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星月夜》看梵高的精神世界

2014-03-17包福生叶燕秋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文森特梵高艺术家

包福生 叶燕秋

(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从《星月夜》看梵高的精神世界

包福生 叶燕秋

(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提到后印象派,我们就会想到文森特·梵高,他把印象派的艺术方法,尤其是色彩和对事物的形体塑造上的方法,发展到更加独立于传统之外的地步。这是他对艺术发展的贡献,然而他更让人感动的是他的作品充满着对善良、美和创作自由的渴望,也就是对生活的渴望,我们从他的人生经历和生命历程可以感知到一个伟大的画家作品背后的精神世界。

《星月夜》;文森特·梵高;精神世界

文森特·梵高(1853—1890年),荷兰画家,是后印象画派的三大巨匠之一,19世纪后印象主义画派的另一个重要代表人物。梵高没受过绘画的规范训练,不具有严谨的写实绘画功力。他的画没有素描和细腻的笔触,客观物象在他的绘画中是变形的。他将古典绘画传统抛弃,也抛弃了自己的理性,他的眼中只有生机盎然的自然,他陶醉于其中,物我两忘。梵高热爱生活,体味生活,他对生活的理解与凡夫俗子是不同的,普通人觉得他的生活充满痛苦,但我想对于梵高而言,只要有绘画的生活就是幸福的。我个人觉得艺术家就应该要有艺术家的生活,艺术家的气概。梵高是那种自卑的艺术家,他也许在死前做梦都想不到,他死后他的画会得到那么多人的欣赏。我想这也是当年他怀才不遇的悲哀,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是要有强大的灵魂的。

我们再从梵高的《星月夜》来进入他的精神世界。这件作品是在圣雷米疗养院画的,时间是1889年6月。他的神经第二次崩溃之后,就住进了这座疗养院。这是一幅有着超现实主义影子的经典之作,是画家自我内心的精神写照,精密的构图,强烈的动感和震撼人心的视觉冲击力,使其成为跨越时空的旷世佳作。画面是一个普通的夜,却呈现除了非同一般的艺术感。蓝色的夜空里缀满了大小各异的星星,星星又完全以想象的形式回旋在夜空里。月亮也不是正常的,想一个变形的漩涡。柏树、教堂、山、小屋等所有的景象在梵高的笔下似乎都变得活跃起来,都在发狂、骚动、旋转,这不是对人,而是对太阳系的最后审判。这虽然只是一个寂静的夜,巨大、曲卷的星云,一团团放大了的星光,呈现除了梵高狂迷的幻觉世界。梵高的宇宙,可以在这幅画中永存。没有人能够准确感受得出梵高的思想里面到底是怎样一种忧郁、恍惚和痛苦,但是从他的作品里,我们似乎可以窥探到存在于他的精神世界的那种似真非真的幻觉。正是这种幻觉让充满精神苦难的梵高创作出这幅《星月夜》。这是一种幻象,色彩主要是蓝和紫罗兰,同时有规律地跳动着星星发光的黄色。前景中深绿和棕色的白杨树,意味着包围了这个世界的茫茫之夜。

印象派的特点就是对于光和颜色的追求,基本上摒弃了对形的严格要求。梵高着意于真实情感的再现,也就是说,他要表现的是他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视觉形象。人们如果确能真诚相爱,生命则将是永存的,这就是梵高的愿望和信念。可是冷酷和污浊的现实终于使这个敏感而热情的艺术家患了间歇性精神错乱。梵高的新画风,可以说是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日本的浮世绘版画融合在他个人气质中的产物,是东西方绘画合流的结果。梵高的画,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强烈地表现了自己的个性。有人说,他的画都是他的自画像。

当我看到他面对饥饿、病痛、心灵的煎熬、情感的失意等每一次生活的打击时,他都锻造着自己。不屈的头高高地仰起,他脆弱的心越加的坚韧,在他的心中一直保持着钢铁一般的执着的追求。我想:他是为绘画而生的,绘画就是他的生命。他是执着追求事业达到如醉如痴,疯狂至颠的,与徐志摩对诗歌的追求有着不少类似点的人物。濮存昕在看过《渴望生活·梵高传》这本书后感言:“梵高在生活中像个智弱的残者,在艺术上却是创造精神的圣人。我们做不了梵高……”

梵高把他的内心世界全部表达在画布上,那是他唯一的表达方式,人们透过画布看到了他滚烫的心:朴素、善良、执著、热情、高贵的心。在他生前,生活没有给他他所想要的东西,他的爱情是失败的,他作为画商也是不成功的,他所卖掉的几幅画只是卖给了他的叔叔。他的生活中的一切似乎都在和他开玩笑,捉弄他,磨练他,打击他。但他热爱生活,并且溶入其中,甚至触到生活的精髓。感谢艺术家在平凡人心中投下的光影,让平凡善良的人们在现实的生活中,心灵不至于干涸,灵魂不至于寂寞。这是一种境界,这是一种追求。一种用画笔来弥补他不善于表达的缺憾的梵高生活。也许有人会问:你也可以像他这样的做,你怎么就不能成为梵高呢,你是教师,你也可以在你的事业上成为中国梵高秋思。我敢于去狂想,但我却不敢狂言成为梵高的应典。

梵高的一生是用生命谱写的艺术人生,他对艺术的追求就是他的精神追求,虽然时间已经流逝过200个年头,但他就是一个后字最后一横落笔的那一点墨迹。梵高的苦难经历对他的历练远远的超过我们,也许就是生活的磨练越多的人对事业的追求的就越加的执着,是他的精神支撑着他。梵高不会知道,多少年后,人们在他的画作前流连往返,唏嘘感叹。世界上每天有多少人在临摹《向日葵》。梵高也许会很安心,因为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人爱他。他对艺术的执着和意志力的坚定是我们现在多少画画的人问心有愧的。我们应该反思点什么?

[1]徐爽.世界名画·中国名画大全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2月.

J205

A

1005-5312(2014)05-0100-01

猜你喜欢

文森特梵高艺术家
差点失去的善款
漫画来拯救
梵高的世界
《星月夜》和梵高
被盗窃的梵高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锃光的头,瓦亮的友
我就是梵高
热爱中国的文森特·莱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