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美自贸区建立后中美、中欧贸易结构比较分析

2014-03-14鸿,殷磊,陈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大西洋美欧欧美

姜 鸿,殷 磊,陈 曦

(常州大学 商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早在1949年,加拿大就曾提议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成为一个经济联盟。1990年11月,美国和欧共体联合发表《跨大西洋宣言》,提出了双方经济伙伴关系的目标与原则。1995年12月,美欧签订《跨大西洋新议程》和《美欧共同行动计划》,决定逐步筹建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2007年4月,华盛顿峰会上,美欧签署了《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计划》,并成立跨大西洋经济理事会,对于推动双方经济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美欧经济一直陷入困境,双方领导人感到必须采取相关措施来恢复经济的发展。2011年11月,为了加强双方经济联系以创造就业机会,美欧决定成立高层工作小组。该小组在2012年和2013年提交的研究报告认为,双方签署全面的贸易和投资协定有利于双方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2013年6月,八国集团(G8)首脑峰会上,双方宣布启动“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以下简称“TTIP”,据此建立的自由贸易区简称“欧美自贸区”)的谈判。

国内学者对于欧美自贸区的研究是从跨大西洋自贸区建立的目的以及条件开始的。从建立的目的来说,郭少文(1995)认为美欧失业、贸易和财政赤字等经济问题十分严重,而且美欧双方在国际竞争的摩擦和矛盾不断加深,跨大西洋自贸区的建立能够促进两强联手,共管世界[1]。宋玉华、孙小英(1999)从美欧的共同利益和双方的自身利益两方面来阐述了跨大西洋自贸区建立的目的。从共同利益来讲,美欧力图共同制定国际经济规则,主导世界经济自由化的方向;从各自利益来讲,双方是相互利用,为各自的国家利益服务[2]。另外,从跨大西洋自贸区建立的条件着手,徐松(1999)认为,由于美欧在发展双边贸易关系有一定的潜力,双边相互投资较大,双边合作关系日益密切,双边要素禀赋相似以及双方目前关税较低等因素,建立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具有一定的可能性,但同时内部代价和外部成本也会使建立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3]。宋玉华、孙小英(1999)也认为两个区域经济集团在一体化制度安排上的不同以及美欧各自利益不同对自贸区谈判造成了障碍。由于种种原因的存在,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并没有实质的突破。

2008年世界爆发经济危机,美欧经济衰退,双方终于开始了TTIP的实质性谈判,从这时开始,国内学者在研究欧美自贸区或TTIP的同时加入了中国这个元素。姚怡昕等(2013)提出,从积极方面看,各国贸易规则的整合及与相关国家的国内法接轨,将有助于提高国际贸易的效率,中国在一定程度上也将从中受惠。同时也应看到,欧美自贸区一旦形成,中国需一定时间适应更高的贸易与投资标准,消极影响不容忽视[4]。董晓远、刘小康(2013)定量研究了欧美自贸区建立后对中国深圳的影响,主要从GDP、双边贸易以及行业产出三方面进行探讨[5]。对此,国内也有不少学者提出相关建议来应对TTIP,屠新泉、张中宁(2013)认为应该从两个角度出发来应对TTIP,从自身角度,搞好自身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制定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自由贸易区战略,积极推动多边贸易谈判;从与美欧的关系角度,寻求与美欧分别或共同开展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建立并充实与美国、欧盟的“新型大国关系”[6]。张平、张晓通(2013)提出四点建议来应对TTIP对中国的影响,第一,不放弃多边贸易谈判;第二,积极推进中国经贸大战略;第三,继续大力发展与美欧经贸合作;第四,借助全球自贸区大发展的机遇,推动国内进一步改革开放[7]。

综上所述,现有文献主要分析欧美自贸区的建立背景以及中国的应对之策,较少涉及欧美自贸区建立后中国与欧美的贸易结构变化以及中国的应对策略问题。本文采用GTAP模型,比较分析欧美自贸区建立后中美、中欧贸易结构的变化。

一、GTAP模型构建与方案模拟

GTAP模型是美国普渡大学建立的一个多部门、多区域、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该模型为研究者进行经贸问题的政策模拟分析提供了便利,并节约了经费与时间。通过生产上的投入产出技术关系和消费上的替代关系,GTAP模型将国民经济的各部分融合成一个整体,并通过贸易关系建立起国家间的联系。

