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留叶数及其互作对烤烟光合特性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2014-03-15张喜峰张立新翟优雅韦成才马英明
张喜峰,张立新,高 梅,翟优雅,阮 志,韦成才,马英明,耿 伟,陈 伟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2.陕西省烟草研究所,西安 710000;3.宝鸡市烟草公司陇县分公司,陕西 陇县 721200;4.安康市烟草公司旬阳分公司,陕西 旬阳 725700;5.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贵阳 550081)
密度、留叶数及其互作对烤烟光合特性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张喜峰1,3,张立新1*,高 梅1,翟优雅1,阮 志1,韦成才2,马英明2,耿 伟4,陈 伟5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2.陕西省烟草研究所,西安 710000;3.宝鸡市烟草公司陇县分公司,陕西 陇县 721200;4.安康市烟草公司旬阳分公司,陕西 旬阳 725700;5.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贵阳 550081)
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密度、留叶数及其互作对烤烟(云烟 97)光合特性、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留叶数及其互作对烤烟光合特性、经济性状产生显著影响,且留叶数效应较大,密度和互作效应较小。同一留叶数下,随密度增加,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 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叶绿素含量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低、中密度下,Pn、Gs、Ci、Tr、叶绿素含量随留叶数增加,均逐渐升高,高密度下则先升高后降低。不同处理的光、CO2响应曲线类型均相同,但曲线参数存在差异,低、中密度下,随留叶数增加,最大 Pn 逐渐升高,高密度下则先升后降。相同密度下,烤烟产量、产值均随留叶数增加而显著上升;留叶数一定时,随密度增大,产量呈上升趋势,但产值先升后降。综合分析,密度 16 500 株/hm2、留叶 23 片/株效果最好;理论适宜密度、留叶数范围分别为 17 093~17 665 株/hm2、21.3~23.1 片/株。
烤烟;密度;留叶数;光合特性;经济性状
密度、留叶数是影响烤烟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的重要栽培措施[1-2];一定条件下,保持单位面积烟株数不变,增加单株留叶数,烟叶的产量可大幅度提高,但超过一定叶数范围,烟叶品质呈几何级数下降,与产量呈明显的负相关[3]。合理的群体结构可通过调节密度、留叶数来获得,促进烤烟生长发育,有利于烟叶产、质量的形成[4-5]。密度通过影响作物冠层的光截获和光分布特征,进而影响不同叶位叶片光合作用和群体光合碳同化能力,直至群体干物质生产能力[6]。适当降低密度可以减小叶片Pn 下降率,延长同化产物的积累时间[7]。钱华等[8]认为烤烟留叶 24 片/株,其具有较低的光补偿点和较高的光饱和点,有效光合辐射的范围较宽,表现出较强的弱光利用能力和强光利用潜力,光合性能充分发挥。有研究表明,质体色素随烤烟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9-10]。适宜的密度、留叶数,烟株个体、群体结构合理,能很好地调节烟田微环境,促进烤烟生长发育,提高烟叶产质量[11]。可见密度、留叶数的改变均可对烤烟光合特性及经济性状产生显著影响,但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因素(密度或留叶数)对烤烟光合作用、光和二氧化碳响应曲线的影响。
本研究则通过设置不同的密度、留叶数处理组合,研究二者及其互作对烤烟光合特性、光和 CO2响应曲线及经济性状的影响,为探索当地适宜烤烟(云烟 97)种植密度、留叶数及制定控制株型、优化群体结构的定向栽培技术开发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促进当地特色优质烟叶开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试验于 2012 年 3—11 月在陕西安康市旬阳县神河镇丰家岭村(32.7018°N,109.4536°E,海拔568 m)进行,供试品种云烟 97。试验设密度(D)、留叶数(L)两个因素,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D设 3 个水平,固定行距 110 cm,株距 67、55、46 cm,对应的密度 13 500、16 500、19 500 株/hm2,L 设 3个水平,即 15、19、23 片/株,分别用 13500/15、13500/19、13500/23、16500/15、16500/19、16500/23、19500/15、19500/19、19500/23 代替,每个处理重复 4次,每小区种植烤烟 30株。试验田管理按当地常规措施进行。
