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产动画的创意缺失与解决之道

2014-03-14盘剑

东岳论丛 2014年1期
关键词:动画片动漫影视

盘剑

(浙江大学 影视与动漫游戏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310028)

在中国动漫产业大规模发展的背景下,国产动画片创作虽然产量连年丰收,但产值却差强人意,作品的影响力也微乎其微。2010年国产动画片年产量超过了20万分钟,2011年甚至突破了26万分钟,这几乎是日本的两倍。但动漫产业在日本是国家支柱产业,而在中国其对GDP的贡献可忽略不计;广大动漫爱好者对日本动画片——不论是经典作品还是最新之作——可以如数家珍,而对国产动画片则往往只知道《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再有就又是《大闹天宫》了。

拥有《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和《大闹天宫》是中国动画之幸,尤其《大闹天宫》,那是中国动画人的骄傲;但如果在人们的印象中只有这寥寥几部国产动画片,又成为中国动画之哀,和中国动画人心中所难以承受的痛。造成这种尴尬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产业链不完善,商业模式有问题,乃至国家扶持动漫政策存在弊端,相关评价体系出现偏颇等,而归根结底还是作品本身质量的问题。作品质量问题又可细分,如思想平庸、内容浅薄、情节乏味、结构生硬、造型无趣、画面拙劣、技术低级、制作粗糙、模仿成风等等,但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则是创意缺失。因为上述所有问题要么源于缺乏创意,要么可以通过创意而解决。

所谓创意,广义地讲就是创造、创新,“是指从无到有形成的思路、设计和方案等,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点子’、‘主意’,具体指与众不同的想法和发明,具有独特性、原创性和效用性”①杨永忠主编:《创意产业经济学》,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页。。可以这么说,创意是人的本质属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人之为人,就在于能够创造;人类社会能够持续地向前发展,就得力于不断的创新。以科技、文化、艺术及其融合创新为基础的创意产业今天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世界潮流,正是因为它体现了人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发展的根本诉求。从这一意义上说,作为最具有代表性、最集中地体现着现代科技、艺术与文化融合创新特点的动画创作和动漫产业发展,“创意”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不言自明,“创意缺失”意味着什么也不言自明。本文拟以此为出发点,分析国产动画片创意缺失的具体表现,探讨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能够有助于国产动画创作和中国动漫产业走出当下的困境。

创意存在于动画创作的每一个环节。或者说,动画创作在每一个环节中都需要创意。首先是题材的独特处理。应该说,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和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①《关于动漫作为新的传播媒介和独立艺术门类的阐述》,详见盘剑:《论动漫作为独立艺术门类的语言与表达》,《当 代电影》,2009年第8期。,动画既能表现一般电影、电视艺术所能表现的任何题材,但又必须对题材进行与一般电影、电视有所不同的动画处理——这种对各种题材的动画处理就是一种表现动画独特性和独创性的创新、创意。

《功夫熊猫》是典型代表。该片使用的是武侠片题材,表现武功和侠义,表现正义战胜邪恶,当然也表现了凡人通过努力、奋斗可以取得非凡成就——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的“美国精神”。这样的题材、主题无疑能够实际上也早就被一般的电影、电视创作反复使用和表达过了,但大家看《功夫熊猫》还是觉得耳目一新,非常有趣。为什么?原因首先就在于它对这一题材做了独特的动画处理:不仅将角色设计成“人化”的动物,而且让每一个动物角色使用与自己动物类别特征相适应的武功套路,正如该片的动作指导鲁道夫(Rodolphe Guenoden)为该片动作设计所定下的基本原则:“它们的格斗技巧必须回归到动物的原始本能,比如鹤的轻盈优雅、猴的敏捷灵活(杂技味)、虎的刚猛稳健、螳螂的刚毅机智,以及蛇的速度、流动性和爆发力。”②雄霸天下:《〈功夫熊猫〉,精彩绝伦的动画佳作》,2010-10-02 06:09,http://i.mtime.com/1513343/blog/5035449/2/既以动物替代人的角色,由动物完成人的表达;又保留了动物的基本特征,并通过绘画(制作)将人与动物有机合成,创造一个亦人亦动物的超乎寻常的艺术世界,给人以非同凡响的审美体验,这就是真正的“动画思维”。正是运用了这样的动画思维,《功夫熊猫》才让我们看到了一部别具一格的动画武侠片,而不仅仅是一部武侠电影,也绝非寻常的武侠电影可以替代。

