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问滇池治理

2014-03-15王丽

民生周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滇池昆明市湖泊

王丽

日前,环保部正在编制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提出了核心要求,即改善水环境质量,消灭劣Ⅴ类污染严重水体,并重点保护好饮用水水源地、生态良好湖泊等。

湖泊是地球上重要的淡水蓄积库,地表上90%的淡水都集中在湖泊里。我国有数十个淡水湖。随着人民经济生活的不断拓展,我国湖泊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以滇池为例,作为昆明的母亲河,养育着一方百姓。然而,滇池污染治理的声音从未断绝。多年来,滇池治理作为湖泊水污染治理的一个突出案例为公众关注。

2012年颁布的《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滇池“十二五”规划)中曾明确提出,到2015年,滇池外海湖体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Ⅳ(四)类,草海湖体水质基本达到Ⅴ(五)类;主要入湖河流水质明显改善,基本消除劣Ⅴ类。

然而,事实上,据国家环境保护部2013年6月公布的《2012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滇池被评重度污染,水质仍然属于劣5类。

滇池水何时变清?湿地公园怎么建?值得继续追问。

治滇这些年

昔日的“高原明珠”滇池,饱受污染之苦,变成了“蓝藻池”。滇池治理,20余年,跨越两个世纪,两代人,从未间断。

1988年,昆明市人大立法公布实施《滇池保护条例》。从那年开始,昆明走上了依法治理滇池的道路。

1996年,《滇池治理“九五”规划》出台并通过审核全面实行。《规划》提出,1999年5月1日前,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0%,外海水质达到Ⅳ类标准;2000年底,外海水质达到或接近Ⅲ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滇池治理尝试过各种各样的办法,用生物的办法,投放水生植物或动物进行生态治理;还用化学治理路子,投放药剂到滇池等等。

但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滇池治理“九五”规划》所得评价是:“目标定得太高,认识不足,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把滇池治理看得太简单。”

在归纳总结“九五”、“十五”规划经验的基础上,2003年云南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现代昆明”举措,重点突出治理滇池的战略地位。确立了“环湖截污和交通建设、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外流域调水及节水、入湖河道整治、生态修复与建设、生态清淤”六大工程。

又一个五年过去了,“十一五”规划取得的成效得到滇池治理史上的最高评价:“恶化趋势得到遏制”这一结论。外海水质检测,一年出现了几个月为Ⅴ类的好现象,对于劣Ⅴ类的滇池来说,这在原来是没有过的,也被视为滇池治污史上来之不易的“拐点”。

2012年, 滇池“十二五”规划通过国务院审批。和“十一五”相比,“十二五”规划项目从67个增加至101个,投资也从162亿元激增到420亿元。

2013年1月 ,昆明市决定实施“滇池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共实施100个项目(滇池“十二五”规划内项目92个,规划外项目8个),计划总投资341.2亿元。

2014年2 月,滇池水污染防治工作第23次联席会上,昆明市政府作出部署,视2014年为滇池治理“十二五”决战之年,将全面推进85个项目建设,确保完成38个项目、完成投资126亿元。

何时变清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滇池的污染也不是一朝一夕。新中国成立初期,滇池草海和外海水质均为Ⅱ类,符合饮用水标准,是水源地。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几次大规模的围海造田导致滇池水质逐渐恶化,但当时仍保持为Ⅲ类水。

80年代后,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环滇人口增加,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大,加之滇池自净力较弱,没有及时防治污染导致1988年后,草海水质总体变差,外海水质在Ⅴ类和劣Ⅴ类之间波动,最终水质为劣Ⅴ类,近年来,持续干旱也加重污染,成为我国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

“有时我也想一觉醒来滇池就会变清澈,我想这也是所有昆明人的愿望,但这是不可能的。”昆明市前市长张祖林曾这样表示。他同样也发出了滇池治理复杂程度超出想象这样的感叹。

据悉,滇池周边的企业20年间总共创造了几十亿元产值,而要初步恢复滇池水质(达到Ⅲ类水标准)至少就得花几百亿元。

今年昆明市两会期间,面对昆明市政协委员政协陈增会“滇池的水什么时候变清”的提问,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局长柳伟说,2013年底,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已经正式通水,水质达到Ⅲ类洁净的牛栏江水将源源不断注入滇池,从而结束一直以来滇池无洁净补给水的历史。预计每年可向滇池补水大约6亿方。

然而,是不是有了这6亿方的补水,滇池就会很快变清了呢?

