
——潘玉良

2014-03-17李婧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白菊花潘玉良峡谷

李婧

(睿智博纳(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 100124)

一代画魂
——潘玉良

李婧

(睿智博纳(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 100124)

潘玉良,中国著名女画家、雕塑家,原姓张,后随夫姓,改名潘玉良。江苏镇江人,生于扬州。潘玉良是民初女性接受新美术教育成为画家的极少数例子。女性画家限于客观条件,要成功往往比男性困难,必须付出许多牺牲,才能成就事业,潘玉良即是这样的例子。潘玉良毕业于巴黎及罗马美术专门学校,作品陈列于罗马美术展览会,曾获意大利政府美术奖金。1929年归国后,曾任上海美专及上海艺大西洋画主任,后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1937年旅居巴黎,曾任巴黎中国艺术会会长,多次参加法、英、德、日及瑞士等国画展。曾为张大千雕塑头像,又作王济远像等。潘女士为东方考入意大利罗马皇家画院之第一人。纵观潘玉良的艺术生涯,可以明显看出她的绘画艺术是在中西方文化不断碰撞、融合中萌生发展的。这正切合了她“中西合于一治”及“同古人中求我,非一从古人而忘我之”的艺术主张。对此,法国东方美术研究家叶赛夫先生作了很准确的评价:“她的作品融中西画之长,又赋于自己的个性色彩。她的素描具又中国书法的笔致,以生动的线条来形容实体的柔和与自在,这是潘夫人的风格。”她的油画含有中国水墨画技法,用清雅的色凋点染画面,色彩的深浅疏密与线条相互依存,很自然地显露出远近、明暗、虚实,色韵生动……她用中国的书法和笔法来描绘万物,对现代艺术作出了丰富的贡献。1977年,这位旅居法国的一代画家逝世于巴黎。遗作和遗物,已运回中国合肥市。

长44厘米 宽54厘米

野菊花与线装书(1942)画面主体描绘桌上花瓶里的一束菊花,右侧画面有玉良常看的中式函套线装旧书和一个烟斗,左边绘有碟盘、火柴,前置香烟等物。画面左下角有款:“玉良42”。

潘赞化和玉良早年寓居上海时即喜种植白菊花,白菊花对潘玉良客居欧洲后更有一份特殊的意义。无论她在上海或客旅异国的四十载,都常以白菊花作为创作描绘的对象,藉景抒怀,以示洁身自好和对亲人、对祖国的怀念。

长73厘米 宽65厘米

画面是一簇菊花与玫瑰,插在带有图案花纹的花瓶中。菊花暗示思念故乡,夹杂玫瑰不免多了几份柔情。暗红色的衬布与梨是潘玉良比较爱画的题材,中式套书,画面右下角有款:“玉良”。

一九四二年,潘玉良尝试用中国的毛笔、墨彩在宣纸上作画。由于在巴黎取得宣纸不易,所以画在水彩纸上。这幅画有中国笔墨勾线,使花朵和静物越发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峡谷系列1《人像谷》

峡谷系列2《暗夜哨塔》

峡谷系列3《环石瀑布》

张鹏军,川音绵阳艺术学院动画专业教师,国家讲师,西北大学动画方向在读研究生。

中国设计师协会会员,中国高校美术家协会理事。曾就读于陕西宝鸡师范学校美术班、陕西省教育学院成人美术教育大专班、西北大学动画专业,本科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作品峡谷系列1《人像谷》、峡谷系列2《暗夜哨塔》、峡谷系列3《环石瀑布》为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科研项目研究成果,项目名称为《动画场景设计理念与表现方法探究》,项目编号:2013MYB05。

猜你喜欢

白菊花潘玉良峡谷
玉汝于成
——潘玉良的艺术人生
峡谷里的悄悄话
白菊花
峡谷阴谋
马岭河峡谷
潘玉良创作手记
白菊花
HPLC同时测定药用白菊花中绿原酸、木犀草素、芹菜素和金合欢素
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