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内古特小说中元小说因子和平行话语的运用
——以《五号屠场》为例
2014-03-17郅彤
郅彤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北京 100024)
冯内古特小说中元小说因子和平行话语的运用
——以《五号屠场》为例
郅彤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北京 100024)
《五号屠场》作为冯内古特的一部经典的后现代主义作品,具有明显的元小说特征。作者精心地展示了讲故事的方式,以便读者可以领悟到作者的创作意图、艺术手法和故事的发展进程。作者在小说中把小说的线索、开端、高潮和结尾逐渐展示给读者,引导读者感受到现实与虚构之间存在着距离。通过这种方式,作家可以帮助读者客观的把握整个文本而不至于沉湎于故事中。
冯内古特;《五号屠场》;元小说;平行话语
《五号屠场》是黑色幽默小说的代表作,其副标题“儿童的圣战——与死神的义务之舞”清楚地表明了它的反战色彩以及对战争与死亡的严肃看法。作为后现代主义作家,冯内古特将科幻与虚构相结合,小说与非小说相结合,用创新的叙事模式拓展了小说的想象空间,并深化了反战主题。
一、元小说的叙述技巧
《五号屠场》作为一部经典的后现代主义作品,体现了明显的元小说特征。它关注小说文本的创作过程,通过各种方式带领读者解读小说的构思意图、艺术手法以及发展进程。作者会在行文过程中把小说的线索、开端、高潮和结尾逐渐指示给读者,让读者明确感受到作者是在虚构小说,从而使读者与作品产生一定距离,更客观的把握整个文本而不至于沉湎其中。
作家以在战争中脑部受过创伤的美国青年比利·皮尔格林为主人公,写了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遭遇。比利是欧洲战场的一个随军牧师助理,与大部队失散后被敌军所俘送至战俘营,随后又被送到德累斯顿的一个屠宰场当劳工。德累斯顿是座美丽的文化古城,没有驻军和军事工业,聚集了大量的德国难民。可美英联军为了提早结束战争,向这座不设防的城市投下了三千吨炸药,将这座欧洲最美丽的城市炸为废墟。比利见证了欧洲历史上最大的杀戮,精神受到刺激变得没有逻辑并产生幻想。与这种非逻辑的情形相对应,小说不按时间顺序来交待故事,故事由破碎的不连贯的战争记忆片段组成,并在这难以抹除的记忆中穿插了许多战后生活的零碎场景。小说主人公还幻想自己在遭遇飞碟绑架之后被送到特拉法玛多星球动物园进行展出。整个故事以时间旅行的方式,时而来到在二战时期,时而出现在战后,时而跳转到幻想中的特拉法玛多星球。
《五号屠场》共有十章,第一章像是小说的前言,也是元小说因素最突出的部分。它首段便写到“故事中的所有一切,……我只不过都没有用真实姓名”①。作者在这里一方面告诉读者这个小说是以真实生活为蓝本的,别一方面则强调“或多或少”“战争部分”
“没用真实姓名”等限制性词语,就是要让读者清楚认识到小说并非与生活完全重合,它是经过添减虚构的。作者还提到了成书的艰难过程:“我真的不想告诉你这本倒霉的小说耗费了我多少钱、精力和时间”②。作者原本以为只需把亲眼目睹的一切写下来便可以轻易地写成一部关于德累斯顿大毁灭的小说,但他把写过五千页都给撕掉了。这一方面是因为面对亲眼见证过的大劫难,作家患了“失语症”,文字的表达能力失效了;另一方面作家发现战争的血腥和残酷在现实主义作品中已有很多描写,而这似乎已经很难唤醒被暴力麻木的心灵。因此他另辟蹊径,写成了一部截然不同于传统定义的小说。他在文中写道:“书不长,……不再需要任何东西”③。
在主题方面,作家通过与电影制片人哈里森·斯塔尔的对话揭示出小说的反战主题。即使作者同意反战作品和反冰川作品一样,在阻挡战争方面只是徒劳无功,但作者仍然愿意完成这部用“盐柱”写成的小说。此外。作家把曾经规划提纲的过程也展现给读者——“用女儿的彩色蜡笔,……所有线条都停止的终结点,是哈雷郊外易北河畔的一片甜菜地……”④。不止于此,作者还把故事的开始和结尾都在第一章写出:“书是这样开头的:听我说:比利·皮尔格林从时间链上脱开了。书是这样结尾的:“叽——啁——叽?”⑤综上所述,作者在文本中加入了大量的元小说因素,读者可以通过这些因素了解作者本人是如何构思这篇小说的,进而参与到文本的解构中。
