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石成金 变废为宝

2014-03-15

科学之友 2014年15期
关键词:脱模国家大剧院宝贵

点石成金 变废为宝

走进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最震撼人心的就是1300m2、状似海浪起伏的天花板,它既美观又利于声音的保真传播。这样的天花板,对工艺的要求极高。大剧院建设之初,总设计师保罗·安德鲁曾经在世界各地奔波,寻找符合要求的天花板,前后花去近一年的时间。最终,在北京昌平马池口镇屯得偿所愿。谁曾想过,这些极其优美、高品质的天花板,出自农民张宝贵化腐朽为神奇的创新。

供稿|《创新改变生活》图书

张宝贵

插队青年 返京做雕塑

1968年,张宝贵去山西插队,在那里生活了20年,1987年才回到北京农村。由于从小有画画的手艺基础,再加上张宝贵的舅舅是研究硅酸盐出身的,所以他对水泥、混凝土这些一般人并不喜欢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什么情况下的水灰比合适?水泥和石粉里头加了水,手拿着一攥一松便流散的话,就是水少了;手一攥出汤了,就是水多了。”张宝贵饶有经验地谈着这些。

对石灰、水泥研究久了,张宝贵也就逐渐总结出了一套规律。当时他还买了很多关于水泥制品的书,虽然没读过相关专业课程,买来的书也看不太懂,但用张宝贵自己的话说,其实这就跟吃饭一样,对哪种食物有感觉,你就吃哪种,吃完了你就长大了。就这样,37岁的张宝贵为了生存,开始研究用石粉、水泥做雕塑。

由于那个时候壮劳力都在外面干活,所以张宝贵只能找一些农村妇女帮忙。一个月她们挣80元,张宝贵能挣上150元。如今年过六旬的张宝贵,至今还记得1987年厂子刚起步时的情景:“一开始,干什么都像在云里雾里。用水泥搞雕塑,要在水灰比、灰沙比、振捣、养护等一系列过程中去实验。那会儿还是个少有人光顾的小厂,三五个农村妇女、一个塑料棚,赶上冷天气,找个铁桶往里烧柴火,呛得眼泪直流。没有什么工具,全都是手工活。一个60岁左右的老农,电工、焊工、木工他全干。现在,张宝贵厂里的200多个农民,从完全外行,到一个个成了行家里手、艺术创造者,确实不容易。

那时候的生活虽然很苦,但张宝贵却很珍惜,或许正是因为环境的磨砺,才使得他最终走上了再造石的创新之路。

十指流血 只为再造石

20年的插队经历,铸就了张宝贵坚忍不拔、不轻易低头的生活态度。回到北京后,迫于生活的压力,也为了一圆自己的人生梦想,张宝贵带着一帮农民开始研究再造石。可是,用石渣废料作原料、搞雕塑,这是前人都未曾预想过的壮举,对于门外汉张宝贵来说,这显然也不是一件轻易便能完成的事情。

无论在雕塑还是建筑领域,花岗岩和大理石都是常见的材料。这两种天然石材不仅物质构成不同,外观上差异也很大。可张宝贵却想用石渣、石粉作原料,做出拥有像花岗岩和大理石等真石头外形和质感的假石头。这听上去似乎很简单,可做起来却没那么容易。

由于石渣当中的碎石种类多、颜色差异大,为了能够让不同颜色的石渣混合在一起,张宝贵选择用水泥作为主要的黏合剂。可如何搭配水泥和石渣的比例,才能够让再造石的颜色像天然石头呢?由于在建筑领域中常用的大理石和花岗岩的外形差异很大,因此,想要做出花岗岩和大理石的效果,张宝贵需要做大量反复的实验,揣摩不同类别矿渣和水泥的比例,从中找到最佳配比。可即便如此,脱模之后的假石头也还需要进一步打磨才能够更接近真石头。

刚开始试验的时候,困难重重,没经验先例可借鉴,又缺少资金和研究条件,但张宝贵有十足的韧劲儿和钻劲儿。他先是在水泥里加了白云石渣儿,模具上涂上缓凝剂,脱模后用水冲洗,露出了石渣,就像水刷石一样。为了增加强度以利于后期加工,在没有蒸汽的条件下他们就试着用大锅去蒸养,脱模后用砂布打磨,制作出来的效果像是水磨石。为了让暴露石渣儿的颗粒细小一些,他又把石渣儿用锤子凿碎成粉末状,然后再和水泥搅到一起,放在模具里振捣,脱模后再用砂布擦,10个手指头都渗出了血。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石渣终于有点像石头了。后来张宝贵又把GRC(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工艺融入其中,在表面镀金属,如青铜、紫铜、铁等,终于将再造石装饰品打造成了今天这样富有市场生机与活力的环保材料。

