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理想和事业
2014-03-17史杰鹏
史杰鹏
如果刘邦是个听话孩子,估计也就埋没在历史中,因为种田的几乎不可能在历史上留名,读书人倒是有些能留,但在战国末年,留给他们的机会也少。刘邦对耕读两个行当都嗤之以鼻,曾导致他老爸痛心疾首,大骂他不如二哥种田卖力、能置办家业。而他鄙视儒生的故事,也妇孺皆知,他大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往儒生帽子里撒尿的人。
刘邦所喜欢的生活,正派人可能会不以为然。他喜欢在外面混,在《水浒传》里,这被称为江湖好汉;现在,叫混黑道;在当时,则被称为“游侠”。
他理想就是当这种门客。他很早就追慕信陵君的为人,当皇帝后,还专门下诏书,为信陵君“置守冢五家,世世岁以四时奉祠”,可见他对当时偶像的怀念之情。可惜,他没赶上好时候,信陵君死的时候,他才十三岁。后来听说有个叫张耳的人,在信陵君那儿当过门客,现在又被魏王任命为外黄县令,正招徕宾客,于是赶紧去投奔。
根据学者研究,在出土的楚国中晚期的包山楚简里,楚国各级官吏还有不少是公族子孙,这说明在楚国,平民出身的刘邦想达成做官的夙愿,有一定的难度。然而没多久,楚国就灭亡了。新来的秦国政权对楚国民众采取了一定的安抚政策,估计因为刘邦已经有了一定的江湖地位,靠着揄扬推举,他顺利当上了泗水郡的泗上亭长,成为一名公务员。当然,和张耳的外黄县令相比,这个官有点微不足道,但毕竟是个官,在老百姓面前有一定的地位,只要胆大点,征用点百姓的牲畜,到百姓家里吃点拿点,问题不会很大,史书上不乏类似记载。因为刘邦在江湖上有点地位,身份又是警察,颇得当地无赖少年崇拜,吸引了不少人来酒馆陪喝。酒馆既挣了钱,也就顺水推舟,把账单给免了。
有个事情不可不提。在农业社会,一般人结婚都很早,但刘邦四十多了,也没这个打算。这貌似奇怪,其实也是他游侠心态之一。刘邦的生活目标肯定是,除非娶个有钱女人,否则不如不要,因为他曾经的主君张耳就是这么干的。这并非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他在寻找有钱人,有钱人也在寻找他。在那个年代,有钱人需要他这样的江湖好汉来提供保护。实际上他们都在默默地寻找对方。
在四十好几的时候,那个有钱的女子终于出现了,她的名字叫吕雉。吕雉的父亲吕太公是沛县旁边的单父县人,因为避仇,来投奔朋友沛县县令。一个人能和六百石的县令交上朋友,肯定不简单。县令专门为吕太公一家的到来请客摆宴,当地的官吏和富人当然不敢不送礼巴结。县令下令,按照礼金的厚薄来安排座位。凡是送不满一千钱的,全部坐在堂下。刘邦信口开河,说送礼金一万,满堂皆惊。吕公特意出来迎接,才知道刘邦一分钱都没带。但刘邦没有一点愧色,当仁不让地坐在上座,且嬉笑怒骂,把座上客全部贬得一钱不值。这份洒脱,尤其是奇厚的脸皮,让吕公当即肃然起敬。吕公是见过世面的人,他知道在那种社会,不要脸的才能生存。越不要脸,生存能力就越强,生存质量也就相应地越高。但不要脸,其实是一种天生的才能,并不是你想有就有的。有的人才华横溢,到了人多的场合却说不出话,不停地琢磨自己会不会哪儿不得体。而刘邦这种人不会,这绝对是一种与生俱来的领袖素质。
刘邦就这样得到了吕公馈赠的女儿,想必嫁妆也不菲。现在的刘邦,基本上得偿夙愿,有个官当,有一帮子黑白两道的兄弟,有一个家境好的岳家。这时,他还没料到自己能当皇帝。但这只是机遇问题,一旦天下大乱,这个皇帝天生就该他或者他这样的人来当,项羽是没法跟他竞争的。因为项羽没有领袖素质,虽然能打,也足够残暴,但很多方面比刘邦差得太远。