由此可见,动画片的创作应该从动画思维出发选择和处理题材——动画创作的题材创新、创意也从这里开始。而从当下的国产动画创作来看,大多数创作者还不具备或不能自觉、熟练地运用动画思维,我们看到的许多作品,要么运用一般影视题材而不做动画处理,要么毫无创意、创新地直接将童话、神话、传说故事做成动画。前者将动画当成了一般影视作品,只不过是“画”出来的电影、电视,并不能算真正的动画片;后者则混淆了动画与童话、神话、传说的界限——尽管不少经典动画片改编自童话、神话或传说,但动画并不等于童话、神话和传说,这一点,只要将动画片《悬崖上的金鱼姬》与童话《海的女儿》进行比较便知端的。宫崎骏在《悬崖上的金鱼姬》中对《海的女儿》进行了从角色设置到思想、情感表达的全面改造、创意、创新,留下的仅仅是原来童话的一个故事模式,我们甚至可以说,《悬崖上的金鱼姬》并不是改编自《海的女儿》,而只是从后者获得了灵感而已。因此,题材的动画处理不仅仅是使作品具备动画特征,同时也使创作成为一种真正的艺术创造。

毫无疑问,童话、神话、传说相比其它题材,与动画更为接近,更容易改编成动画,因而也是动画创作的重要资源。但如果不能合理运用,即不能以特定的动画思维对其进行相应的动画处理——遵循动画创作规律的创意、创新改造,就不仅不能创作出真正意义上的动画片,而且还是对一种动画优质资源的糟蹋和浪费。我们认为,目前我们的许多以童话、神话、民间传说乃至成语故事为题材的国产动画片就是在糟蹋、浪费我们的这些动画优质资源。这些所谓的动画片只是在用“动”起来的“画”图解着各种童话、神话、民间传说和成语故事,许多甚至保留了其原来的文字语言的叙述方式,有的连原作中的文句都原封不动地照搬,只是配上了活动的图画而已,别说作为动画艺术的创新、创意,连一般的创作要求都没达到。

动画创意源于动画思维,而动画思维的形成又基于对动画本质特征的认识。不可否认,动画片是电影、电视的一个片种,它具有影视艺术的基本特征,即具有与影视艺术基本相同的影像语言系统,同样也运用镜头和蒙太奇进行叙事和表达。但动画又不同于一般的影视艺术,它没有演员,只有角色;在摄影机镜头面前,作为影像构成,它也没有真实存在的对象,不论人还是动物,都是绘制而成,或通过建模而创造;在已经开始的无纸动画时代,甚至摄影机和镜头都将不再需要,影像完全成为虚拟和模拟。正因为这样,所以动画比一般的电影、电视在表现上更加自由。如果说电影、电视突破了戏剧的舞台时空限制,那么,动画无疑又突破了电影、电视的演员表演限制和摄影机、镜头限制,由此成为了最自由的传播媒介和无所不能表现、无所不能表达的艺术样式。这种超越一般影视艺术的本质特征当然也要求动画创作有更大的创新和更好的创意。也就是说,如果认识到了动画的如上本质特征,那么观众对动画会寄予比一般影视艺术更高的审美要求,而这种要求最终会成为对动画创作的创新、创意要求。

然而,在我国,迄今为止动画的本质特征还没有被认识,大多数创作者仅仅将动画当做电影、电视的一个片种,而且还是一个低级、边缘的片种——儿童片,因此便从两种意义上忽视了动画的创意:一是拘于一般影视艺术的表达,缺乏动画所需要的超越常规的想象和独特的艺术创造;二是在创作态度上自觉或不自觉地带有某种不屑和敷衍,既然只是儿童片——小孩子的玩意,不少从业者做动画片就像做儿童玩具,既是“忽悠”小孩子,更是为了“忽悠”政府的扶持资金,根本无意于在艺术创新、创意上多投入、下功夫。这两种情况在目前国产动画片的编剧和制作环节都有明显的表现。

