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

2014-03-17张琛麟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二重性学说性质

付 玉 张琛麟

(河北金融学院,河北 保定 071051)

简论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

付 玉 张琛麟

(河北金融学院,河北 保定 071051)

马克思将劳动的二重性理论看作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基础。劳动的二重性学说的重要性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也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本文在对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的含义及其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基础上,分析了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学说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劳动二重性

一、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的含义

我们所说的马克思劳动二重性,主要是指在生产商品的过程中,生产的过程,也就是整个劳动的过程本身具有两重性质,也就是这样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的性质,也有抽象劳动的性质。具体的劳动指的是在生产目的、操作方式、劳动对象、劳动手段以及生产的结果等层面上都具备不同的劳动性质。具体的劳动本身具有不同的质的差异,不同的质的劳动本身产出的劳动成果是不一样的,这样才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商品需求。具体劳动的基本特征就是劳动之间各不相同。而抽象的劳动指的是在人们劳动的过程中,所包含的纯生理学意义上的人类付出,这样的付出包含了人类本身的大脑、肌肉以及神经等体力和脑力上的耗费,其本身在性质上来讲是没有任何区别意义的人类一般劳动。抽象劳动本身的基本特征就是要撇清楚具体的劳动形态而存在的一般意义上无差别的劳动。

二、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之间的关系

我们知道,在马克思的学说中,一切的劳动,在一个方面是人类本身通过劳动力所产生的生理学意义上的付出。同时,其也被人们当做为第一意义上的人类劳动或者是抽象的人类劳动,其本身是存在一定意义上的商品价值的。马克思认为商品本身的二因素,是由于生产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劳动二重性所决定的。生产商品的过程中,其产生的劳动一方面是指的具体劳动,同时还包含了抽象的劳动。在人类的生活中,有千差万别的,需要各种满足的价值需求。这些需求本身是由各种具体劳动所创造出来的,所以,具体的劳动能够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同时,商品本身的生产者的劳动不管其具体形态有什么样的差别,其都是由人类本身的体力和脑力消费所产生的,这个过程是要耗费人类劳动力的。所以,这种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抽象的劳动。抽象的劳动所形成的商品价值,在各种商品之间可以进行无差别的比较和交换。

三、劳动二重性的来源

我们所说的劳动二重性,其来源就是商品生产的过程中所需要的社会条件。商品在生产的过程中,随着生产这个现象的出现,由于其在商品生产的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两个条件下,这样的商品才能够具备二重性的要求。由于不同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在商品的生产中,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这样的话,每一个商品在生产的过程中,商品的生产参与者都会成为商品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商品的生产者在这个过程中所付出的劳动都是要加注在商品本身上的。这样的话就使得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劳动性质。同时,由于私有制的产生,生产资料被私有了,这样的话劳动就成为商品生产者本身的私有事物,劳动的成果也就势必成为了个人的私有产品,所以劳动就有了一定的私人劳动性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就决定了商品的生产者在生产生平的过程中体现出了劳动的具体性质和抽象性质。

四、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学说的意义分析

(一)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劳动价值学说奠定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马克思主义学说出现之前,资本主义经济学家和哲学家们都对资本主义的劳动以及价值等方面的问题提出过相关的分析,比较典型的就是亚当斯密的劳动和价值之间关系的分析。但是,亚当斯密在相关的分析中,虽然正确的认识到了价值本身是由劳动所创造的,但是在学说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在什么样的劳动创造了价值等的问题上,不能够得出完善的结论。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学说的提出,就使得这样的问题成为了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在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中关于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马克思所提出的劳动二重性学说就直接的论述了劳动的价值以及劳动如何形成价值、劳动为什么能够形成价值等的问题,这样的话也就直接的解释了商品的本质,阐明了旧有的价值转移和新的价值转移创造的对立统一关系,从而彻底的奠定了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基础。

(二)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主义学说通过揭示资本主义的剥削特点,创建了剩余价值理论体系,主要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的分析,阐述了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来源。在这个过程中,劳动二重性学说是剩余价值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

劳动力变成了商品的话,由于劳动的二重性也就使得劳动力本身也具备了一定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同时,劳动力的价值本身决定于一定的国家范围内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必要生活资料的量。劳动力的使用价值特殊性就在于其本身就是价值的来源,并且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大于了劳动力本身价值的价值源泉。所以,整个生产那的过程也就具备了劳动的二重性。在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中和生产剩余价值的商品价值增值过程中。在生产的过程中资本家就要工人生产某一种使用价值。但是生产过使用价值的目的本身就是要生产一定的剩余价值。这是因为使用价值本身就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1]魏森杰,吕浩杰.从唯物史观角度看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J].学理论,2011年18期.

F091.9

A

1005-5312(2014)05-0273-01

猜你喜欢

二重性学说性质
关于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新思考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性质的应用
臣道与人道:先秦儒家师道观的二重性
完全平方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一 “色眼”与“五轮学说”
对新时代宗教二重性问题的再认识
九点圆的性质和应用
厉害了,我的性质
对北洋政府新闻出版立法表里二重性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