GTAP模型运用比较静态分析方法评估政策调整产生的影响,它用新的政策方案冲击原来的市场均衡,得出整个世界经济体系经过该政策方案后达到的新的均衡。市场均衡的变化就是政策产生的影响效果。该模型的特点在于它保证了预测的结果满足资源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并协调部门间的增长。

在模型部分,它以国际贸易理论为主要架构,利用一系列行为方程将国内不同的经济部门联系起来,通过国际贸易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相联结达到均衡,再运过GTAP资料库中原有的各国家地区的投入产出以及国际贸易等资料,它可以模拟得出新的市场均衡后各国的产出水平、物价水平、进出口状况和生产要素的供求变化等。因此,它适合用来进行许多全球经贸或环境议题的模拟分析。

本文运用GTAP模型,分析欧美自贸区建立后对中国贸易结构的影响。该模型基于最新的GTAP数据库,并根据研究的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重新整合。为了研究欧美自贸区建立后中美、中欧贸易结构的变化,我们将模型的区域划分为美国、欧盟、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地区。根据目前中美以及中欧商品贸易的进出口结构比例,我们将模型的部门划分为机电产品、纺织服装、金属及制品、化工产品、运输设备、其他产品以及服务贸易。对于生产要素,我们将土地、劳动力、资源设定为不可流动,将资本设定为可以流动。在关税设置方面,我们模拟的是欧美自贸区建立后商品贸易关税降为零的情况。

二、欧美自贸区建立后中美、中欧贸易结构变化的比较

(一)美、欧对中国的出口结构比较

表1反映了2011年、2012年以及欧美自贸区建立后美欧对中国的出口结构比较情况。数据显示,美欧出口至中国的机电产品总额占各自总出口额的比重在近两年呈下降趋势,但是在欧美自贸区建立后该比重将会分别上升到38.9%和47.1%,上升幅度很大。这是因为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消费者对欧美高技术、高质量的机电产品需求增长迅速,欧美自贸区的建立将会推动该趋势的发展,这对中国机电产品的出口与企业的自主创新构成一定的挑战。对于纺织服装,在2011年和2012年,美欧对中国的出口额占各自出口总额的比重有所增加,欧美自贸区建立后,美国的出口比重将会出现明显的上升,达到9.6%,欧盟的出口比重下降很大,将仅占0.7%。至于金属及其制品,美欧对中国的出口额占其总出口额的比重在近年来有所下降,而欧美自贸区的建立将加快这种趋势,比重将分别缩小到1.7%和2.6%,降幅较大。这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欧美自贸区建立后,美欧技术将得到提高,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规模扩大,对于金属及制品这一类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美欧的产出将相对缩小,对中国的出口也相对下降。在化工产品上,2012年,美欧出口至中国的化工产品总额占各自总出口额的比重分别达到了13.8%和13.3%。在欧美自贸区建立后,美国的出口比重将下降到6.7%,欧盟的出口比重将下降到10.9%。化工产品如塑料、橡胶等,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都有很大的污染,对于这些产品,一方面,美欧本土的化工企业相对越来越少,生产少了,出口自然也相对减少;另一方面,中国近年来对化工产品的进口也有相应的限制。对于运输设备,美欧出口至中国的主要以航天器等高科技设备或者是高档汽车为主。2012年,美国出口至中国的运输设备总额占其总出口额的比重为14.1%,欧盟出口至中国的该比重达到24.7%。在欧美自贸区建立后,美国的出口占比将上升到17.6%,欧盟将降到13.2%。相对而言,在航天器、飞机等运输设备的技术方面,美国要高于欧盟国家,这也直接导致欧美自贸区建立后美国在运输设备的出口上,要优于欧盟。对于其他产品而言,美国对中国的出口比例将会缩小,欧盟将扩大对中国的出口占比。

总的来说,欧美自贸区建立后,美欧出口至中国的商品都更加偏向于出口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对于一些生产过程中或者生产后都会带来污染的产品,出口明显下降。

表1 美、欧对中国的出口结构比较(单位/%)

