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是不是亲兄弟,看看就知道
2014-03-15AnweshaGhosh
文|Anwesha Ghosh
猕猴:是不是亲兄弟,看看就知道
文|Anwesha Ghosh
在猕猴的社会里,小猴子都是由妈妈一手带大的,它们对自己的父亲并不熟悉。不过,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者们发现,猕猴可以辨认出不曾谋面的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也就是说,它们仅仅通过观察长相就能知道对方是否与自己具有亲缘关系。
研究者戴娜·普费弗表示:“有证据表明,人类以外的灵长类动物和我们一样,能够认出两个个体间在长相上的相似性。我们发现猕猴可以在与同父异母的亲属不熟悉的情况下,辨认出它们和自己之间的亲缘关系。”
在猕猴社会中,多偶制是普遍现象。雌性会在一段时间内与多个雄性交配,因此很难知道孩子的父亲到底是谁。另外,雄性也会经常更换所在的族群,在每个族群中也都会选择不同的配偶。由于小猴子由母亲带大,周围主要是母方亲属,所以它们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从未见过父亲一方的家庭成员。
普费弗和同事们在距波多黎各西南岸1 km以外的一个小岛研究那里自由生活的猕猴。此前,人们对小岛上野生栖息地内生活的猴子已经进行了长达70年的研究,所有猕猴之间的关系都有明确记录。
为了了解猕猴能否识别出自己素未谋面的亲戚,普费弗决定进行一个实验。她向猴子们展示了2张不熟悉猴子的面部照片,其中一只是它们同父异母的同胞,而另一只则与它们没有亲缘关系。结果显示,如果照片中的猴子与参与测试的猴子性别相同,那后者就会花更多时间观察那只无亲缘关系猴子的照片。研究者推测,看到同性别的、不明身份的猴子会让受测试的猴子感到威胁,所以它们对照片的观察时间会更长。这表明猴子能够认出它们同父异母的同胞。
然而,当向猴子们展示2张异性的照片时,有无亲缘关系对猴子的观察时间并没有影响。普费弗认为,对于雄性猴子来说,看到雌性的照片会引发交配本能,即使它们之间存在亲缘关系;而对雌性来说,虽然对2张照片的观察时间相同,但背后的原因可能更复杂:从怀孕到养育小猴子,雌性猕猴会在后代身上花费大量精力。为了避免近亲交配,雌性倾向于与无亲缘关系的雄性交配。不过,猕猴社会中存在“性别偏见”——雄性地位较高,对雌性来说可能构成威胁。所以当雌性看到2张雄性的照片时,既要试图分辨哪只雄性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又要留心那些会给自己惹麻烦的家伙。雌性在选择新配偶的过程中,这2种判断发生了冲突,导致雌性会花费同样的时间观察2张照片。
这一发现很不寻常,证明猕猴不但能够认出父方亲属的面部特征,并能与看到的照片进行比对。普费弗和团队发现,除了辨认长相以外,猴子们还会使用其他信息,例如通过父方同胞的叫声来判断亲缘关系。普费弗表示:“我们的下一步计划是,了解不同信息的组合如何影响它们辨认父方亲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