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希腊罗马“摹仿说”概说

2014-03-17刘清花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柏拉图

刘清花

(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重庆 400031)

古希腊罗马“摹仿说”概说

刘清花

(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重庆 400031)

“摹仿说”是人们关于文学与世界关系的最早看法,从古希腊早期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摹仿理论,柏拉图的《理想国》,到亚里士多德在《诗学》,“摹仿说”形成了一条相对比较清晰的发展线索。论文以梳理“摹仿说”的发展线索为主要任务,着重论述其发展前后的继承与演变,以求对古希腊罗马的“摹仿说”有一个系统的概说。

摹仿说;《理想国》;《诗学》

美国著名学者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一书中,明确指出了文学批评的四大要素,即作品、宇宙、作家和读者。①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阐释艺术品的本质和价值,其学术贡献至今难以有人超越。在西方文论史上,人们在面对纷繁反复的文艺现象时,最早想到的是文学和世界的关系,即艾布拉姆斯所说的作品与宇宙的关系。西方从古希腊开始就对这一关系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并逐步形成了“摹仿说”这一重要文艺理论。“摹仿说”在古希腊早期的哲人德谟克利特的著作中有所体现,后经过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古罗马的贺拉斯和郎加纳斯的共同努力,逐步成为古代西方关于文学与世界关系看法的权威观点。因此,从学理上对“摹仿说”的历史发展线索进行梳理就很有必要。

在前苏格拉底时代,有许多哲人都提出了有关文艺摹仿世界的看法。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所代表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关于摹仿有一个朴素的理论:万物都是对数的摹仿。针对早期毕达哥拉斯的摹仿理念,亚里士多德曾评价说:“多数的事物是由于它们同名的理念而存在。只有‘分有’这个词是新的;因为毕达哥拉斯学派说事物是有‘摹仿’数而存在……只是改变名称而已。但对于形式的分有或摹仿究竟是什么,他们并没有说明。”②摹仿在毕达哥拉斯那里是理性思维的产物,由于他们十分看重算术、几何、天文学的理性东西,同时对神进行了怀疑,所以他们最早提出关于摹仿的思想雏形,但他们认为摹仿所应遵循的形式是和谐,这一点是有巨大进步意义的。需要注意的是,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摹仿理念是朴素、机械的,与后来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是有很大差别的。

德谟克利特认为艺术起源于对自然的摹仿:“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我们是摹仿禽兽,作禽兽的小学生的。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纫;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等。”③德谟克利特的大部分著作已经失传,他的摹仿说好像是说艺术是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由于重复了具体的生产活动而逐渐学会了的,即摹仿是人们经验性的。

柏拉图是西方第一个系统地提出和论证摹仿说的大哲学家,他的摹仿说是在其“理念论”的基础之上提出的,在论述其摹仿说之前,有必要先对他“理念说”进行说明。《理想国》的第五卷记录了苏格拉底和格劳孔的对话,该对话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十分著名的“洞穴”比喻。据说,一群长期被困在洞穴里的囚徒,他们以为在洞穴里看到的影子是真实的,认为影子就是事实本身。若这些囚徒们要走出洞穴,走到明亮的地方去,他们将会发现是太阳光造成了如此的结果。可囚徒们若要想外面的世界,必须忍受强烈的阳光(真理之光)的刺激,因为他们的眼睛长时间接触不到阳光,一旦接触阳光将难以忍受强烈阳光的照耀。通过“洞穴”比喻,柏拉图表明了他对真理、对求知的看法。

柏拉图的知识论是建立在“理念论”的基础之上的。他认为人们凭借感官看到的东西只是事物的表象,是建立在不稳定的基础之上的。“表象世界”是凭感官经验而获得的,而“共象世界”是指抽象的公式、原理、定义、规则的具体物质世界。“洞穴”的比喻即在说明,人因种种条件的限制只能通过感官而接触到的世界是不真实的,然而存在的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因此柏拉图将人类的知识分为三大范畴。其一是永恒不变的理念,它是神创造的,是真正实际存在的;其二是反映理念世界的,自然的或伪的感觉世界;其三是对第二个范畴的反映,例如画家、艺术家凭借自己的感觉和想象制造出了的艺术品。在柏拉图看来,模仿者就好像是人们拿了一面镜子四面八方地转,这样镜子就能在短时间内呈现出万事万物。理念世界是真实存在的,而自然只是理念的“影子”,而摹仿自然的则是“影子的影子”。《理想国》一书中是这样描述的:

“我认为,”他说,“我们完全可以把他称作他人制作品的模仿者。”

“好”,我说,“这么说你把自本质以降处于第三位的人称为摹仿者了。”

“当然,”他说。“悲剧诗人也是模仿者,那他不是与其他摹仿者一样,与主宰者和真理相隔三层了吗?”④

柏拉图认为艺术是不真实的,因而他贬低文艺。(但柏拉图对诗人是另当别论,他认为诗人创作是灵感附体,与摹仿无关。)“既然要摹仿,就必须有摹仿和被摹仿的存在。实际上,柏拉图提出的是“原本—摹本”二元关系的问题。从高高居上的永恒不动的理念界,到流动不居的感性界,具有一种自上而下的等级结构”⑤。《理想国》是西方第一部集大成的哲学、政治学著作,且对西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柏拉图本质上是唯心主义哲学家,他否认艺术的客观存在,认为艺术是不真实的。在古希腊时代,人们面对种种无法解释的文艺现象,无法用科学的方法就行解释,因而将相当机械地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摹仿,至于摹仿的是像还是不像,摹仿和被摹仿者究竟是属于什么关系,在那个时代,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思考。

