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欧盟自由贸易区的产业效应研究——基于GTAP模型的模拟分析

2014-03-16陈淑梅江倩雯

关键词:运输设备互补性中欧

陈淑梅,江倩雯

(东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211189)

一、引 言

2013年11月21日,李克强总理与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共同宣布,将积极探讨开展中国—欧盟自由贸易区(以下简称“中欧自贸区”)的可行性研究。同年12月份,英国首相卡梅伦率150位工商界领袖和6位政府大臣访华,呼吁欧盟与中国进行自由贸易协议谈判,以实现每年至少数百亿美元的经济效益。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2013年GDP总量达17.35万亿美元①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http://data.worldbank.org.cn/region/EUU。,而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欧盟与中国合作则是强强联合,对于双方的发展都具有重要而深刻的战略意义。

此外,WTO主导下的“多哈回合谈判”几乎陷入停滞,美国另辟蹊径,主导推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投资伙伴协定”(TTIP),这两个协议涵盖的地理区域的GDP约占世界GDP总量的60%,有意将中国“边缘化”,将对中国的经贸发展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基于此,中国也正在加快以自身为主导的自贸区谈判,以摆脱当前的被动局面。

有关自贸区经济效应实证研究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事前模拟和事后评估两类。事前模拟主要是应用可计算一般均衡(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CGE)模型,其中应用较多的是全球贸易分析项目(Global Trade Analysis Project,GTAP)模型。例如,Siriwardana通过GTAP模型估算了美国和澳大利亚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所产生的经济效应[1];Kitwiwattanachai等运用CGE模型分别研究东盟与中国、日本和韩国的贸易情况,认为从收益和福利来看,首选战略应该是建立东亚自贸区[2];黄凌云、刘清华运用GTAP模型研究了建立东亚自贸区的中国经济效应[3];黄鹏、汪建新运用GTAP模型研究了中韩自由贸易区的效应及谈判可选方案[4]。事后评估则主要运用引力模型。Tinbergen[5]和Poyhonen[6]最早将引力模型运用到国际贸易领域后,Aitken[7]等人引进了区域贸易优惠安排这一虚拟变量来测算贸易自由化对成员国的经济影响,进一步发展了引力模型,可以根据需要控制除了自贸区之外的其他贸易决定因素的影响,也就是将自贸区对贸易的影响独立出来。

随着近年来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研究我国与其他经济体签署生效,或者正在商谈的自贸区的经济效应,但对于刚刚提出不久的中欧自贸区的相关研究尚不多见。基于GTAP模型,在分析中国与欧盟贸易现状和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本文侧重研究中欧自贸区建成后的产业效应,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中欧贸易现状与比较优势分析

2000年5月,中国与欧盟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达成双边协议,这标志着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当年中欧进出口额为690.4亿美元,相当于中日贸易额的83%,中美贸易额的92.7%。2001年,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中欧的贸易并未受到影响,贸易额达到766.1亿美元,同期增长11%。2004年,欧盟与中国贸易额超过美国、日本,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也跃居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欧贸易额虽然在2009年因为金融危机略有下降,但总体上保持不断增长的趋势。2010年,中欧贸易迅速恢复并超越金融危机前的水平,2011年-2013年,中欧贸易额基本保持平稳(见图1)。

图1 中欧贸易的发展情况(2001-2013年)(单位:亿美元)

中欧之间不仅有不断拓展的经贸关系,更有互补的贸易产品结构,这可以从两个地区的贸易互补指数窥见一斑。本文借鉴于津平[8]提出的贸易互补性指数计算方式,测量中欧在不同贸易品上的互补性指数和加权后得到的中欧间贸易互补性指数(见表1)。

模型如下:

上述模型中,RCAxik代表i国k类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Xik表示i国k类产品的出口额,Xi表示i国的出口总额,Wk表示k类产品的世界出口总额,W表示所有产品的世界出口总额。RCAmjk代表j国k类产品的显性比较劣势指数,Mjk表示j国k类产品的进口额,Mj表示j国的进口总额。Cijk表示i国与j国在k类产品上的贸易互补性指数。Cij表示i国与j国的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

若RCAxik大于1,则说明i国在k类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若小于1,则说明还不具有比较优势。数值越大,说明比较优势越明显。同样地,RCAmjk数值越大,说明比较劣势越明显。贸易互补性指数越大,说明i国出口产品与j国进口产品的吻合度越高,两国的贸易互补性越强。