数据来源:国别数据网及GTAP模型计算得出

(二)美、欧自中国的进口结构比较

表2反映了2011年、2012年以及欧美自贸区建立后美欧自中国的进口结构比较情况。美欧自中国进口的第一大类产品是机电产品,欧美自贸区建立后,美欧自中国的机电产品进口额占其总进口额的比例将与2011年、2012年的情况变化不大。主要原因是美欧自中国进口的机电产品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比如家电产品,美欧对这些产品的需求比例相对固定,因此从中国的进口也基本会保持不变。而在纺织服装上,2011年,美国自中国的进口额占美国进口总额的比重是16.9%,欧盟的占比是18.2%,2012年美国的占比为16.0%,欧盟是17.5%,然而在欧美自贸区建立后,美国自中国的进口将只有0.4%,欧盟将只有0.8%,降幅极大。其中很大的原因在于人民币升值,导致从中国进口的成本越来越大。另外,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也逐步上升,许多美欧企业更乐于从东南亚进口。至于金属及制品,在欧美自贸区建立后,美欧自中国的进口占比将分别达到13.1%和17.2%,是之前占比的2倍多。原因在于欧美国内金属及制品的生产少了,更多的从国外进口,而中国在这方面具有价廉物美的优势,因此欧美将扩大从中国进口该产品的规模。在化工产品方面,欧美自贸区建立后,美国自中国的进口额占其总进口额的比重将略有下降,为6.1%,欧盟的进口占比将略有上升,为8.0%。总体而言,美欧自中国的化工产品进口基本维持原状。近年来,中国对化工行业的管制比较严,由于其对环境的污染比较严重,中国已经陆陆续续关闭了一些规模小、污染大的化工厂,这也使得中国化工产品的产出没有扩大甚至出现了产出减少的现象。在运输设备方面,欧美自贸区的建立使得美欧自中国的进口都将会有很大的增加,分别将达到6.4%和6.3%。至于其他产品,美国自中国的进口占比将上升到24.3%,欧盟自中国的进口占比将上升到22.7%。

表2 美、欧自中国的进口结构比较(单位/%)

数据来源:国别数据网及GTAP模型计算得出。

总的来说,美欧自中国的进口依旧偏向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但是由于中国的劳动力价格逐步提高,一些欧美的进口在逐步转移到他国。需要注意到,中国具有传统出口优势的纺织服装在欧美自贸区建立后将受到较大的冲击。

三、结论与对策

欧美自贸区建立后,中美、中欧的贸易结构将发生变化,对中国的经济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美欧出口到中国的主要是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而这些产品需要的技术也是中国国内欠缺的。美欧出口结构向这些产品的偏移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长期下去会造成技术依赖。另一方面,美欧自中国的进口依然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这类产品的特点是消耗高、附加值低,甚至有污染,同时中国一些如纺织服装等具有传统出口优势的产业将受到较大的冲击,不利于国内的就业[8]。

因此,欧美自贸区建立后,中国必须要采取应对之策。首先,走技术创新之路,提高国内产品的技术含量。中国传统的出口优势产品(机电产品、纺织服装)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很容易被其他国家的产品替代。当今时代,技术往往决定一切,专攻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国家,早晚会沦为美欧等发达国家的生产“奴隶”。其次,走环境保护之路,促进国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金属制品、化工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污染,我们必须从源头上限制污染,走新型工业化道路[9]。最后,如果中国被排除在欧美自贸区之外,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中国应主动推动与美欧的经济合作。

参考文献:

[1]郭少文.美欧调整关系,酝酿“泛大西洋自由贸易区”[J].现代国际关系,1995(8):12—15.

[2] 宋玉华,孙小英.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的构想与前景[J].世界经济,1999(1):28—33.

[3] 徐松.建立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的可能性[J].世界经济,1999(1):34—37.

[4] 姚怡昕,龚俸,陈诗新,等.美欧启动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谈判的影响分析[J].财政研究,2013(8):73—74.

[5] 董晓远,刘小康.欧美建立自贸区对深圳经济的影响[J].开放导报,2013(5):34—39.

[6] 屠新泉,张中宁.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议谈判及中国的战略选择[J].国际贸易,2013(7):29—34.

[7] 张平,张晓通.美欧构建跨大西洋自贸区有关情况及应对[J].国际贸易,2013(7):41—46.

[8] 姜鸿,张艺影,梅雪松.基于资产所有权的贸易统计方法与中美双边贸易额矫正[J].财贸经济,2014(2):96—102.

[9] 姜鸿,张艺影,殷磊.中国钢铁贸易隐含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估算[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2—35.

猜你喜欢

大西洋美欧欧美
本期导读
欧美日等主要经济指标(至2018年9月)
大西洋海雀,你真倔
欧盟发布贸易统计,中欧贸易增长迅速,逼近美欧贸易
飞越大西洋
欧美日等主要经济指标(至2017年12月)
欧美日等主要经济指标(至2017年4月)
畅游于大西洋彼岸
欧美日等主要经济指标(至2016年10月)
美欧新能源模式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