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
2014-03-17黑龙江陈晶孟庆成
黑龙江 陈晶 孟庆成
一、实施背景
1.企业用人要求发生变化。随着我省“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发展战略的需要,要求技能人才不仅具备能用技术解决生产或服务上的专业问题,还应具备以市场为导向为客户提供服务的综合职业能力。
2.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诉求。随着90后毕业生逐渐进入就业市场,他们提出的“对口就业、优质就业、终生就业”的诉求越来越强烈,要实现这一愿望,要求毕业生必须具备较高职业能力。
3.学校核心竞争力发展的需要。学校非常注重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需求与评价,这就势必要求学校对自身的教学质量进行反思,并且要在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场地建设等方面加以改进。
二、主要目标
1.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路径,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符合企业生产需要的课程体系;2.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能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3.教师由原来教材的执行者转向课程开发的建设者,教师能力得以提升;4.推广应用我校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等方面取得的成绩。
三、实施过程
(一)顶层设计
1.总体框架。结合背景分析,在课改目标的引领下,经过论证,我校教师对课程开发进行了顶层设计。
2.结构框架。在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打破原有的学科型课程体系,构建工学结合课程新体系。课程教学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设计,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课程结构模块分为文化基础平台课程、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工学结合学习领域课程、职业素养课程和拓展课程等五大类课程模块。每个模块之间相辅相成、相互补充渗透。
(二)课程开发流程
1.开发路径。(1)市场调研,明确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岗位群;(2)根据职业岗位分析,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3)基于职业岗位/岗位群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4)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确定行动领域,并向学习领域转换;(5)设计学习领域课程;(6)确定课程体系结构;(7)编制课程教学计划;(8)开发课程标准。
2.开发课程标准。首先明确课程目标,再确定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与排序中,以典型任务为载体,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互相联系的学习情境,通过对各学习情境的描述,规范课程所要求的内容;将课程内容以完整的项目或任务为载体,完成课程的实施;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考察和评价来完成对课程的考核。
3.构建课程体系。学校以四个重点专业为载体,通过课程开发实践,最终形成四个专业的课程体系,这些课程体系符合企业用人需求和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是学校建设和教学实施的纲领性文件,是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技能人才的重要依据。
(三)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以四个专业参与课程改革的教师为样例,将教师分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一专多能教师、一线教师四级,并明确每个等级所应胜任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对其提出的职业能力要求。
(四)教学资源开发
教师以数字化校园为平台,与企业专家共同开发教学资源。“虚拟工厂”实训仿真软件、“发动机拆装仿真实训室”、“驾驶模拟实训室”,增强教学环境和过程实操性,解决了高端生产设备进入课堂的难题,增强学生自信心。
(五)评价体系创新
学校以形成性考核为主线的能力评价体系改革为突破口,编制实施了《单项技能过关考核标准》和《技能教学实训目标管理评价办法》,在期中、期末依据实习项目教学方案,进行质量抽测和分析。同时,还将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的评价作为考核标准之一,以此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四、条件保障
1.领导重视。校长组织、参与、引领课程改革,校领导的积极参与,对课程体系改革成果的质量监控也起到关键作用,特别是政策支持,经费支持才能使课改得以高效进行。
2.组织保障。成立课程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有关培训、制定统一的开发技术路径;制定统一的文本格式标准;制定课改工作的计划;指导、验收、评估课改工作成果等。
3.资金支持。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作,涉及人员多,时间长,保证经费投入是支撑这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示范校专项建设资金确保了此项工作顺利推进。
4.专家指导。课程指导专家在整个课改过程中,起到引导、培训的作用,课改容易出现偏差,甚至出现失败,因此,需要定期与专家交流,获得指导,及时调整方向,便改革始终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5.制度保证。建设阶段性评审和汇报制度。一是对教学文本质量监控;二是对教学实施现场的质量监控;三是对教学实施效果的采集和反馈,召开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企业座谈会等方式,采集教学实施效果,制定改进措施,反馈改进效果。
6.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同成立课程建设小组,对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的各个部分,即课程、教学、师资、场地、评价、管理持续改进。
五、实际成果、成效及推广情况
1.校企共建,课程体系实现创新。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带领下,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构建“阶梯式能力递进”课程体系,计算机应用专业构建“项目导向、课岗一体”课程体系,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构建“一条主线、三个层面职业能力”课程体系。四个重点专业与企业共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实现了职业岗位能力、专业技能训练与素质培养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使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有机融合。
2.学生职业能力得到提升。在近三年学生专业技能大赛中,有10人次在国家级大赛获奖、104人次在省级大赛获奖。毕业生的职业资格证书持有率达到100%,初次就业率98.5%,学生深受用工单位欢迎。
3.教师能力得以提升。学校新增专业带头人8名,骨干教师26名。开发省精品课程7门,开发校本教材29本,出版教材12门,学校目前承担11项省级“十二五”重点、重大课题,完成了国家“十一五”规划课题3个、省“十一五”规划课题1个,市课题34个,在核心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18篇,取得省科研成果42项。
4.实施成果推广应用。召开校际间联席会,将四个重点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在全市11所中职学校推广使用;为行业企业进行各类培训;承办了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现场会等各项工作;与7所职业学校建立了交流合作与帮扶共建关系,师资培训交流52名,联合培养学生1526人,此外,先后选派2名专业骨干教师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富蕴县职业高中支教,为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