泡沫做模具物美价廉,从最初只是解决质感问题、解决制品龟裂问题,到解决艺术和价格对市场的适应问题,解决为建筑、为园林提供深化设计问题等,都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提高的。经过大量试验,张宝贵最终总结出了制作不同类别假石头所需原料的配比及成型工艺。在解决了原料问题之后,张宝贵也有了更加长远的目标,即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再造石的价值。

人穷志高 塑料作模具

无论做雕塑还是其他建筑材料,都需要用到模具。可是传统的模具制作,无论使用铁、铜等金属材料,还是使用木头,对于尚处于创业初期的张宝贵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能否找到一种新的模具材料来代替传统材料呢?张宝贵几经周折,终于想到了用聚苯板,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泡沫塑料来作为制作模具的材料。“这是十几年实践当中摸索出来的,比如说画图,把它拓在聚苯板上拿电阻丝通电去锯,然后再削。比方说削一个小熊猫,想要把那个耳朵削得毛茸茸的。直接做阴模刀子是进不去的,得拿手去挠,只有这样,脱模后耳朵才会毛茸茸的。罗丹说过,人类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用泡沫做模具,不仅原料廉价,该模具还能按照设计师的想法做出任意形状。自然界中,大的石块数量有限。因此,在有了足够大的模具之后,建筑师便可以利用再造石雕琢出其需要的各种形状。在此基础上,张宝贵又引进了非金属电镀技术,通过该技术,便可以在再造石的表面镀上金、铜等金属材质,从而大大增强了再造石的艺术性。

点石成金 化腐朽为神奇

材料和模具都具备之后,张宝贵深知自己已经具备了在建筑领域立足的条件。2004年,国家大剧院吊顶工程公开招标,张宝贵知道机会来了。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的吊顶,像苍穹、像山脉、像海浪,要求对声音有折射效果,而且做完了要像山脉,用它表现音乐厅的旋律和节奏。此前,国际上都没有这样的先例。没有经验、没有规范,张宝贵就去摸索。他用600天去摸索,那些日子里他天天搞实验,而且没有实验经费支持,完全自掏腰包,这意味着,一旦张宝贵的试验失败,他之前花去的费用就全部打了水漂。可是,张宝贵最终坚持了下来,“我没有想着做宣传,因为我没准死在路上了,我要宣传只是作为烈士去宣传。所以创新很可能是牺牲,关键就是牺牲,我愿意作出这样的牺牲!”而他最终用实际成果打动了设计师安德鲁,并最终将自己的作品永久地留存在国家大剧院的穹顶之上。

“我记得有篇报道这样写过:张宝贵是成功的艺术家,不成功的商人。很多人批评我说,你是老板怎么能不成功呢?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太准确,大剧院很多领导都说,‘你赔了100万,拿大剧院作这么大一个广告,你便宜占大了。’”

20多年过去了,张宝贵从最初“照猫画虎”的艺术模仿者,变为建筑行业内有名的艺术创作者;宝贵石艺的再造石制品,也从过去“没人要的东西”,变成了登堂入室的艺术品,化腐朽为神奇!

不只是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吊顶,鼎鼎大名的首都机场T3航站楼雕塑《紫薇辰恒》《玉海吉祥》,也出自宝贵石艺的农民职工之手。

如今,钓鱼台国宾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剧院、世界银行北京办事处,甚至美国的拉斯维加斯,都有宝贵石艺的雕塑或浮雕作品。

现在,他们的作品又走进了鄂尔多斯大剧院、西安大明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大饭店……据统计,在张宝贵的带领下,昌平奤夿屯村的农民们,已经陆续完成重点工程1 000多项。

专家点评

张宝贵的石艺,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从一个作坊式小企业,发展到今天工业化生产,丰富了我们祖国的建筑行业,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改变。美化了城市,解放了设计师的想象力,这点是功不可没的。

(GRC协会 陈宝铮)

说到张宝贵,我想到3个词,第一个就是变废为宝,第二个就是点石成金,第三个叫化腐朽为神奇。创新首先是一种文化,我想从张宝贵的发展就能看出来,他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首先想到怎么搞科研、怎么创新、怎么实现新的技术?然后,变成相应的产品和产业。所以,首先创新就是一种文化,第二就是创新结合文化,即创新出来的产品,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创新成果本身要结合文化,结合我们产业的艺术,用我们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文化符号来推广、推进我们的创新,我想这就是张宝贵成功之道的精髓。

(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 刘清珺)

猜你喜欢

脱模国家大剧院宝贵
大剧院
斜顶与推块组合的脱模结构设计
时间宝贵 等
知青春之宝贵
漫画哲理
三年只为这《兰花花》——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兰花花》观后
锦鲤人工雌核发育早期胚胎观察
颜荷:跳上国家大剧院的女舞者
国家大剧院 北京音乐厅 中山音乐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