据了解,目前国产动画片的编剧工作主要由以下几类人员承担:一、影视编剧;二、儿童文学作家;三、动画制作人员;四、动画公司的年轻人员。显而易见,请影视编剧写剧本是把动画当成了一般影视艺术,请儿童文学作家做编剧又将动画混同于童话、神话和传说,至于用本公司的制作人员和年轻人员充当编剧则不是忽视了编剧的专业性就是根本没把剧本当回事。目前,国产动画片的质量已广受诟病,而剧本是影响其质量的主因也已成为共识,因为剧本乃一剧之本,有好剧本不一定会有好的动画片,但没有好剧本就一定不会有好的动画片,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一些动画制作机构的决策者一直将投资的重点放在动画片的制作环节,而对策划、编剧毫不在意,否则也不会让连文句都不通的动画制作人员或公司的一些生活阅历和艺术修为都尚浅的年轻人员来写剧本。然而,所谓好坏迄今还只是从一些最基本的要求来评判,如故事叙述的合理性、情节结构的完整性、形象塑造的真实性等,这些只是所有叙事艺术的最起码的要求,还根本没有达到作为动画艺术其独具的创意层面。由此也可见国产动画片目前的质量状况。

毫无疑问,动画剧本不只要求有合乎情理的故事、有结构完整的情节和符合艺术真实的形象,还必须有戏剧剧本和一般影视剧本所没有的完全属于动画的独特创意和表达。譬如天马行空、挣脱一切禁锢的想象,超越客观真实、不受自然规律约束的情节,突破极致、令人匪夷所思而又拍案叫绝的表达。例如《猫和老鼠》中的一个经典场面:老猫Tom追逐着老鼠jerry,二者都跑得极快,如风驰电掣,来到一座悬崖边,jerry“唰”地一声躲开了,Tom却不明就里,冲了出去,一开始还没意识到,在空中继续奔跑,然后突然意识到脚下空虚,一愣,一顿,便掉了下去,“叭!”的一声摔在地上,还没等站起来,一辆大卡车又“哗”地开了过去,Tom被压成了一张薄薄的皮,被风一吹,就像纸一样卷起一角飘了起来,转眼又活蹦乱跳地继续追老鼠。显然,这样的场面毫无客观真实性,完全不符合自然规律,绝对的匪夷所思,但《猫和老鼠》我们百看不厌,恰恰是因为类似这样的情节、场面大量存在,让我们拍案叫绝,让我们获得了观看一般影视作品绝对不可能获得的独特的审美体验!这就是动画,它的魅力正在于它与一般影视艺术的区别,正在于它对一般影视艺术的突破,正在于它以其自身的内在逻辑替代日常生活或客观自然的逻辑、建构起了另一种艺术的真实。

而现在国产动画的问题,也正在于缺乏上述的独特创意和表达。国产动画创作中有一种观念或创作倾向,就是追求“真实”——不是动画艺术真实,而是生活真实,或影像的记录式真实。如采用动作捕捉仪以达到角色动作的绝对真实,甚至先用摄像机实拍再通过数字技术转换成动画。与此相适应,在情节设计和细节表达上自然也就不要求、也不可能有超越客观真实、令人匪夷所思的想象。当然,这或许可以掩盖我们整个国产动画界想象力不足的缺陷,但,如果动画与影视无二、不能给我们以独特的审美享受,我们干嘛要选择看动画。

所以,如果要使得动画像动画,就必须突出它的独特性或本质特征,要求其创作者不仅以动画思维对相关题材进行必要的动画处理,而且在剧本创作中充分运用动画的独特创意和表达。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动画编剧绝不是一般的影视编剧、儿童文学作家、动画制作人员和动画公司的年轻人员可以胜任的,除非影视编剧和儿童文学作家掌握了动画艺术的审美特性,动画公司的制作人员和年轻人员拥有了深厚的文学艺术功底,这就是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最大问题。