从表1可以看出,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依次为服装、纺织品、机械及运输设备、钢铁和其他,比较劣势的产业为燃料和矿产品农产品和化工。而欧盟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为化工、农产品、机械及运输设备和钢铁,比较劣势的产业为服装纺织品、燃料和矿产品及其他。两者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相对吻合的产业为服装、纺织品和机械及运输设备。

从贸易互补性指数来看,两个指数分别为0.99和0.98,说明中欧贸易存在较强的互补性。而互补性主要表现在农产品、化工、机械及运输设备、纺织品、服装和其他,其中服装的中国出口与欧盟进口的贸易互补度更是高达4.09。

就具体的进出口额而言(见表2),中国对欧盟的出口主要是第16类、第11类和第20类,这三类总值达2221.21亿美元;对欧盟的出口占中国该类产品总出口比重较大的则是第8类、第20类和第12类;中国从欧盟的进口主要是第16类、第17类和第6类,这三类总值达1447.53亿美元;对欧盟的出口占中国该类产品总出口比重较大的则是第19类、第17类和第8类。其中,第16类中既有进口,又有出口,即存在产业内贸易的现象。

表1 中欧主要贸易品的RCA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2012年)

表2 中国对欧盟出(进)口额前十产品情况 (2013年) (单位:亿美元)

表2可见,在中欧的贸易中,中国主要向欧盟出口纺织品、日用品、玩具、小五金等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和一些附加值较低的机电产品。这些产品在欧盟市场上占据了较大的份额,便捷了欧盟居民的生活。而中国主要从欧盟进口飞机、船舶、精密仪器和通讯设备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以及医药、化肥等基本必需品。这些产品进入中国不仅能满足中国居民对于此类产品的消费需求,更能促进中国获得许多核心技术,加快国内技术革新的步伐,大大推动产业升级的步伐。此外,对欧盟而言,中国具有显著的劳动力优势和市场优势。通过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合作,欧盟可以以中国为依托扩大自己在整个亚洲的影响力,开发其他亚洲国家的市场。因此,在欧盟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压力大的背景下,开发中国的市场就显得格外必要。

三、自贸区建成后的产业效应分析

通过上文对中欧贸易的现状分析,发现中欧间的贸易结构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这奠定了中欧贸易的合作基础。本文接着运用GTAP模型进一步具体预测中欧建立自贸区后的产业效应。

(一)模型简介及数据处理

本文采用GTAP8.01版数据库,包含了134个国家和57个地区。每个国家都建立起独立的单个国家的CGE模型,这些CGE模型包含了生产、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等各个方面。GTAP模型是开放的,通过双边与多边的贸易联接与均衡,最终形成一个全球一般均衡模型。它主要由生产面、需求面、贸易面和全球服务等构成,每个模型组件都集成了协同因素、变量、方程和公式。关于GTAP模型的求解,本文采用的是RunGTAP软件,该软件由普渡大学全球贸易研究中心开发,专门用来求解GTAP模型,是GTAP的重要构成部分。

首先将GTAP数据库中57个部门按照中欧之间贸易量的大小以及部门之间的相关程度归类为10个部门(见表3)。

表3 部门的分类

对于国家和地区的分类,本文主要依据与中国贸易量的大小将全球134个国家和地区分为三组:中国、欧盟和其他国家。

模型主要是为了研究中国和欧盟建立自贸区对中国和欧盟的影响,通过借鉴以往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自贸区的协议,例如与东盟建立自贸区时签订的《货物贸易协定》,该协定规定,到2010年中国和东盟国家大多数的产品关税均削减为零,所以此模型也将关税直接削减为零来考虑。

(二)模拟结果分析

出口方面,除了钢铁和其他产业,中国其他产业的出口额均是增长的趋势,而服装更是超过10%,达到13.32%。欧盟的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增长幅度较大,达到1.13%,而纺织品和服装下降幅度较大,分别为3.31%和6.45%。其他国家除了农产品、钢铁和其他产业外,其他均是下降的趋势。

表4 中欧建立自贸区后相关国家和地区进出口的部门变化情况

进口方面,如表4所示,中国各部门都呈增加的趋势,其中服装增加额超过10%。而欧盟的各部门也都呈增加的趋势,其中服装的增加幅度最大,说明中欧建立自贸区后,中欧之间服装的产业内贸易较大,而其他国家的进口额均是下降的趋势。

贸易差额方面,中欧建立自贸区后,中国除了纺织品和服装,其余皆呈逆差的趋势,但仍有29.39亿美元的顺差,而欧盟将会有48.57亿美元的逆差。其中,服装产业是中国顺差最大的产业,同时也是欧盟逆差最大的产业。而机械及运输设备将是欧盟顺差最大、中国逆差最大的产业。