二、不同层面的平行话语
阅读《五号屠场》就像在感受一部交响乐,作家故意把当前的现实生活,不堪回首的记忆和想象出的人物情节融合于小说文本中,把黑色幽默、非英雄的痴人呓语错综复杂的纠缠在一起,表达出对战争的强烈控诉。仔细阅读作品可以发现,作品包含着三个不同层面的平行话语。
首先是作为小说人物的冯内古特,他既是文章的人物同时也是文章的叙述者,这个人物在小说中表达了对现实的充满愤怒却冷静犀利的批判,并常常像不速之客“侵入”到故事里面。文中作者想要写一部关于德累斯顿轰炸的小说,因此去找战时老伙伴奥尔黑一起重访德累斯顿的屠宰场,在奥黑尔家中与其妻子结为朋友,并在去往德累斯顿的途中结识一个出租车司机朋友。作者在第一章写到“我遇见了他(奥黑尔)可爱的妻子玛丽,我的这本书就是题献给她的。我也将此书献给德累斯顿的出租车司机格哈特·米勒。”⑥随后叙述者以一个真实人物即那次事件的幸存者的身份,带领读者一起回顾德累斯顿轰炸这一历史事件,并与读者一起探讨如何用特拉法玛多星球的方式抑或说精神分裂症的风格写这部小说。叙述者时不时的将自己推到故事之前让读者感觉到他的存在,如当写到“一切曾经美好,没有痛苦”可以成为比利·皮尔格林理想的墓志铭时,叙述者写“这也可以成为我的”。再如德累斯顿被摧毁两天之后比利和其他人由看守带领走入城市的废墟时,叙述者写到“我在队伍里,奥黑尔也在其中。”叙述者在文中反反复复用了一百多次“事情就是这样”的语句来将上面说的故事打住,这是受到战争刺激又不想让过去继续困扰今天生活的表现。
第二是小说主人公比利的声音。正如冯内古特在书中所说的:“故事中几乎没有真正的人物……成了被以抗拒的势力抛上抛下的玩物。”⑦在文中,比利是个笨拙的、易受伤害的、滑稽的反英雄,他“既没有打击敌人的实力,也没有帮助朋友的能量”⑧。他对战争有着很深的厌恶,并由衷的希望能够阻止战争。在特拉法玛多星球的动物园里,有人通过讲解员问他迄今为止在特拉法玛多学到的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比利的回答是“整个星球上的人如何能和平相处!”他告诉特拉法玛多人“你们知道,……施暴者还为与纯粹的邪恶作斗争而感到自豪。”⑨他肯切的请求特拉法玛多人告诉他一个星球上怎样才能和平相处,没有战争没有屠杀。他想要把和平的秘诀带回地球,拯救地球上的所有人。但特拉法玛多人对这个愚蠢问题感到不屑,并告诉比利包括宇宙毁灭的所有一切的瞬间都是设定好无法改变的。这时比利也发现了自己想要阻止地球上战争的想法是么愚蠢。大多数时候,他对周围发生的事情抱着一种宿命论的态度得过且过。在动物园里,比利可以通过一个管子尽头的小窥孔来探视外部世界,比利无法自己决定可以通过管子看见什么,他别无选择,面对所看到的一切,他只能对自己说:“生活就是这个样子”⑩。
第三个层面是来自于特拉法玛多星球的声音。作者通过它一是阐述了自己的创作主张,用这个星球上的书表达自己的理论观点:“每一簇象征符号是一个简明、紧急的信息,……没有起因,没有后果”⑪。这些没有任何特殊关系的信息被作家剪裁在一起,同时阅读。这样阅读的结果是“它们会产生出一种美丽的、出人意外的、深奥的生活意象。因为能够从中同时看见许多美妙瞬间的深处。”⑫这也正是作家冯内古特后现代主义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不确定性、零散性、无深度性。另外一方面,作者还通过特拉法玛人之口表达了一种理想主义的祈望。他们的星球同样也有可怕的战争,但他们认为,与其无能为力的叹息,不如将它们忽略,把时间用来浏览快乐的时光。忘却一切痛苦,把所有的瞬间都定格在美好的时光中。正如蒙塔娜的银项链的锁盒外面刻着的那句话:“上帝赐予我接受我无法改变之事物的平静,改变可改变之事物的勇气,以及区分这两者之不同的永恒智慧”⑬。
注释: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⑬冯内古特.五号屠场.译林出版社,2008:1,2,15,5,19,10,3,26,97,97,74,74,175.
I106
A
1005-5312(2014)05-008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