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道激光成形术联合泪道支架术治疗阻塞性泪道疾病的疗效观察
2014-03-17吕红方健
吕红,方健
泪道激光成形术联合泪道支架术治疗阻塞性泪道疾病的疗效观察
吕红,方健
目的探讨泪道激光成形术联合泪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LDOD)的疗效。方法选取泪道LDOD患者63例(102眼),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49眼)及观察组32例(53眼)。对照组采用泪道激光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植入泪道支架。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年,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均<0.05)。结论泪道激光成形术联合泪道支架置入术靶向性高,安全可靠,且能够保持泪道扩张状态,利于泪道阻塞患者术后彻底引流,能够有效控制局部炎症,提高临床疗效。
泪道阻塞;泪道激光成形术;泪道支架
泪道阻塞性疾病(LDOD)为泪道系统常见病,其发病率约占所有眼科疾病的3%,高发于老年人群,且女性高于男性[1]。发病时常伴随潜在的炎症或感染,表现为溢泪、溢脓及角膜渍荡等,长期病变还可造成视力损伤[2]。目前,泪道LDOD的临床治疗策略以手术为主,包括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泪道置管术、泪道激光成形术及泪道冲洗术等,其中泪道激光成形术为首选,然而由于黏膜组织的易损性,激光治疗后易发生粘连和增殖,导致术后复发率居高不下。本研究以拟观察泪道激光成形术联合泪道支架置入术联合治疗泪道LDOD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9月至2013年6月浙江省新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泪道LDOD患者63例(102眼),其中男17例,女46例;年龄42~78岁,平均(61.3±5.82)岁;病程2个月至6年,平均(3.10±0.91)年。纳入标准:患者自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术后随访满1年。排除标准:眼部或鼻腔手术史患者;先天性或外伤性眼病患者;严重鼻部疾病;急性泪囊炎;干眼症、结膜结石等其他引发泪液或脓性分泌物增多的疾病患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凝血障碍等全身性病变患者;鼻泪管不适合手术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将63例(102眼)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32例(53眼),男8例,女24例;年龄(61.5±5.83)岁;病程(3.08±0.84)年;原发疾病为单纯泪小管阻塞20例,慢性泪囊炎11例,单纯泪总管阻塞8例,单纯鼻泪管阻塞6例,泪小管合并鼻泪管阻塞5例,泪点或泪膜闭塞3例。对照组31例(49眼),男9例,女22例;年龄(61.0±5.91)岁;病程(3.13±0.91)年;原发疾病为单纯泪小管阻塞21例,慢性泪囊炎9例,单纯泪总管阻塞8例,单纯鼻泪管阻塞5例,泪小管合并鼻泪管阻塞4例,泪点或泪膜闭塞2例。两组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泪道激光成形术进行治疗:采用泪道激光治疗机(HCL-MTK8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行泪道激光成形术。患者平卧位,地卡因眼表麻醉,重复麻醉2~3次。对于有脓性分泌物者,先以庆大霉素及0.9%氯化钠注射液(含5%地塞米松)冲洗泪道。冲洗干净后,以泪小点扩张器扩张上下泪小点,顺泪道插入激光光纤,根据泪道狭窄和阻塞的程度,设置能量参数。激光烧灼阻塞部位至光纤阻力消除后,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泪道。术后滴妥布霉素眼液和滴鼻净1周,5~6次/d,并酌情静滴抗生素,预防感染。此外,术后第1周每隔1天以庆大霉素及0.9%氯化钠注射液(含5%地塞米松)冲洗泪道,1周后每周1次,共计2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植入泪道支架,泪道支架置入术:泪道激光成形后,拔出套管针,插入泪道探通导引针,下送导丝至下鼻道。通过导丝将泪道支架牵拉置入泪囊,当手上感觉力度明显受阻时表明支架已进入到位。剪断露出鼻外的引流管和牵引线,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泪道。术后处理工作同对照组一致。
1.3 疗效评价标准术后1年进行疗效评价,治愈:泪液无溢出症状,泪道冲洗通畅、无阻力;好转:泪液溢出症状明显改善,泪道冲洗较通畅、但有一定阻力;无效:泪液溢出症状无改善,泪道冲洗阻力大或清水返流。
1.4 统计方法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检验;率的比较采用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术后1年,观察组治愈31眼,好转18眼,无效4眼,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治愈21眼,好转17眼,无效11眼,总有效率77.6%。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1.977,=0.048);且总有效率也优于对照组(2=4.505,=0.034)。
2.2 并发症和复发率比较对照组并发疼痛或压痛3眼,溢泪6眼,泪囊区硬物感4眼,并发症发生率26.5%;观察组并
