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型农贸市场农药残留监管问题与对策

2014-03-15徐宝领崔新仪

天津农业科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农药残留监管

徐宝领++崔新仪

摘 要:分析了大型农贸市场中农药残留监管的现状及特点,找出了大型农贸市场的农药残留监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大型农贸市场农药残留监管的形式和要求,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大型农贸市场;农药残留;监管

中图分类号:S481+.8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3.019

1 面临的问题

1.1 对农产品安全的认识问题

什么样的农产品是安全的,安全的标准是什么,大型农贸市场采取什么样的监管措施最为有效,农产品出现安全问题如何处理等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市场管理方和商户。目前采取的策略是对进场的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抽检,由于市场管理方没有对商户处罚的权力,只能对发现问题的商户进行劝退出场。商户对这种管理方式不认同,形成了对抽检认识不到位的局面。商户对农药残留抽检的不理解,简单地认为是市场管理方与其过意不去,在抽检中不给予积极的配合。市场管理方也担心由于过多过频的抽检把商户吓跑。毕竟市场的运行是依靠交易量来维持的,市场希望通过对产品的农药残留抽检来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水平,结果却变成抽检与被抽检的对立。

1.2 抽检的费用投入问题

市场投入场地和人员建立了检测中心,在天津市农委和商委的支持下配备了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原子吸收、农药速测仪和紫外分光光度计等设备,基本具备了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常规的定性定量的检测手段。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监管采取的是免费的抽检模式,市场管理方在检测费用、场地、人员和设备运行方面投入较大,每年投入的运行费用在35万元,占到市场管理费的10%以上,对市场的压力较大。

1.3 抽检的数量问题

日成交量400万kg,相对巨大的交易量,每天只能够进行200~500例的抽检,目前实行的抽检方案和结果还不能够全面反映市场中不同果蔬产品的农药残留实际状况。只能针对性对重点产品进行监控,如果加大抽检的数量和范围,市场需要增加人员和抽检费用的投入,而目前的状况是市场无法负担更大规模的抽检。

1.4 检测的方法问题

每天的抽检中采用最多的是酶抑制法检测农药残留,主要是时效的问题,而且此方法是目前单个检测费用最低和检测时间最短的方法。为了将果蔬产品在第一时间送达到市内菜市场,每天市场中的交易大部分在凌晨完成,虽然能够做到及时抽样,如果大量地采用色谱仪器分析的方法,但是这类方法若不能够及时给出抽检结果,必然会影响到商户的交易时间。酶抑制法的缺点也比较明显,假阳性率较高。

1.5 农药残留问题与其他食品安全问题的交织

由于是综合农贸市场,市场中交易的农产品种类不仅有果蔬产品,而且还涵盖水产、调味品、蛋禽和鲜肉等。这几年出现的苏丹红、瘦肉精和对虾注胶等事件,让市场管理方监管起来感到力不从心。这类事件的发生要求市场监管的项目不仅局限于农药残留,而且还要涵盖违禁添加物,市场在人员、设备及技术都存在短板。

2 对 策

2.1 加强农产品安全的宣传

通过近几年的监管运行,目前市场管理方进行的农药残留速测已经对经销商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经销商起码了解到对进场的农产品需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如果是不合格的产品是需要退场的。退场不是目的只是一个管理手段,让经销商对农产品安全有全面的认识,了解问题的严重性,从而组织提供合格的农产品,这才是监管的目的。通过不间断的宣传,希望能够达到的效果是,经销商能够把交易中对农药残留的要求和标准传递到生产者,使生产者知晓合理使用农药、农产品安全间隔期、农药残留的危害等。经销商在组织货源时不能仅仅考虑价格,更要考虑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问题。

2.2 源头的监管

果蔬的来源地,除了本地生产外,40%~60%为山东、河北等农业大省。市场管理方对于外省的农产品安全信息不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加强与产地监管部门的信息沟通,建立产地信息档案,从产地直接进场的方式,与产地监管部门进行合作,选择大型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为市场提供优先进场的固定的货源。例如海南毒豇豆事件和山东毒姜的事件发生后,市场管理方能够及时启动农产品安全管理预案,禁止这两个产区的豇豆和姜进入市场销售,很好地维护了市场的农产品安全[3-6]。

2.3 设立农产品精品交易区域

通过对农产品执行绿色农产品标准检测,建立绿色放心农产品的交易区,对持续检测合格的商户进行公示,对消费进行引导。通过与大型单位、学校食堂和酒店直供高品质的农产品,反向促进经销商提供合格的农产品,督促生产者提升农产品的安全品质。

2.4 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提升检测水平

在技术上重视尤其是快速检测产品的开发与应用[7-10]。与科研院所的合作,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培训等措施提升检测水平。对市场的检测实验室进行实验室资格认证(CNAS)和计量认证(CMA),提升实验室的检测水平,同时纳入市级的监管体系,在运行经费、人员、设备及技术方面给予支持,扩大抽检的品种和检测项目,加大抽检力度。

参考文献:

[1] 张建树,王学忠,李小刚,等.天津市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天津农业科学,2010,16(1):1-4.