从部门产出来看,中国的农产品、纺织品和服装等部门产出有明显的增加,而欧盟的燃料和矿产品、钢铁、化工、机械及运输设备等部门产出均有明显的增加。

通过以上微观指标以及前文的比较优势分析可以看出,中欧建立自贸区后,中国的服装和纺织品这两个产业将会受益颇多,而燃料和矿产品、机械及运输设备等比较劣势产业将会受到一定的冲击。此外,作为比较优势产业的钢铁和其他产业的比较优势不再明显。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中国和欧盟之间的经济呈现明显的互补关系,这为中欧自贸区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向欧盟主要出口纺织品和服装等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而欧盟主要向中国出口机械及运输设备等产品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产品。中欧自贸区建成之后,这些部门所受到的影响将不同。而如果中欧双方能够进一步加深合作,欧盟的高科技将有助于中国解决环境、资源的问题,而中国良好的财政和外汇储备则有助于欧元的稳定。

依据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一些政策建议。首先,要充分发挥中欧产业结构互补性优势。根据前文的分析,我们知道中欧两国在产业结构上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其中,中国在资源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主要优势包括纺织品、家具、玩具、杂项制品、皮革制品等部门;而欧盟在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上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尤其是在机电设备制造业、化工、金属品冶炼及采矿和交通运输设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因此,中欧商建自贸区,应充分利用两国在整体产业结构的互补性,发挥各自产业比较优势,扩大双边贸易量。

其次,我们也应该看到,中欧建立自贸区后,中国的一些产业将会受到冲击,特别是在机械及运输设备等产业方面。因此中国在与欧盟建立自贸区前,必须先做好相关敏感产业的评测和预警工作,在认真分析相关产业的影响之后,合理利用自贸区的双边保障措施保护相关产业,谋划符合中国国情的自贸协定标准体系。同时,政府也要因势利导地促进相关产业调整升级。

最后,中欧之间要提高认识,正确认知中欧的关系,将建立中欧自贸区提上议事日程。面对全球性的挑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独自应对的能力,都需要选择战略合作。中欧要达成这样一个共识:虽然在建立自贸区后,双方在某些方面必须有一些让步,但从整体来看,建立中欧自贸区利大于弊,它将会大大促进双方的经贸发展。中欧之间要坚持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不提出、不挑起争端和矛盾,避免中欧关系大局受到伤害。中欧都要积极主动地加强政府间的谈话,建立有效的双边对话机制,加强双方的交流,促进双方对中欧自贸区建立的认识。这些谈话可以以政府主导,由专家学者组成,积极开展中欧自贸区的相关研究工作并提出相关预案。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最具市场潜力的国家,而欧盟是最大的经济体,中国和欧盟在全球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在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的今天,每个国家都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必须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建立中欧自贸区不仅符合中国和欧盟的经贸利益,更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中欧自贸区的建立将带动中欧两方的经济繁荣和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因此,在新一轮区域经济合作的浪潮中,中国和欧盟应该把握区域合作发展的机会,求同存异,争取共赢。

[1]Siriwardana,Mahinda.The Australia-United States Free Trade Agreement:An economic evaluation[J].The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2007(18).

[2]Kitwiwattanachai,Anyarath.Quantitative impacts of alternative East Asia Free Trade Areas:A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CGE)assessment[J].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2010(32).

[3]黄凌云,刘清华.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的中国经济效应研究——基于 GTAP模型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12).

[4]黄鹏,汪建新.中韩FTA的效应及谈判可选方案——基于 GTAP模型的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0(6).

[5]Tinbergen J.Shaping the World Economy:Suggestions for 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Policy[J].New York:Twentieth Century Fund,1962.

[6]Poyhonen P.A tentative model for the volume of trade between countries[J].Weltwirtsches Archiv 90,1963.

[7]Aitken N D.The Effect of the EEC and EFTA on European Trade:A Temporal Cross-Section Analysi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3,63(5).

[8]于津平.中国与东亚主要国家和地区间的比较优势与贸易互补性[J].世界经济,2003(5).

猜你喜欢

运输设备互补性中欧
基于传感器感知信息的物流运输设备故障自动识别
2020中欧数学奥林匹克
单驱动新型燃料水下运输设备设计与分析
金矿提升运输设备机电控制的关键技术探析
运输设备制造业排污许可管理问题分析
第11届中欧数学奥林匹克(2017)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浅析自媒体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互补性
建筑师行迹中欧
企业外部互补性资产管理及其“情境”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