发疼痛或压痛1眼,溢泪2眼,泪囊区硬物感2眼,并发症发生率9.4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356,=0.036)。对照组复发8眼,观察组2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715,=0.030)。
3 讨论
近年,国内外学者对泪道LDOD的流行病学特征做了大量调查,发现其发病率不仅与性别、年龄及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还受季节和炎症的影响[3]。因此,就发病机制而言,可分为两种。一是各种原因所致解剖性狭窄,如女性人群泪道较为狭窄,随着年龄的增加和运化功能的退化,较男性更加容易发生阻塞。临床调查已证实老年女性为该病的高发群体。据不同地区统计,其发病率可占50%~80%[4]。二是各种原因所致机械性狭窄,如慢性泪囊炎患者,受炎性反应刺激,长期分泌大量脓性分泌物,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内皮损伤和局部组织细胞凋亡,从而诱发阻塞。
慢性炎症反应和黏膜增生是泪道LDOD患者的共有病理特征,因此多数患者的泪道结构存在病理性畸形。理想的治疗方法不应仅局限于恢复泪道的通畅性,还应从解剖学上重建泪道结构,以最大限度的恢复其生理功能。传统方法采用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泪道LDOD,虽然能够实现泪道通畅,但外源性损伤改变了其解剖结构,可能引发泪液排泄障碍;且泪囊中滿留脓液含大量细菌,手术过程中可能发生感染灶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5]。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泪道阻塞的治疗方法日趋多样化,Nd∶YAG激光成形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6]。
然而,由于黏膜组织的易损性,激光治疗后成型性差,易发生粘连和增殖,导致术后复发率居高不下。部分学者尝试在激光成形术后向泪道注入眼药膏、粘弹剂等,虽能起到充填效果,但时效短暂,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7]。也有部分研究在激光成形术后留置引流管或人工泪管,但质地较硬、异物感明显,患者满意度不高[8]。泪道支架以医用硅胶为基本材料,弹性高,与人体黏膜组织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9]。本研究采用激光成形术联合泪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泪道LDOD,发现其在临床疗效方面,显著优于单纯的激光成形术,且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笔者认为,该联合术式即保留了泪道激光低创伤和高度靶向性的优势,又利用泪道支架充分扩张了整个泪道,利于术后彻底引流泪囊中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能够有效控制泪囊炎症,不失为临床治疗泪道LDOD的良好策略。
[1]Sasaki H,Takano T,Murakami A.Direct endoscopic probing for congenital 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J].Clin Experiment Ophthalmol,2013,41(8):729-734.
[2]杨友谊,王时力,胡劼.高频电灼联合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95例[J].实用医学杂志, 2010,26(9):1666-1667.
[3]Mukherjee B,Dhobekar M.Traumatic naso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clinical profile,management,and outcome[J]. Eur J Ophthalmol,2013,23(5):615-622.
[4]Nemet A,Vinker S.Associated morbidity of naso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a large community based casecontrol study[J]. Graefes Arch Clin Exp Ophthalmol,2014, 252(1):125-130.
[5]李剑洪.泪囊鼻腔吻合术与激光泪道形成术在临床治疗慢性泪囊炎中的应用价值比较[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 (11):98-101.
[6]徐春玲,杨隆艳,王霁雪,等.泪道激光治疗鼻腔泪囊吻合术后复发28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145-146.
[7]张燕,张侠,苏晓明,等.Nd:YAG激光泪道探通治疗泪道阻塞28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7):3769-3770.
[8]刘夫玲,刘后仓,曾艳平,等.泪道激光成形联合新型泪道引流管留置术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观察[J].眼科新进展,2010,30 (2):172-174.
[9]何旭亭,索丽娟,张宏.泪道激光成形术联合泪道支架植入术治疗慢性鼻泪管阻塞30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6):715-716.
10.3969/j.issn.1671-0800.2014.08.063
R779.63
A
1671-0800(2014)08-1028-02
312500浙江省新昌,新昌县人民医院
吕红,Email:89133006@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