柳伟认为,由于滇池是一个城市湖泊,牛栏江—滇池补水只是滇池治理中的一项重要措施。但绝不是有了这奔腾而来的牛栏江水,滇池就可以马上变清了。滇池治理还需要多种措施齐头并进。

他认为,2014年是“滇池治理三年行动”攻坚克难最关键的一年,也是滇池治理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决战之年,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滇池治理“六大工程”,突出“彻底截污、水体置换、生态建设”三大任务,重点推进截污治污中的河道综合整治和管网建设。

治滇与湿地建设并重

早前,昆明政府具体采取了6项措施:“环湖截污和交通、农业农村面源治理、生态修复与建设、入湖河道治理、生态清淤、外流域调水及节水”,来遏制滇池水质恶化的趋势。到2012年底,可以说,治理初见成效。

接下来,昆明政府在以上六项措施的基础上,开展退塘、退田、退人,还湖、还林、还湿地,护水工作等。滇池治理也开始与湿地建设结合,湿地建设主要是通过退塘、退田、退人等措施,恢复建设湖滨生态湿地和湖滨林带,与截污系统共同构成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体系。

另外相关专家也呼吁,拆除滇池防浪堤,使“湖”、“地”血脉相通,这样滇池将和周边湿地练成一片,更好地发挥其治污自净功能。

据悉,截止 2月19日,昆明滇池已累计拆除防浪堤43.14公里,增加滇池水域面积11.51平方公里。

昆明市政协委员徐杉认为,湿地就好比城市的心脏,通过湿地净化水质,湿地的功能主要是生态效益,怎样发挥好湿地功能的生态效益和文化休闲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要把握好的重要问题。

对此昆明市滇管局副局长沃磊也表示,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要着重把握人为干扰对湿地生态功能的影响。

“建设湿地公园,并不是把人流全方位引入,而是通过周密的规划,将人流有序、有控制地引入到局部地方,减少对湿地、尤其是湿地保育区的干扰。” 柳伟说。

资料链接(近年来湖泊河流特大污染事件)

2004年3月,地处成都市青白江区的川化集团违法排污,造成沱江特大污染事故。

2005年11月,松花江水环境污染。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大量苯类污染物进入松花江水体,引发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

2005年12月,广东北江韶关冶炼厂超标排放含镉废水,导致北江江水严重镉污染。

2007年5月,江苏太湖爆发严重蓝藻污染,造成无锡市全城自来水污染。

2007年6月,云南昆明滇池因数日持续高温,加上水质高富氧化严重,引起蓝藻爆发,造成严重污染,全市居民引用水告急。

2007年6月,中国安徽巢湖也爆发大面积蓝藻污染事件。

2011年5月,鄱阳湖遇50年大旱遭“瘦身”,中心惊现“大草原”。

2012年5月,内蒙乌梁素海,地球同纬度最大的湿地被曝变成“污水池”。

2012年8月,中石油长庆油田一气井污水直接排入该市乌审旗额日克淖尔湖,导致周边数百只羊牛暴死。

猜你喜欢

滇池昆明市湖泊
昆明市延安医院
昆明市测绘研究院
你相信吗?湖泊也可以“生死轮回”
“害羞”的湖泊
关于治理滇池的哲学思考(下)
关于治理滇池的哲学思考(中)
新形势下,文联何为?①——以昆明市文联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