[2] 陈松,钱永忠,王芳.农业标准化实施模式及推进政策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0,8(5):34-37.

[3] 查显才,王兴禄,岳永德.农药残留研究进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4] 李鹏,谢炎,梁志超,等.绿色食品质量安全预警体系构建初探[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0,8(5):23-26.

[5] 叶纪明,单炜力,宋稳成.浅析国际食品法典与农药残留限量标准[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0,31(1):17-21.

[6] 李光英,姜辉,顾宝根.美国的农药管理情况[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2(1):15-16.

[7] 宋稳成,单炜力,叶纪明,等.国内外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药学学报,2009,11(4):414-420.

[8] 崔新仪,王学利,李宁,等.胶体金技术测定黄瓜中甲霜灵残留[J].现代农药,2013,12(2):35-36.

[9] 周向阳,林纯忠,胡祥娜,等.近红外光谱法(NIR)快速诊断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J].食品科学,2004,25(5):151-154.

[10] 薛龙,黎静,刘木华.基于高光谱图像技术的水果表面农药残留检测试验研究[J].光学学报,2008,28(12):2 276-2 280.

摘 要:分析了大型农贸市场中农药残留监管的现状及特点,找出了大型农贸市场的农药残留监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大型农贸市场农药残留监管的形式和要求,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大型农贸市场;农药残留;监管

中图分类号:S481+.8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3.019

1 面临的问题

1.1 对农产品安全的认识问题

什么样的农产品是安全的,安全的标准是什么,大型农贸市场采取什么样的监管措施最为有效,农产品出现安全问题如何处理等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市场管理方和商户。目前采取的策略是对进场的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抽检,由于市场管理方没有对商户处罚的权力,只能对发现问题的商户进行劝退出场。商户对这种管理方式不认同,形成了对抽检认识不到位的局面。商户对农药残留抽检的不理解,简单地认为是市场管理方与其过意不去,在抽检中不给予积极的配合。市场管理方也担心由于过多过频的抽检把商户吓跑。毕竟市场的运行是依靠交易量来维持的,市场希望通过对产品的农药残留抽检来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水平,结果却变成抽检与被抽检的对立。

1.2 抽检的费用投入问题

市场投入场地和人员建立了检测中心,在天津市农委和商委的支持下配备了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原子吸收、农药速测仪和紫外分光光度计等设备,基本具备了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常规的定性定量的检测手段。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监管采取的是免费的抽检模式,市场管理方在检测费用、场地、人员和设备运行方面投入较大,每年投入的运行费用在35万元,占到市场管理费的10%以上,对市场的压力较大。

1.3 抽检的数量问题

日成交量400万kg,相对巨大的交易量,每天只能够进行200~500例的抽检,目前实行的抽检方案和结果还不能够全面反映市场中不同果蔬产品的农药残留实际状况。只能针对性对重点产品进行监控,如果加大抽检的数量和范围,市场需要增加人员和抽检费用的投入,而目前的状况是市场无法负担更大规模的抽检。

1.4 检测的方法问题

每天的抽检中采用最多的是酶抑制法检测农药残留,主要是时效的问题,而且此方法是目前单个检测费用最低和检测时间最短的方法。为了将果蔬产品在第一时间送达到市内菜市场,每天市场中的交易大部分在凌晨完成,虽然能够做到及时抽样,如果大量地采用色谱仪器分析的方法,但是这类方法若不能够及时给出抽检结果,必然会影响到商户的交易时间。酶抑制法的缺点也比较明显,假阳性率较高。

1.5 农药残留问题与其他食品安全问题的交织

由于是综合农贸市场,市场中交易的农产品种类不仅有果蔬产品,而且还涵盖水产、调味品、蛋禽和鲜肉等。这几年出现的苏丹红、瘦肉精和对虾注胶等事件,让市场管理方监管起来感到力不从心。这类事件的发生要求市场监管的项目不仅局限于农药残留,而且还要涵盖违禁添加物,市场在人员、设备及技术都存在短板。

