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北第一钟问世之日显华彩

2014-03-15

科学之友 2014年23期
关键词:华彩问世熔炉

华北第一钟问世之日显华彩

2012年,传承人牛晓为山西临县成功铸造了一口10 t重的全省第一大钟,创下了浑源铸钟制作技艺的新纪录。从2012年的4月开始,牛晓和他的团队就开始了这口大钟的铸造,历时6个月的时间才完成。看着这口完美的大钟,牛晓有着太多的感慨。

铸造大钟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一次失败就有可能很难翻身。为了铸造这口大钟,前前后后的准备工作就有3个多月。牛晓先是估算出了大钟的体积,趁春天气候干燥时挖了大坑,还新置办了盛铁水的容器。容器太大,只得把院墙拆除才能安置进院子。

浑源铸钟闻名全国,但它的制作工艺极其严谨,需要先做好大钟的模具。模具是用浑源特有的沙土制成。夏末,几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让工程搁置了些日子,防潮成为首要任务。牛晓计算好了每块方砖的大小、厚度。工人们把方砖卸下来编码,涂上防火涂层,之后还要在内范上固定好钉子,用来限定内外范的距离。还有的工人开始着手给方砖刻字,字是阴刻,当铁水浇注进来时,凝固在钟面上的字恰好成了阳刻。刻好字的方砖要一块块摆回到原来的位置,牛晓细心地检查每个缝隙的距离,不够的还要填些纸片,生怕砖的位置发生错移。与此同时,外范的方砖复位一层,就要在坑内填同等高度的土,并且要人工夯实。铁水灌入时产生的巨大冲力会使模具变形,结实的夯土会在这时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浑源神溪牛家铸钟采用地坑泥型法,与明代《天工开物》中记载的铸钟方法惊人的一致。

这口钟上300百余字,手工刻在范块上,字的平整全凭经验。

把土稍加湿润后填回坑内,然后再从坑内取出,这样要反复3次。

在高温天气下、狭窄的空间中,取出近30kg的范块是对体力的极大考验。

坑内的土填平了,唯一不同的是在顶端多出一个多元型的漏斗,牛晓说,这是用来浇注铁水的入口。夜色慢慢笼罩着神溪村,牛晓家的院子里燃烧着熊熊大火,照的好似白昼一般,铁水绽放成了颗颗流星,钢花一波接着一波,一时间天地之间流星尽舞,场面极为壮观。10 t重的铁,要在一定的时间内放进熔炉,熔铁的技艺依旧沿袭着传统的制作方法,放一层炭,再放入一层铁。工序反复直至填满,这时院落里剩水的大容器也开始预热了。工人们还需提防熔炉内溅出的高达数千摄氏度的铁水,一旦被溅上便会留下严重的的烧伤。工人们还不时地拿棍子疏通通风口,这是为了要保持熔炉内的温度。一层铁烧完后,就要拿泥堵住通风口,等下一层铁熔化,橙红色的铁水缓缓流入早已预热的大容器内。

黎明的太阳刚刚升起,牛晓家已紧张忙碌起来。熔好的铁水要马不停蹄地注入椭圆形的口中,刚才还欢腾的铁水,此刻便乖乖地顺着轨迹流入缝隙里,静待着问世之日的华彩。最后,工人们还需对它进行进一步的装饰。就这样,经过环环相扣的制作流程,华北第一大钟终于问世了。

经过一夜的加温,铁水开始流出。

10t重的铁水用吊车吊起,用很短时间从范口浇入范中。

冷却后,分范取出大钟,开始清理和修整。

华北第一大钟问世。

猜你喜欢

华彩问世熔炉
世界首例无肌间刺鲫鱼问世
方学斌:以匠人之心 著华彩金银
保时捷911CARRERA RS 2.7问世五十周年
在世贸组织舞台奏响华彩乐章
凝视
超级“人造肌肉”问世 可提起超自重一万倍以上重量
饮食文化的“大熔炉”
华彩少年薪火相传
会捉苍蝇的高速软体机器人问世
熔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