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是西方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也是西方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一个代表,他的《诗学》是西

方重要的美学著作。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首先明确其研究对象是诗,同时还涉及了悲剧,他指出了诗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区别,分析了诗的成分,并指出其成分的异同。针对当时创作十分发达的悲剧,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自己的悲剧理论,这对后世的悲剧理论影响巨大。《诗学》针对文学和现实的关系就十分有益的探索。亚里士多德抛弃了柏拉图的唯心主义观点,提出了自己相对比较理性的唯物主义观点。他同样认为艺术是摹仿,但他认为艺术摹仿的不是柏拉图所说的“理念世界”,而是现实世界,因此艺术是真实的。亚里士多德认为摹仿主要是行动中的人,且人们的摹仿是一种天性。诚如《诗学》第四章所说:

一般说来,诗的起源仿佛有两个原因,都是人的天性。人从孩提时候起初就要摹仿的本能,人对于摹仿的作品总是感到快感……摹仿出于我们的天性,而音调感和节凑感(至于“韵文”则显然是节奏的段落)也是出于我们的天性,起初那些天生最富于这种资质的人,使他以步步发展,后来就由临时口占而作(做)出了诗歌。⑥

亚里士多德对艺术的认识是和柏拉图不同的,因此,两个“摹仿说”的具体含义也是不同的“《诗学》以及柏拉图对话的摹仿都表示,一件艺术品是按照事物本质中的生存模式制成的,但由于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抛弃了理式原则之彼岸世界,所以在上述事实中就不再有任何令人反感的东西了。”⑦在这里我们同样可以看到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不同的一个地方,即关于诗歌的起源,柏拉图认为诗人的创作全是因为神灵附体,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诗起源的第一个原因是摹仿的本能,第二个原因是音调感和节奏感,即诗歌有自己的起源,并非是神灵附体,由此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的唯理主义倾向是多么明显。

在《诗学》的开头,亚里士多德开宗明义地说:“史诗和悲剧、喜剧和酒神颂以及大部分双管萧乐和竖琴乐—这一切都是摹仿,只是有三点差别,即摹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用的方式不同。”⑧

关于古希腊的“摹仿说”有一点必须明白,古希腊的“艺术”一词是一个包含技艺创作的宽泛概念,其中可以区分出“实用的艺术”和“摹仿的艺术”的差异,而《诗学》谈的是“摹仿的艺术”。在“摹仿的艺术”里存在着以史诗、悲剧为代表的语言艺术和以双管萧乐和竖琴管为代表的音乐艺术。因为媒介不同,史诗用语言摹仿,竖琴乐用音乐摹仿;因摹仿对象不同,喜剧摹仿比我们坏的人,悲剧摹仿比我们好的人;因摹仿的方式不同,史诗用叙述方式进行摹仿,悲剧和喜剧用温柔的动作进行摹仿。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相比柏拉图更加科学,距离我们今天的理解方式更近。需要强调的是,《诗学》中特别强调行动中的人,其相当于艺术的创造过程。“《诗学》的主旨在于:史诗、悲剧和喜剧的‘创作活动’即是摹仿的过程,而非柏拉图意义上的‘原本与摹本’的关系,前者是动态的过程论,后者是静止的结果论。”⑨

古罗马文学文论基本上是在古希腊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总体成就不如古希腊。在亚里士多德之后很长时间里,“摹仿说”一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文论概念。古罗马大诗人贺拉斯大体上接受了“摹仿说”,他著有《诗艺》,其中特别强调以古希腊为师,在文学的选材上,他认为“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处理普遍题材是件难事;你别出心裁写些人所不知,人所不曾用的题材,不如把特洛亚的诗篇改为戏剧。”⑩

“摹仿说”是古希腊罗马给世人留下来的巨大的精神财富,它肯定了文艺和现实的关系,启发人们通过文艺去认识社会、改造世界,对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摹仿说”经历了早期朴素唯物主义,后经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发展才趋于成熟,到了古罗马又得到了传承。在“摹仿说”发展的任何阶段,其无不与当时的文艺创作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摹仿说”作为艾布拉姆斯所列举的四种文学批评类型之一,是西方文论史上历史最悠久的批评方法,其雄霸天下近两千年。“摹仿说”对十八世纪古典主义、十九世纪浪漫现实主义乃至二十世纪的文学理论及创作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虽然说二十世纪的相关的文学批评导向了作品、作者和读者的一端,但是回到古希腊罗马文论,从源头上弄清20世纪文学理论的产生背景及依据,还是有相当大的意义的,同样梳理一下“摹仿说”在西方古希腊古罗马的发展线索,对于我们今天从事文学批评和创作实践无疑是有巨大意义的。

①⑦[美]M·H艾布拉姆斯著.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与批评实践传统.郦稚牛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8页.

②吕新雨著.神话·悲剧《诗学》-对古希腊诗学传统的重新认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1995年,第94页.

③童庆炳、马新国主编.文学理论学习参考资料新编(上).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823页.

④[古希腊]柏拉图著.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第598页.

⑤⑨陶东风主编.文学理论基本问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4年,第168、170页.

⑥⑧[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诗学.罗念生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第24、17页.

⑩[古罗马]贺拉斯著.诗艺.杨周翰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第144页.

I106

A

1005-5312(2014)05-0268-02

猜你喜欢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柏拉图
璀璨的古希腊艺术
第五回 热爱“实用而宏大”的古希腊人
柏拉图之灵魂观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古希腊人眼中的世界
为什么柏拉图强调“几何”
国内近二十年来柏拉图研究综述
关于导演古希腊戏剧的思考
柏拉图的民主思想及对现当代民主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