1.2 指标测定
打顶留叶时,每个小区标记6株能代表该小区长势的烟株,用于光合作用及光、CO2响应曲线测定。打顶留叶处理 1 周后,选择晴朗天气,在 9:00—17:00(避开中午 12:00—14:00 时段)进行测定。采用 Li-6400 光合测定系统(Li-Cor,USA),测定每株烤烟顶部倒数第 3 片功能叶的 Pn、Gs、Ci、Tr 及叶绿素含量,按照高俊凤[12]的方法进行。同时,测定该叶片的光、CO2响应曲线测定;光响应曲线测定:Li-6400-02BLED(Li-Cor,USA)提供红蓝光源,封闭式气路,CO2气体由钢瓶(Li-Cor,USA)提供,CO2浓度设置为 400 μmol/mol,叶室温度设定为(30±1)℃,气体流量 500 Lmol/s,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设置为 1800、1500、1200、1000、800、600、400、200、150、100、50、20、0 μmol/(m2·s),先从 1200 μmol/(m2·s)逐渐增加 PPFD 进行诱导,再按设定的 PPFD 范围从高往低依次降低进行测定。以 PPFD 为横坐标,Pn 为纵坐标,制作 Pn-PPFD光响应曲线,获得最大 Pn、光补偿点、光饱和点。CO2响应曲线测定:Li-6400-02BLED 提供红蓝光源,PPFD 设为 1200 μmol/(m2·s),叶室温度设定为(30±1)℃,气体流量 500 Lmol/s,封闭式气路,CO2气体由钢瓶提供,浓度设置为 0、50、100、150、200、300、400、500、600、800、1000、1200、1500 μmol/mol。以 CO2浓度为横坐标,Pn 为纵坐标,制作 Pn-CO2浓度光响应曲线,获得最大 Pn、CO2补偿点、CO2饱和点。
1.3 烤烟主要经济性状
烤后烟叶产量、均价、产值、中上等级烟比例按小区计算,然后折合出最终产量和产值。
1.4 数据分析
采用 SAS 8.0 进行 two-way ANOVA 分析、Duncan 多重比较和多项式回归分析(RSREG 过程)。
2 结 果
2.1 烤烟光合作用及叶绿素含量
从表1可知,不同处理对烤烟光合作用及叶绿素含量影响显著,且互作效应显著,综合来看,留叶数效应起主要作用,互作与密度效应相对较小。中密度下各指标整体好于其他密度,低、中密度下,随留叶数增加,Pn、Gs、Ci、Tr及叶绿素含量均逐渐升高,而高密度下均先升高后降低;相同留叶数下,随密度升高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可见在中密度下,适当增加留叶数有利于提高烤烟的光合性能,其中 16500/23 效果最好,16500/19 次之。
表1 不同处理对烤烟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 CO2浓度、蒸腾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Table 1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Pn, Gs, Ci, Tr and chlorophyll content of flue-cured tobacco
2.2 烤烟光和 CO2响应曲线
2.2.1 光响应曲线 从图1 可知,不同处理下光响应曲线的类型均相同,1200 μmol/(m2·s)之前,随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增加,Pn 升高速度较快,该点之后则平缓上升,趋于稳定。从决定系数来看,效应方程均达到显著水平,均可代表实际情况(表2)。低、中密度下,随留叶数增加,最大 Pn 逐渐升高,高密度下则先升后降,其中 16500/23 的 Pn最大,16500/19 次之,19500/23 最小。可见 16500/23有较低的光补偿点和较高的光饱和点,有效光合辐射的范围较宽,因此该处理烤烟光合性能较强。
