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筝曲《汉江韵》的演奏技巧
2014-03-17朱晨雯
朱晨雯
(河南大学,河南 开封 455000)
古筝艺术的发展历程在我国已有数千年,从秦筝到汉代的相和歌,从唐代的宫廷大曲、散曲到宋元时期的市井音乐,古筝的身影无处不在。在不断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形成了“茫茫九派流中国”的筝乐艺术流派而分布于中国的大江南北,其中河南筝乐流派是重要一支。该流派以其音乐风格的质朴、热情、活泼与音乐表现的直率等特点,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筝乐艺术表现特色,像《汉江韵》、《闹元宵》等。为了使演奏者在弹奏中对河南筝曲有更好地诠释,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研究演奏技巧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汉江韵》的创作背景、曲式及音乐结构
(一)《汉江韵》创作背景
古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弦乐器。早在二千多年前就作为一种歌唱性的伴奏乐器流行于战国时期的秦国(今陕西省),故又有“秦筝”之称。长久以来古筝一直被认为是民族乐器中的瑰宝,雅俗共赏的奇葩。由于古筝历史悠久,流传甚广,并且跟不同地区的戏曲音乐、曲艺音乐和民间音乐相融汇,所以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流派,河南筝派是其中代表性的流派之一。
河南筝派上承汉唐遗风,下接明代之弦索,被人们称为“中州古调”,如今大多称为“河南筝曲”。现今的河南筝曲以河南南阳的鼓子曲演变而来,南阳鼓子曲包括带有唱词的“牌子曲”、纯器乐的“板头曲”,因此现在有代表性的河南筝曲大都是河南曲子的板头曲与牌子曲。
南阳板头曲与中原鼓子曲相辅相成,多在鼓子曲演唱之前合奏或独奏一两个曲子引入境界、调弦活指。而在演奏同一首乐曲时,筝和各乐器声部都是以同度或八度重叠演奏同一旋律、速度、力度、表情等,以齐取胜,音响丰富。由于筝和各乐器具有不同的演奏特点,因此律音有细微的差别。这种合奏突出了旋律的起伏,力度的强弱。当古筝的演奏脱离了板头曲合奏时,也必然带有起伏有致、刚柔相济的特征,进而也就逐渐演变成独立的河南筝曲,《汉江韵》就是由板头曲演变而来的。
(二)《汉江韵》的曲式结构
筝曲《汉江韵》是由《汉江》和《书韵》两个小曲子连缀而成的,故名《汉江韵》。该曲是由河南著名古筝家乔金文在1962 年创作改编的。这首曲子在结构处理上,采用ABA 的曲式结构;从旋律素材上可具体分为“书韵”+“汉江”+“书韵”。取材于河南曲剧,地域特色浓郁,这首乐曲以热情奔放的音调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热爱以及人们劳动时愉悦的心情。
(三)《汉江韵》的音乐结构
第一段:欢快、喜气洋洋的快板,节奏明快,情绪昂然。速度处理上以四分音符=152 快板贯穿全段,一气呵成。和曲剧大起板的段落、句子几乎一样。在音乐里我们仿佛看到人们喜笑颜开夺取丰收的劳动场面。
第二段:婉转如歌的慢板。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善良美好的心境。在演奏这一段时,由四分音符=26 速度为起点,之后经过上下句40 小节的反复与变化逐渐加快,这一部分左手按音高要求同时组合技法运用按、揉、吟、颤、摇相结合不断游摇点位,使本音得到装饰润色。当演奏到全曲高潮时,速度已达到四分音符=160,这部分要抓稳速度,不能因为情绪激动而失去理智提速,要恰到好处地保持速度把曲子逐渐推向高潮。
第三段:第一段的再现,速度稍比第一段快,旋律稍有变化,情绪比第一段更加高涨。
二、《汉江韵》的艺术处理
只有了解《汉江韵》的风格特色,才能更好地诠释这首曲子,作者在创作的时候运用了许多河南地方特点的技法及风格在里面,如河南筝中左手的以韵补声和右手的夹弦、游摇、扎桩等技法。