国产动画制作环节的创意缺失问题也同样严重。其实,题材处理、剧本创作与动画制作是密切相关的,题材处理、剧本创作需要体现动画制作的特点、尽可能满足制作动画的要求、并为制作提供真正属于动画的创作空间,这就是为什么动画编剧必须懂动画的原因。另一方面,动画制作如果有强烈的动画意识、鲜明的动画特点、明确的动画要求,也会影响前期的题材处理和中期的剧本创作进行特定的创意表达。如果上述前、中、后期三个环节都能够严格地遵循动画思维、强调动画特征、强化动画创意,那么就可以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循环,创作出高质量的动画作品。然而,国产动画创作目前不仅在题材处理上缺乏动画思维,在剧本创作上动画特征不明显,对动作捕捉仪的推崇实际上也表现了后期制作上的误区——如果动画角色的动作、表情与真人完全相同,还有什么必要“画”呢?如果动画的画面效果要以客观真实为标准,那么“画”就成了一种“软肋”,动画作为艺术也毫无优势可言。实际上刚好相反,动画的特点在于“画”,而“画”的优势恰恰在于它与客观真实的距离或与客观物象的某种程度的“不像”,动画的艺术张力也正是存在于这种“像”与“不像”之间。笔者曾在《论动漫作为独立艺术门类的语言与表达》一文中详细讨论过动画片基于其动画思维的独特的动画语言系统,指出这套“动画语言系统”与“影像语言系统”并行,使动画得以区别于一般影视,虽然它也是影视的一个片种。毫无疑问,“动画语言系统”与动画制作直接相关,它具体表现为一系列表达方式,如“夸张与变形”、“超常规动作与身体肢解”、“抽象具体化与具象符号化”等等,这些具体的表达方式并不是谁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在一批经典动画片中被广泛运用的——正是这些表达方式的运用,使得这些动画片天马行空、挣脱一切禁锢的想象能够呈现,超越客观真实、不受自然规律约束的情节能够表现,突破极致、令人匪夷所思而又拍案叫绝的表达能够实现,从而成为不朽的经典。然而,遗憾的是,在我国目前的大多数动画片中,却还很少看到这些动画语言的运用,创作者甚至根本缺乏运用动画语言的意识,以致于不少“动画片”还难以算得上真正的动画片。由此可见,动画创意的缺失,不仅限制了国产动画片的艺术成就,甚至将许多国产动画片挡在了动画艺术的门槛之外。

如果说国产动画片题材缺乏动画处理、剧本缺乏动画内容、制作缺乏动画表达是从动画本体论(艺术独特性)的角度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创意缺失;那么,大量的模仿之作则从动画创作论(艺术原创性)的角度表现了国产动画片的另一种创意缺失。

中国动漫产业发展伊始,就倡导和推崇原创,迄今每年多达26万分钟的动画片都号称是“原创”,但实际上,究竟有多少作品真正算得上“原创”却值得怀疑。被指以100%相似度直接抄袭日本动画片《铁胆火车侠》的沈阳非凡创意动画公司“创作”的《高铁侠》不是个例:一部只用18个月完成的国产大型科幻机器人动画片,尽管其出品方负责人言之凿凿地说“我们这部动画片,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机器角色、场景设计、音乐、制作手法、制片风格直至整个完成作品,无一不是原创之作”,但许多看过这部作品的人都认为该片“在机体设定、招式设定和故事设定等方面,居然与日本动画片《超时空要塞》、《机动战士高达》、《超兽机神》等有着极其惊人的相似度。”另一部“高举原创招牌热播的国产动画片”也“和日本知名动画制作人新海诚作品《秒速5厘米》的相似度达90%以上。”①漠然:《当山寨风吹响动漫产业》,《文化月刊(动漫·游戏)》,2010年4月号。如此高仿真之作都可以随手拈来,而在情节设计、结构模式、叙事方法、角色造型、绘画风格、动作程式、语言风格等方面模仿美、日动画者就更加比比皆是了。票房失利的《魔比斯环》自不用说——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对欧美风格的模仿;家喻户晓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其角色造型、动作、配音以及整个作品的节奏哪一点不像日本动画?有的作品虽然用了一些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甚至表现的是中国题材,最后却让人难以断定是不是国产动画。我曾经看过一部国产动画片,其主要角色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典型的中国神话角色,但造型却似“变形金刚”,身体的分合又如“金甲战士”,其传达的更非中国独特的文化理念,比《花木兰》和《功夫熊猫》更像外国人拍的中国片!《魁拔》也是如此,不管讲的是不是中国的魔幻故事,但影片中房屋造型、村庄布局、角色称谓,乃至汉字写法都是日式的。如此“尽情”地模仿,国产动画片哪里还能会有自己的创意?