图1 不同处理下烤烟光响应曲线的变化Fig. 1 Changes of light response curves of flue-cured tobacco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2.2.2 烤烟 CO2响应曲线 不同处理对烤烟 CO2响应曲线影响显著(图2),但不改变曲线的形状,1000 µmol/mol之前,随 CO2浓度增加,Pn 升高速度较快,该点之后则平缓上升,趋于稳定。从决定系数来看,模拟方程均达到显著水平,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表3)。低、中密度下,随留叶数增加,最大 Pn 逐渐升高,而高密度下则先升高后降低。16500/23 的 Pn 最大,16500/19 次之,19500/15 和13500/15 较小。16500/23 的 CO2饱和点最大,16500/19 次之,19500/23 最小。16500/23 的 CO2补偿点最小,13500/15 的最大。可见,16500/23 具有最小的 CO2补偿点和最大 CO2的饱和点,说明该处理具有较宽的CO2适应范围,能利用较低和较高的CO2浓度,烤烟光合同化能力较强。
2.3 烤烟主要经济性状
从表4可看出,密度一定时,随留叶数增加,产量显著升高;留叶数一定时,随密度增大,产量表现出上升趋势。相同密度下,随留叶数增加,产值显著升高;相同留叶数下,密度增大,产值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均价,低密度下,随留叶数增大而先升后降;中和高密度下,随留叶数增大而逐渐降低;相同留叶数下,随密度增大而逐渐降低。中上等烟比率,低密度下,随留叶数增加而显著降低;中、高密度下,随留叶数增加而先升高后降低。表现较好的为 16500/23、19500/23、13500/23,最差的为 13500/15。产量、产值、中上等烟比率的密度效应均达到显著水平;产量、产值、均价、中上等烟比率的留叶数效应均达到显著水平;互作效应对产量、均价、中上等烟比率均产生显著影响,可见留叶数效应较大,互作和密度效应较小。说明密度、留叶数并不是单独作用于烤烟的经济性状,还存在互作效应,协同作用于烟叶产、质量。
表2 各处理光响应曲线模拟参数Table 2 Simulation parameters of light response curves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n=36)
图2 不同处理下烤烟 CO2响应曲线的变化Fig. 2 Changes of CO2response curves of flue-cured tobacco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表3 各处理 CO2响应曲线模拟参数Table 3 Simulation parameters of CO2response curves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n=36)
表4 不同处理对烤烟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Table 4 Effect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main economic traits of flue-cured tobacco
2.4 密度、留叶数与烤烟净光合速率、产量、产值间的回归分析
为了找到当烤烟净光合速率(Pn)、产量、产值均达到最大值时,对应的密度和留叶数,采用多项式回归分析,结果(表5)表明,Pn(Y1)、产量(Y2)、产值(Y3)与密度(D)、留叶数(L)间的关系均可用二元双曲面方程来反映,决定系数显示各效应方程均达到显著水平,能反映实际情况。Pn最大为 19.97 µmol CO2/(m2·s),对应的密度、留叶数为 17 093 株/hm2、21.3 片/株;产量最大为 1996.63 kg/hm2,对应的密度、留叶数为 17 665 株/hm2、23.1片/株;产值最大为 32 286.22 元/hm2,密度、留叶数为 17 613 株/hm2、22.5 片/株。回归分析与上述分析结果相一致,即中密度下适当提高单株留叶数可提高烤烟的产量、质量。在该试验条件下,适宜的烤烟密度、留叶数范围为 17 093~17 665 株/hm2、21.3~23.1 片/株,这样可保证烤烟优质适产。
表5 密度与留叶数的净光合速率、产量、产值效应曲线 n=36Table 5 Effect equation of density (D) and number of leaves remained (L)
3 讨 论
光合作用是烟叶产量和品质提高的基础[13-14]。张广富等[15]认为,密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烤烟光合作用,以 15 100 株/hm2群体结构较为合理,Pn最大,光合能力较强。毛家伟等[16]发现,同一施氮量下,随着密度增加,光合有效辐射呈减小趋势;中密度下,烤烟 Pn、Gs、Ci 均较高。随着密度增加,烤烟叶面积系数增大,叶绿素含量有所下降,以 22 230 株/hm2效果最好[17]。本研究结果显示,留叶数效应起主要作用,互作与密度效应相对较小。中密度效果最好,低、中密度下,随留叶数增加,Pn、Gs、Ci、Tr及叶绿素含量均表现出上升趋势,而高密度下均是先升高后降低;相同留叶数下,随密度增加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说明中密度下,适当增加留叶数有利于提高烤烟的光合性能 , 这 与 前 人[9-10,15-16]研 究 结 果 基 本 相 同 , 其 中16500/23 效果最好。
