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创建提升农村初中校的办学质量
2014-03-14赵海峰
西田各庄中学是京郊密云县农村初中校,随着教育均衡理念落实,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教职工精神面貌也有所改变。但是学校硬件条件的改善如果没有教育教学质量发展做支撑,很难真正获得师生和家长以及社会的满意。因此,2012年,学校以“阳光教育”为切入点,进行顶层设计,开始了符合自己发展实际的特色创建之路。
1.学校“阳光教育”特色价值观的确立
在对现代学校品牌建设理论和实践反思的基础上,结合办学历史、老百姓对学校的期盼,经过全校师生充分讨论,我们形成了“阳光教育”核心理念。“阳光”除基本意义“日光”外,现代汉语词典里还有“积极开朗,充满青春活力”和“公开透明”两种含义。在人们心目中,阳光代表着向上、温暖、活力、多彩等。学校“阳光教育”凸显现代基础教育的特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其终身发展奠基。其核心价值包括公正与尊重、赏识与激励、责任与能力和谐统一的价值观念。同时,“阳光教育”理念继承了以尊重、责任和爱为文化内涵的办学传统,也直观地反映了农村学校面积大、花草品种多、空气清新、阳光充足等地理环境特征。
2.“阳光教育”的实践探索
形成共同愿景。在专家指导下,学校领导进行系统STWO分析,在组织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大讨论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以师生的发展为本,创设生动活泼、教学相长的教育氛围,打造阳光校园,走可持续发展的办学道路的办学理念。其核心是教师实施阳光教育举措、学生争做阳光少年、家长乐行阳光家教三个层面,力行阳光德育、阳光课堂、阳光体育、阳光美育,通过积极有效的方式,培养具有真善美气质和能力的现代公民,致力于培养身心健康、阳光向上、勤学自律、博识善思、勇于创新、志存高远的阳光少年,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过上美好的生活,向着事业、学业乃至整个人生都在追求至真至善的境界努力。
全力营造阳光育人环境。阳光育人环境体现为:绿色人文、优美和谐的阳光校园,团结互助、激励进取的班级文化,温馨典雅、活力亲和的办公室文化,平等互动、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阳光、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氛围,能发挥寓教于景、于事,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学校整体布局、文化主题设计、教室布置、办公室布置等都彰显“阳光教育”办学理念。
构建阳光活力课堂。阳光活力课堂要求教师主动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学校通过“三备、二课、二评”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评课反思一体的校本教研活动,改革教研组的组织与活动方式、改革教案与导学案的形成与呈现方式,形成了以“自学、研讨、指导、检测”为核心的“四步教学法”。同时,每学期近20个学生社团蓬勃开展活动,有效促进了学生特长发展。学校积极挖掘课程资源,让学生社团活动提升到校本课程,丰富了学校课程体系。
实施阳光德育实践。阳光德育体系的构建是师、生、家长共同参与、促进三类主体阳光心态形成、乐行阳光行动的过程。学校重点推进两项工作:一是在充分考虑学生成长的自身需要、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组织教师开发阳光德育课程,围绕阳光心态、阳光目标、阳光行动等主体形成了初一至初三校本德育教材,并通过班主任组织实施;二是针对农村初中生普遍自控能力差、学习兴趣不足,开展阳光德育主题活动,如“阳光少年我自律”“阳光少年我好学”,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学校特色建设的初步成效
經过一年多的特色建设实践,学校的环境与师生精神面貌在逐渐发生变化,学校的知名度、满意度逐年提升,呈现蒸蒸日上的良好发展态势。但特色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还需要全体师生更加努力,在实践中践行“阳光教育”理念,不断以创新精神充实“阳光教育”的内涵,打造出农村初中校“阳光教育”特色。
点评 田汉族,《京郊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研修》项目大学导师、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密云县西田各庄中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中学。为了摆脱农村中学的发展困境,新上任的赵海峰校长,充分利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带来的发展机遇和参加京郊校长培训班的专家资源,对学校进行了“阳光教育”的特色设计并有计划地推进实施,其效果非常明显。一是利用群体智慧和专家资源提出了“阳光教育”特色办学理念,明确了教师、学生、学校共同发展目标,体现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美好期盼;二是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用改革的精神促进了学校工作的持续有效改进;三是校长带头学习,成为师生的学习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