2 对 策

2.1 加强农产品安全的宣传

通过近几年的监管运行,目前市场管理方进行的农药残留速测已经对经销商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经销商起码了解到对进场的农产品需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如果是不合格的产品是需要退场的。退场不是目的只是一个管理手段,让经销商对农产品安全有全面的认识,了解问题的严重性,从而组织提供合格的农产品,这才是监管的目的。通过不间断的宣传,希望能够达到的效果是,经销商能够把交易中对农药残留的要求和标准传递到生产者,使生产者知晓合理使用农药、农产品安全间隔期、农药残留的危害等。经销商在组织货源时不能仅仅考虑价格,更要考虑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问题。

2.2 源头的监管

果蔬的来源地,除了本地生产外,40%~60%为山东、河北等农业大省。市场管理方对于外省的农产品安全信息不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加强与产地监管部门的信息沟通,建立产地信息档案,从产地直接进场的方式,与产地监管部门进行合作,选择大型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为市场提供优先进场的固定的货源。例如海南毒豇豆事件和山东毒姜的事件发生后,市场管理方能够及时启动农产品安全管理预案,禁止这两个产区的豇豆和姜进入市场销售,很好地维护了市场的农产品安全[3-6]。

2.3 设立农产品精品交易区域

通过对农产品执行绿色农产品标准检测,建立绿色放心农产品的交易区,对持续检测合格的商户进行公示,对消费进行引导。通过与大型单位、学校食堂和酒店直供高品质的农产品,反向促进经销商提供合格的农产品,督促生产者提升农产品的安全品质。

2.4 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提升检测水平

在技术上重视尤其是快速检测产品的开发与应用[7-10]。与科研院所的合作,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培训等措施提升检测水平。对市场的检测实验室进行实验室资格认证(CNAS)和计量认证(CMA),提升实验室的检测水平,同时纳入市级的监管体系,在运行经费、人员、设备及技术方面给予支持,扩大抽检的品种和检测项目,加大抽检力度。

参考文献:

[1] 张建树,王学忠,李小刚,等.天津市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天津农业科学,2010,16(1):1-4.

[2] 陈松,钱永忠,王芳.农业标准化实施模式及推进政策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0,8(5):34-37.

[3] 查显才,王兴禄,岳永德.农药残留研究进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4] 李鹏,谢炎,梁志超,等.绿色食品质量安全预警体系构建初探[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0,8(5):23-26.

[5] 叶纪明,单炜力,宋稳成.浅析国际食品法典与农药残留限量标准[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0,31(1):17-21.

[6] 李光英,姜辉,顾宝根.美国的农药管理情况[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2(1):15-16.

[7] 宋稳成,单炜力,叶纪明,等.国内外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药学学报,2009,11(4):414-420.

[8] 崔新仪,王学利,李宁,等.胶体金技术测定黄瓜中甲霜灵残留[J].现代农药,2013,12(2):35-36.

[9] 周向阳,林纯忠,胡祥娜,等.近红外光谱法(NIR)快速诊断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J].食品科学,2004,25(5):151-154.

[10] 薛龙,黎静,刘木华.基于高光谱图像技术的水果表面农药残留检测试验研究[J].光学学报,2008,28(12):2 276-2 280.

摘 要:分析了大型农贸市场中农药残留监管的现状及特点,找出了大型农贸市场的农药残留监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大型农贸市场农药残留监管的形式和要求,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大型农贸市场;农药残留;监管

中图分类号:S481+.8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3.019

1 面临的问题

1.1 对农产品安全的认识问题

什么样的农产品是安全的,安全的标准是什么,大型农贸市场采取什么样的监管措施最为有效,农产品出现安全问题如何处理等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市场管理方和商户。目前采取的策略是对进场的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抽检,由于市场管理方没有对商户处罚的权力,只能对发现问题的商户进行劝退出场。商户对这种管理方式不认同,形成了对抽检认识不到位的局面。商户对农药残留抽检的不理解,简单地认为是市场管理方与其过意不去,在抽检中不给予积极的配合。市场管理方也担心由于过多过频的抽检把商户吓跑。毕竟市场的运行是依靠交易量来维持的,市场希望通过对产品的农药残留抽检来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水平,结果却变成抽检与被抽检的对立。

1.2 抽检的费用投入问题

市场投入场地和人员建立了检测中心,在天津市农委和商委的支持下配备了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原子吸收、农药速测仪和紫外分光光度计等设备,基本具备了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常规的定性定量的检测手段。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监管采取的是免费的抽检模式,市场管理方在检测费用、场地、人员和设备运行方面投入较大,每年投入的运行费用在35万元,占到市场管理费的10%以上,对市场的压力较大。