植物光合作用的光、CO2响应曲线包含了多种重要光合参数,如光(CO2)补偿点(饱和点)、表观量子(羧化)速率、最大净光合速率等,能反映出各种环境及植物自身的生理状况对其光合作用效率的影响[18-19]。钱华等[8]认为,留 24 片叶烤烟具有较低的光补偿点和较高的光饱和点,有效光合辐射范围较宽,表现出较强的弱光利用能力和强光利用潜力,最大 Pn均最高,光合能力较强,光能利用率较高。本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光、CO2响应曲线的类型均相同,但曲线参数存在差异。光响应曲线,低、中密度下,随留叶数增加,最大 Pn逐渐升高,高密度下则先升后降,其中 16500/23 的Pn、光饱和点最大,光补偿点最小。CO2响应曲线,低、中密度下,随留叶数增加,最大 Pn逐渐升高,而高密度下则先升高后降低。16500/23 的 Pn、CO2饱和点最大,且 CO2补偿点最小。可见 16500/23有较低的光补偿点和较高的光饱和点,有效光合辐射范围较宽,也具有最小的 CO2补偿点和最大的CO2饱和点,较宽的 CO2适应范围,烤烟的光合性能较强。合理的密度及留叶数能协调烤烟个体与群体的发展,充分利用光能,达到适宜的产量、品质目标[20-21]。李洪勋[22]认为,随着密度的增加,烤烟产量、均价递增,叶片变小、变轻,品质稍有下降。有研究表明,产值虽有所增加,兼顾产量、品质和效益,兴烟 1 号以 35 片/株为最佳[23]。本试验结果表明,留叶数效应较大,互作和密度效应较小。相同密度下,随留叶数增加,产量、产值均显著升高;留叶数一定时,随密度增大,产量呈上升趋势,产值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均价逐渐降低。均价,低密度下,随留叶数增大而先升后降,中、高密度下,随留叶数增大而逐渐降低。中上等烟比率,低密度下,随留叶数增加而显著降低;中、高密度下,随留叶数增加而先升高后降低。表现最好的为16500/23。本试验结果与前人[22-23]的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可能原因是供试品种、生态条件、处理设置等不同,但都认为只有适宜的密度、留叶数,烤烟个体、群体结构合理,有利于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形成。
4 结 论
通过设置不同的密度、留叶数处理,研究其对烤烟光合特性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综合分析,留叶数效应较大,密度及互作效应相对较小,表现最好的为 16500/23,也得出理论上的适宜密度、留叶数范围为 17 093~17 665 株/hm2、21.3~23.1 片/株。说明适宜植烟密度下,适当增加留叶数,这样塑造的烤烟株型及群体结构可充分利用烟田光热资源,充分发挥其光合性能,为特色优质高产烟叶的形成奠定光合生理基础。
[1] 张喜峰,张立新,高梅,等.密度与氮肥互作对烤烟圆顶期农艺及经济性状的影响[J].中国烟草科学,2012,33(5):36-41.
[2] 李继新,梁贵林,陈叶君,等.贵烟 11 号密度、留叶数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00,28(增刊):30-37.
[3] 唐永红.烤烟产质量与施钾量及留叶数变化规律的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1998(3):23-24.
[4] 黄一兰,王瑞强,王雪仁.打顶时间与留叶数对烟草产质量及内在化学成分的影响[J].中国烟草科学,2004,25(4):18-22.
[5] 蔡奇,屠乃美,胡志敏.烤烟群体质量及调控技术研究进展[J].作物研究,2007,21(5):710-714.
[6] 张 永 丽 , 肖 凯 , 李 雁 鸣 . 种 植 密 度 对 杂 种 小 麦C6-38/Py85-1 旗叶光合特性和产量的调控效应及其生理机制[J].作物学报,2005,31(4):498-505.
[7] 王瑞,刘国顺,倪国仕,等.种植密度对烤烟不同部位叶片光合特性及其同化物积累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9,35(12):2288-2295.
[8] 钱华,史宏志,赵晓丹,等.豫中烟区烟草 NC297 不同留叶水平的光合生理特性[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6):90-93.
[9] 赵辉,赵铭钦,程玉渊,等.不同密度和留叶数对烤烟质体色素及其降解产物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10,26(1):46-50.
[10] 赵铭钦,张迪,赵进恒,等.种植密度对烤烟质体色素及其降解产物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10,26(4):711-715.