具体哪些地方?首先,项羽出身贵族,要荣誉,要脸面,关键时候抹不开面子。他最后不肯逃过乌江,就是因为这个。其次,他不追慕游侠,游侠讲究“薄骨肉之恩而笃朋友之爱”,贵族却讲究“亲亲尊尊”,把家族看得比朋友重,提拔的多为项氏族人,有野心的好汉就不肯替他卖命。第三,项羽一直带着国恨家仇打仗,不理智。且格局狭小,别人劝他定都关中,他竟引谚语“富贵不还乡,若衣锦夜行”推脱,暴露出土财思维。刘邦则不然,他虽未必有“天子以四海为家”的想法,但天性就爱在外晃荡,定居在哪,都无可无不可,只要日子过得快活(当然起码的乡情还是有的)。他也对秦国没深仇大恨,所以很多时候,理智始终能控制一切。
总之,刘邦就是靠着这些优点,最后干掉了项羽。他不吝啬封官,一则游侠的观念一直都是有福同享,二则他穷鬼出身,反正都不是自己的,乐得到处做人情。为了干掉项羽,他曾经招募人去策反项羽的爱将英布,说“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他那时新败,惶惶如丧家之犬,说话却如此豪情万丈,好像关东已经归他,愿意大方“弃之”与手下,只要能把事办成。这种泼皮气概,一般人学不来。他也敢于任事,沛县造反时,当地父老想推举曹参、萧何当沛公,两人都推辞,怕万一失败,连累家属。他却毫不在乎,大大咧咧地接受了重担。这依旧是游侠天性,为了快活,家人是不放在心上的。彭城败退,他能毫不犹豫把两个亲生孩子推下车,后来还对项羽说“吾翁即若翁,必欲烹尔翁,则幸分我一杯羹”,都展示了他的性格,一般公务员夏侯婴等哪里及得上?所以,刘邦不是一个普通的公务员,他是带着浓郁游侠气的公务员,皮是公务员的皮,骨子里还是流氓,他之所以成功,绝不是偶然的。
刘邦当了皇帝后,开始了由流氓兼游侠心态向帝王心态的艰难转换。他虽然很忌惮韩信,却不好意思杀之,大概心底里还是保留了一点游侠道义的。吕后杀了韩信,他还“且喜且怜之”,理智上高兴,感情上到底有些怜悯。他也不好意思杀彭越,都是吕后帮了他的忙。他善待项伯,却对同样于自己有活命之恩的丁公大开杀戒,很可能也是心中的游侠情节在作怪。项伯当年救他,是因为张良说合。而张良之所以有机会说合,完全是因为曾救过项伯,所以项伯肯冒寒风连夜跑几十里来救张良。刘邦应该是很佩服项伯这种风范的。
作为武装起义的重要力量之一,刘邦并不爱种田,算不上农民,他身边的铁杆兄弟:萧何,县廷主吏掾;曹参,县廷狱掾;樊哙,屠狗卖肉的;周勃,编蚕筐、吹箫给人助丧的;夏侯婴,县廷厩司御;灌婴,丝绸贩子;任敖,县廷狱吏;周昌、周苛,泗水郡卒史……这些人中,没有一个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不是市井混混,就是手工业者,或者是政府公务员。那种真正耕田非常上心的农民,别说打天下,就是给他一个官当,他都当不好。刘邦发迹后,曾经封自己的二哥刘仲为代王,结果匈奴打过来,这位农民气十足的代王吓得抛弃城池,一路狂奔。如果他不是刘邦的哥哥,九条命都被正法了。所以曹参后来当齐相时,特别告诫继任者,要“狱市为寄”,对不法分子尽量宽容,他深知这些人最惹不起。
赫赫秦帝国是被游侠流氓、旧贵族、下层公务员、军官和手工业者合力推翻的,最后的成功者则是其中脸皮最厚的那个。
(摘自《领导文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