其实,迄今为止,大多数中国动画人所理解的“原创”还仅仅是相对于“代加工”的“自主创作”。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一批企业曾经为外国(主要是日、美)动画做过20多年的代加工,而这批企业如今恰恰成为了国产动画创作的主力军。对于这些企业的动画从业者来说,他们不仅对国外主流商业动画作品的特征已经烂熟于心,由此模仿成为了一种下意识甚至无意识的行为;而且,他们也习惯于按照别人的要求去做而不善于独立创造,难以有自己的独特创意,因而模仿便成为了无奈之举;同时他们也认定国内观众更喜欢国外主流商业动画作品,从急功近利的商业心理出发,于是模仿又成为了一种自觉追求。可见国产动画片的模仿成风并不是偶然的,其对创意的损害更是必然的。这种源自模仿的创意缺失对国产动画发展的危害绝不可低估,它甚至危害的不仅仅是国产动画艺术和中国动漫产业,还有中国民族文化。因为一方面,由于模仿是出于对观众既有审美经验的利用,结果自然会进一步强化观众既有的审美经验。如果我们的国产动画“利用”和“强化”的是观众对美、日动画的审美经验,便无疑是在为美、日动画培养、巩固和扩大其消费群体,而使得我们自己真正的原创动画更难崛起。另一方面,当“原创”成为模仿,应有的“中国创意”缺失,“国产动画”不像中国人创作的动画时,就意味着中国动画只能远远地跟在别人后面苦苦地追赶,因为模仿者总是难以超越被模仿者;即使我们的模仿技巧达到化境,所做的“仿单”赶上甚至超过了“原单”,我们仍然是在帮别人做“单”——另一种形式的“代加工”,其结果是“国产动画”可能量多产丰,但却可能没有几部是真正的中国动画——现在已是如此;中国动漫产业也可能一片“繁荣”,但却并不是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产业——或者“产业”虽然做大了,而民族文化却消失了!

这并非危言耸听。1956年我国第一部国产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获得了意大利第八届威尼斯国际儿童电影节奖,这也是中国动画片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本来令人自豪、骄傲的事情结果却让人非常地尴尬,因为这部“中国制造”的动画电影完全是对苏联动画的模仿之作,毫无“中国韵味”,以致被国外评委误认为是苏联的作品。因此表面上是中国获奖,而实际上却是为他国赢得了国际声誉!①参见佚名:《谈谈对中国动画学派的理解》,http://wenwen.soso.com/z/q173475453.htm当然,也正是这次获奖的尴尬和耻辱唤醒了中国动画人的民族原创意识,才催生了后来赢得巨大国际声望的“中国学派”。我们的国产动画创作现在似乎又回到了1950年代,又面临着因为模仿导致创意缺失从而失去自我的原创危机,能否化解这一危机直接关系到中国动漫产业能否进一步发展,和中国民族艺术、文化能否通过动画而延续与传播。实际上,在规模做大以后,中国动漫产业正在酝酿转型升级,如何转型升级?无疑应该回到产业的源头——动画作品的创作,解决原创的问题——创意的缺失,只有化解了因为创意缺失而导致的原创危机,中国动漫产业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完成转型升级。

创意,强调的是新意、是独创,是与众不同。目前国产动画既在本体论上不能与一般的影视艺术相区别,又在创作论上大量模仿日、美动画片,从而表现出了创意的全面缺失,严重影响着中国动画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那么如何才能纠正这些问题、改变国产动画创作的现状呢?