[11] 李海平,朱列书,黄魏魏,等.种植密度对烟田环境、烤烟农艺性状及产量质量的影响研究进展[J].作物研究,2008,22(5):489-490.
[12] 高俊凤.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44-148.
[13] 朱列书,赵松义,李伟.烟草不同基因型的光合特性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2006,27(1):5-7.
[14] 王少先,李再军,王雪云,等.不同烟草品种光合特性比较研究初报[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5):245-247,252.
[15] 张广富,赵铭钦,王冬,等.不同种植密度烤烟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与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J].中国烟草学报,2011,17(1):54-61.
[16] 毛家伟,张翔,王宏,等.种植密度和氮用量对烟叶光合特性和产量质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2,30(5):66-70.
[17] 毕文荣,吴永明,刘彦中,等.不同种植密度对烤烟产质量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5(1):1-4.
[18] Silvia A, Marta C, Monica G, et al. Estimation of mediterranean forest transpiration and photosynthesis through the use o f an ecosystem simulation model driven by remotely sensed data [J]. Global Eco1ogical Biogeography, 2004, 13 (4): 371-380.
[19] 叶子飘.光合作用对光和 CO2响应模型的研究进展[J].植物生态学报,2010,34(6):727-740.
[20] 唐先干,李祖章,胡启锋,等.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江西紫色土烤烟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中国烟草科学,2012,33(3):47-51.
[21] 王正旭,陈明辉,申国明,等.施氮量和留叶数对烤烟红花大金元产质量的影响[J].中国烟草科学,2011,32(3):76-79.
[22] 李洪勋.不同施氮量和密度对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J].吉林农业科学,2008,33(3):22-26.
[23] 曹务栋,潘文杰,薜小平,等.不同留叶数对烤烟新品系兴烟1号生长及产值的影响[J]. 耕作与栽培,2009(5):13-14,43.
Effects of Density, Leaf Number Remained and Their Interaction on Photosynthetic and Economic Characters of Flue-Cured Tobacco
ZHANG Xifeng1,3, ZHANG Lixin1*, GAO Mei1, ZHAI Youya1, RUAN Zhi1, WEI Chengcai2, MA Yingming2, GENG Wei4, CHEN Wei5
(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 Yangling, Shaanxi 712100, China; 2. Tobacco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nxi Province, Xi’an 710000, China; 3. Longxian County Tobacco Company of Shaanxi Province, Longxian, Shaanxi 721200, China; 4. Xunyang County Tobacco Company of Shaanxi Province, Xunyang, Shaanxi 725700, China; 5. Guizhou Tobacco Science Research Academy, Guiyang 550081, China)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using two-factor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ensity (D), number of leaves remained (L) and their interaction on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s and economic traits of flue-cured tobacco (cv Yunyan 97).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 L and their interaction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s and economic traits of flue-cured tobacco, and the responses from the D were greater than those from L and their interaction. Under same L condition, Pn, Gs, Ci, Tr and chlorophyll content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lined as D increased. As for the low and medium D conditions, with L increasing, Pn, Gs, Ci, Tr and chlorophyll content increased gradually, but they increased first, and decreased later under high D conditions. In addition, light and CO2response curve type from all treatments were the same, but response curve parameters were different. With L increasing, maximum Pn rised gradually under low and medium D conditions, while increased first, and decreased later under high conditions. With L increasing, both yield and output valu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under seam D conditions; under seam L conditions, yield rised gradually, but output value increased firstly and then declined, when D increased. On the consideration of comprehensive analysis, effect of 16500/23 treatment was best; and theoretically the appropriate D and L for Yunyan 97 were 17093-17665 plant/ha and 21.3-23.1 leaves/plant respectively.
flue-cured tobacco; density; number of leaves remained;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s; economic traits
S572.05
1007-5119(2014)05-0023-06
10.13496/j.issn.1007-5119.2014.05.005
陕西省烟草专卖局特色烟叶开发重大科技项目(ZDKJ20122008)
张喜峰,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烟草营养生理生态。E-mail:xifengzhang090824@yeah.net。*通信作者,E-mail:zhanglixin@nwsuaf.edu.cn
2013-10-12
2014-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