1.3 抽检的数量问题

日成交量400万kg,相对巨大的交易量,每天只能够进行200~500例的抽检,目前实行的抽检方案和结果还不能够全面反映市场中不同果蔬产品的农药残留实际状况。只能针对性对重点产品进行监控,如果加大抽检的数量和范围,市场需要增加人员和抽检费用的投入,而目前的状况是市场无法负担更大规模的抽检。

1.4 检测的方法问题

每天的抽检中采用最多的是酶抑制法检测农药残留,主要是时效的问题,而且此方法是目前单个检测费用最低和检测时间最短的方法。为了将果蔬产品在第一时间送达到市内菜市场,每天市场中的交易大部分在凌晨完成,虽然能够做到及时抽样,如果大量地采用色谱仪器分析的方法,但是这类方法若不能够及时给出抽检结果,必然会影响到商户的交易时间。酶抑制法的缺点也比较明显,假阳性率较高。

1.5 农药残留问题与其他食品安全问题的交织

由于是综合农贸市场,市场中交易的农产品种类不仅有果蔬产品,而且还涵盖水产、调味品、蛋禽和鲜肉等。这几年出现的苏丹红、瘦肉精和对虾注胶等事件,让市场管理方监管起来感到力不从心。这类事件的发生要求市场监管的项目不仅局限于农药残留,而且还要涵盖违禁添加物,市场在人员、设备及技术都存在短板。

2 对 策

2.1 加强农产品安全的宣传

通过近几年的监管运行,目前市场管理方进行的农药残留速测已经对经销商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经销商起码了解到对进场的农产品需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如果是不合格的产品是需要退场的。退场不是目的只是一个管理手段,让经销商对农产品安全有全面的认识,了解问题的严重性,从而组织提供合格的农产品,这才是监管的目的。通过不间断的宣传,希望能够达到的效果是,经销商能够把交易中对农药残留的要求和标准传递到生产者,使生产者知晓合理使用农药、农产品安全间隔期、农药残留的危害等。经销商在组织货源时不能仅仅考虑价格,更要考虑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问题。

2.2 源头的监管

果蔬的来源地,除了本地生产外,40%~60%为山东、河北等农业大省。市场管理方对于外省的农产品安全信息不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加强与产地监管部门的信息沟通,建立产地信息档案,从产地直接进场的方式,与产地监管部门进行合作,选择大型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为市场提供优先进场的固定的货源。例如海南毒豇豆事件和山东毒姜的事件发生后,市场管理方能够及时启动农产品安全管理预案,禁止这两个产区的豇豆和姜进入市场销售,很好地维护了市场的农产品安全[3-6]。

2.3 设立农产品精品交易区域

通过对农产品执行绿色农产品标准检测,建立绿色放心农产品的交易区,对持续检测合格的商户进行公示,对消费进行引导。通过与大型单位、学校食堂和酒店直供高品质的农产品,反向促进经销商提供合格的农产品,督促生产者提升农产品的安全品质。

2.4 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提升检测水平

在技术上重视尤其是快速检测产品的开发与应用[7-10]。与科研院所的合作,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培训等措施提升检测水平。对市场的检测实验室进行实验室资格认证(CNAS)和计量认证(CMA),提升实验室的检测水平,同时纳入市级的监管体系,在运行经费、人员、设备及技术方面给予支持,扩大抽检的品种和检测项目,加大抽检力度。

参考文献:

[1] 张建树,王学忠,李小刚,等.天津市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天津农业科学,2010,16(1):1-4.

[2] 陈松,钱永忠,王芳.农业标准化实施模式及推进政策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0,8(5):34-37.

[3] 查显才,王兴禄,岳永德.农药残留研究进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4] 李鹏,谢炎,梁志超,等.绿色食品质量安全预警体系构建初探[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0,8(5):23-26.

[5] 叶纪明,单炜力,宋稳成.浅析国际食品法典与农药残留限量标准[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0,31(1):17-21.

[6] 李光英,姜辉,顾宝根.美国的农药管理情况[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2(1):15-16.

[7] 宋稳成,单炜力,叶纪明,等.国内外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药学学报,2009,11(4):414-420.

[8] 崔新仪,王学利,李宁,等.胶体金技术测定黄瓜中甲霜灵残留[J].现代农药,2013,12(2):35-36.

[9] 周向阳,林纯忠,胡祥娜,等.近红外光谱法(NIR)快速诊断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J].食品科学,2004,25(5):151-154.

[10] 薛龙,黎静,刘木华.基于高光谱图像技术的水果表面农药残留检测试验研究[J].光学学报,2008,28(12):2 276-2 280.

猜你喜欢

农药残留监管
对强化简易升降机监管的若干思考
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前处理方法对比研究
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的困境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
在线凝胶渗透色谱—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检测烟叶中的农药残留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实施“十个结合”有效监管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