(一)左手演奏技法的处理
1.滑音
上滑音,在“mi”或“la”音上产生的小三度滑音,中间没有过渡,按音速度较快,多为“sol”或“do”的装饰性效果。在《汉江韵》的开头就有了大量的上滑音,左手压弦一定要快速到位,但是比较难以拿捏韵味。
谱例1:
谱例1 中,左手按弦时手尖要向左,手腕、掌要略略向右倾斜,迎音速度滑上,敏捷无迹。
下滑音,河南筝乐的下滑音最具有浓郁的地域特点,和上滑音一样滑音时没有过渡。
谱例2:
谱例2 中,大量运用下滑效果,使音乐具有粗犷、奔放之感令人心旷神怡。
2.密颤
这也是河南筝的特点之一,颤的韵律要快、重。
谱例3:
谱例3 中,密颤的部分大部分都是在按“xi”或“fa”的位置,但是密颤中“xi”或“fa”都要比原来的“xi”“fa”按的都要更高一些,但“fa”还不能按到升“fa”,而且在左手密颤的时候“xi”和“fa”都不能按的很稳定,要按得游移一些,而且颤的过程中音要下滑回来,这个动作不好掌握,一般都是单独练习,练好之后再融入到曲子里面,融入曲子里时要注意密颤的时候要细密紧促,并且利用左臂的肌肉暂时紧张而形成抖动。这样就使曲子变得有弹性,由平直变得立体,微波起伏。
3.点音
不得不提的是曲子中左手“点”音的重要作用。
谱例4:
谱例4 中,点音使曲子幽默无比而且耐人寻味。还有全曲的结尾也有点音。
谱例5:
谱例5 中,加速把曲子推向了高潮,作为全曲结束前的黄金点,达到了预期效果。
(二)《汉江韵》韵味的处理
河南筝曲的特点与当地的方言有极大关系。河南筝曲《汉江韵》也无例外,它是河南筝曲的典型代表作,也是河南的语言,听到这首曲子,就会想到河南人粗矿、泼辣、正直的形象。
《汉江韵》以奔放热情的音调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热爱和人们劳动时愉悦的心情。它的右手大部分用夹弹法,尤其是大拇指托劈用得更多,而且用的大关节,这样弹出来的音色饱满、圆润,结实有力,河南味极其浓厚。它的左手部分利用颤、按、吟等奏出颤音及上下滑音效果,以此来加强音乐的艺术表现力和地方特色,突出了河南筝乐“以韵补声”的特点。
(三)右手演奏技法的处理
1.摇指
《汉江韵》中所用的摇指是游摇,游摇比较稀疏,根据感情需要,弹奏时右手从靠近琴码的地方开始,流动地弹奏到靠近“岳山”的地方,反之亦然。音色由朦胧到清晰明亮,或由明亮渐变弱暗,力度由弱渐强渐弱。同时,左手作大幅度地揉颤,音乐表现很富有戏剧性,很有效果,滑音的音程为上行小三度,其特点是颗粒型强,重音头爆发力。与别的派别有明显的区别,如南派多是小指扎桩摇,腕部运动为主,大指捏住食指,大关节不动,音色秀丽流畅。而河南筝对大指摇的流畅性和爆发力要求很高,如果技术不到位会使乐曲的风格和完整性大打折扣,韵味缩减。
2.扫指
曲中多次运用不同于平常的右手双托,要求右手出手更快、更有爆发力,左手在右手爆发音时快速迎音滑上,以此强调音头,为曲子烘托气氛。
3.夹弹
夹弹就是右手无名指扎桩,弹完一个音后搭到下一根弦上,尤其是大指托劈用的更多,这样弹出来音色圆润饱满,河南味很浓。
(四)旋律节奏的掌握
谱例7:
《汉江韵》主要是以xx 节奏型占主体贯穿全曲,在情感比较激动的地方和过度段时的节奏为x xx或xxxx 或有规律的节奏型。
谱例7 中,密集节奏型的使用会使曲子更有紧张感,使人们情绪上更为激动,突出了河南筝曲的叙述性特点。
在这里出现较多六度大跳来表现人们欢欢乐乐忙春耕、意气风发夺丰收的愉快心情。
河南筝曲中许多音乐手法多为逐层递进,催人激奋,音区的选择更是宁高勿低。在《汉江韵》中,甚至大胆地运用超过古筝更高音域的大三度的重按音,不仅保留了河南的曲风、技法,而且与现代的因素有机结合在一起,深受人们的喜爱,广为流传。
[1]贝尔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2]邹爱民,马东风.音乐教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3]王朝纲.器乐表演技能教学新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