首先应该加强动画理论研究,因为国产动画表现在本体论上的创意缺失问题实际上根源于相关理论的缺席和由此而导致的对动画认识的失误。中国动画创作虽然几乎跟电影同步,但在2004年动漫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独立发展之前,动画一直仅仅是电影、电视的一个片种,而且是一个弱势片种,创作者不仅没去考虑它与电影、电视的区别,反而尽可能地要做得与电影、电视相同以获得电影、电视的认可与接纳。而在理论上,由于不论是动画电影还是电视动画片都始终没有做大、做强、做出特点来,因此也一直没有引起理论研究界的关注,包括“中国学派”,尽管在国际动画界声名显赫,但作品并不太多,而且大多数艺术上也不是十分成熟,不足以让研究者瞩目;同时动画界又向来存在理论研究力量薄弱、并因此而忽视甚至鄙视理论研究的问题,因而一系列的理论、观念问题都没有解决。正是在这样一种状态下,中国动画可以说是毫无准备、非常盲目地走入了动漫产业时代。直到今天,动画、动漫在界定和归类上仍然一片混乱,而在具体创作生产上,动画片又只是电影、电视的儿童片种。正是由于理论混乱才导致了创作观念混乱、走入误区。因此,必须加强动画理论研究,尽快建立作为新的传播媒介和独立艺术门类的动画理论体系,以此引导国产动画创作寻找并回归动画本体,以纠正国产动画本体论意义上的创意缺失。

其次,加强专业动画编剧人才的培养。国产动画片剧本创作人员的构成现状,一方面是缘于动画制作机构对动画艺术的独有特征缺乏必要的认识,对动画的编剧缺乏必要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是出于无奈:2004年以来随着中国动漫产业的大规模发展,中国动漫教育的发展也突飞猛进,据统计,截止2007年我国有463所大学设立了动画本科专业,1250所大学开办了涉及动漫专业的院系,在校学生达46.6万人。到2011年上半年,国内开设有动漫设计与制作等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或机构已超过2400多所①参见盘剑主编:《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10-2011》,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36页。。但如此众多的高校开办的动漫专业大多培养的是动画制作人才,而很少有培养动画编剧人才。原因是,一般都认为已有影视编剧专业,再开设动漫编剧专业纯属多余,这显然还是将动画与一般影视混为一谈;同时,不少人都觉得编剧人才是天生的,不是学校可以培养的;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相应的师资。无论如何,种种原因造成了目前中国动画界专业编剧人才的严重匮乏,动漫企业只能请其他人员来创作动画剧本。其实,动画编剧既需要专门培养——因为写出合格的剧本需要准确把握动画艺术的本质特征并熟练运用“动画语言系统”进行独特的动画表达;也是可以培养的——因为它有一些固定的模式、格式和技巧,这是可以通过专门训练掌握的。无论如何,中国动画需要专业的动画编剧,需要加强并加快专业动画编剧人才的培养,这已是当务之急。

第三,强化动画民族元素、倡导动画民族风格、加强民族动画文化建设。这一点直接针对的是国产动画模仿成风的创作现状。毫无疑问,在全球化时代,作为必须走向世界的文化产品,动画创作必须与国际接轨,但前提又必须是民族的,一定要有本民族的文化内涵、风格和特点,这不仅是本民族文化的传播需要,也是各民族观众的艺术审美需求,更是国产动画自身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日本、美国动画之所以都发展得好,是因为它们各不相同,相互不可替代;韩国动画作为“后起之秀”迅速崛起,也绝非模仿日、美,而是走的第三条道路。创意就是独创,独创是艺术的生命,动画艺术当然不能例外。“中国学派”之所以在国际动画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就在于它是民族的,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我们今天应该认真总结“中国学派”的经验,继承其精神,传承其风格,延续其追求,并将其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融入时尚元素,体现流行趣味,蕴含普世价值,创建一个“‘新’中国学派”。“‘新’中国学派”风行世界之日,才是中国动画真正崛起之时。

猜你喜欢

动画片动漫影视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动画片是怎样播放的
推荐一部动画片
看,动画片开演啦!
——介绍一部你喜欢的动画片
推荐一部动画片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影视风起
动漫二次元
影视
锋绘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