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调整下河北地方普通高校毕业生职业素养培育机制研究
2014-03-14祁卉璇史晓萍
祁卉璇,史晓萍
(石家庄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6)
在就业形势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并深刻影响着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当前就业市场存在的尴尬现象是,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是企业招聘不到合格的“职业人才”。智联招聘副总裁赵鹏表示,现在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知识、成绩和经验的欠缺,而是职业规范和职业意识等职业素质的缺乏,企业招聘人才的标准有接近七成的重点是放在应聘者的职业素养上。[1]大量事实表明,现代企业更看重求职者的综合素质,企业对人才的选择标准逐渐倾向于超越学历之外的劳动力职业素养问题。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一)职业素养
对于职业素养的内涵界定,目前学术界的观点较为一致。职业素养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用和职业意识等方面。[2]职业素养是职业人完成和发展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基本能力、意识和知识的集合,反映了职业人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的精神状态和能力水平。
(二)大学生职业素养
大学生职业素养即大学生胜任未来的职业活动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要想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同时还需要具备职业活动中形成的与工作岗位相关的思想和认识。职业素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指大学生开展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现代社会对各个行业的职业人都提出了相应的知识技能要求,国家对许多行业还设置了专门的职业标准,开展职业准入制度考核,因此,在充分调动毕业生的学习职业技能积极性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升职业技能势在必行。
2.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职业人在从事的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它是对职业人开展职业活动的行为要求,对职业人起到规范和要求的作用,属于职业人的自律范畴。在现代社会,诚实守信、敬业奉献、服务群众等都属于职业道德的范畴。
3.敬业精神
热爱工作岗位、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是一名合格的职业人的起码工作态度。以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的做好每一份工作,干一行爱一行,这是绝大多数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更是一名职业人自身素质的最好体现。
4.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指为了实现某一共同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团队表现出来的精神。在现代社会,许多工作都不是一个人就可以独立完成的,是需要他人的合作与帮助的,因此,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是完成和实现工作任务的重要保障。在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实现集体目标给个人带来的喜悦,不断增强竞争合作的主动性,增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二、河北地方普通高校毕业生职业素养现状
大学生职业素养的缺失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个人的前途,影响高等院校的就业率,也更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而当前河北地方普通高校毕业生职业素养的总体状况存在令人担忧的问题,应引起各界的重视。
(一)毕业生自身素质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是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社会群体,将来走向社会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具有良好职业操守、工作态度和精神品格,但本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事实却不尽如人意,许多毕业生在校期间偏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轻视非专业素养的学习;一些毕业生在与人合作能力、敬业精神、创新精神方面比较欠缺,忽视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就业积极性与主动性,毕业生个体的素养和能力不能满足就业市场的要求。
1.缺乏就业主动性和积极性
调研结果显示,河北地方普通高校的毕业生普遍就业主观能动性不强。在毕业生中普遍存在职业规划意识和职业规划能力不强的现象,有的毕业生已经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作用却无不付诸行动,职业生涯规划往往只是他们头脑中一闪即逝的想法,过后又忘之脑后,在校期间缺乏努力和奋斗目标,以致择业过程中迷茫没有头绪。
2.缺乏过硬的工作技能和较强的学习能力
和重点院校的毕业生相比,河北地方普通高校的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要普遍低于重点院校的学生。地方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方面稍显薄弱,能基本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但是专业知识面较为狭窄,知识结构单一,不能更好适应社会需求。
3.缺乏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工作态度
上海启明软件公司的HR经理潘丽达女士说,有些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是因为在职业精神方面不能被用人单位所认可,而不是其能力和学历的问题,比如说,无视企业的规章制度,没有工作责任心,这样的员工是企业无法容忍的。[3]在向企业的调研中发现,河北地方普通高校的毕业生较为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责任心。许多大学生工作马虎、不负责任,不肯吃苦耐劳,对自己没有准确的定位和良好的工作态度,不甘从底层做起,干一行怨一行,频繁跳槽。
4.缺乏较强的团队意识和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
现代企业大多主张“先做人后做事”,只接纳具备合作精神的人,要求职业人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合作态度和应急补位意识。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毕业生表示自己缺乏与人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企业也表示,许多大学生团队意识薄弱,集体精神不强;不善于与人协作,过于自我独立,主动与他人沟通和交往的意愿不强,凡事喜欢单兵作战,而当前社会的许多工作均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没有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将难以适应现代企业要求。
(二)高校在毕业生职业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许多高校尤其是普通高校越来越认识到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尤其对毕业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逐渐引起了各高校的重视。但是目前河北地方普通高校的毕业生职业素养培养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学校在认识上存在的误区
虽然河北地方各普通高校也逐步加强重视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但是在认识上仍存在一些误区。首先是部分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其次,对职业素养内涵的理解有偏差。
2.学校在实践层面体系不健全、措施不得力
河北地方普通高校对毕业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不仅在认识层面有误区,在实践层面同样存在问题。首先是职业素养培养体系不健全,系统性设计与统一规划不到位。其次,高校毕业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式单一,偏单项培养,综合培养略显不足。此外,由于职业素养属于职业人应具备的一种综合性素养,仅仅简单地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是无法完全获得的,应采用综合培养的方式来提升毕业生的职业素养,而这也是当前河北地方普通高校普通欠缺的。
三、产业结构调整下构建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机制
(一)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对毕业生职业素养的要求
2014年年初的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河北省必须过的一道坎,一定要攻坚克难打好产业结构调整这场硬仗。当前,河北省的产业结构调整进入到攻坚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就业市场的影响一方面表现为对高能耗、低技术的传统行业的摧毁,对这些传统行业劳动力的挤出,另一方面势必是有大量新兴产业不断涌现,而这些新的岗位和新兴产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高技术人才。因此,未来社会对高技能、高层次的人才需求量相当大,这也为河北省的大学毕业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二)构建毕业生职业素养培育机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反复强调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其最为核心的是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4]而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标准是“适应社会需要”,因此,必须构建系统完善的毕业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才能培养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1.引导毕业生着力提高职业素养,努力成为受社会欢迎的人才。
(1)拓宽专业视野,完善知识结构
毕业生应该充分把握在校期间的良好机会,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努力“充电”,打好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拓宽对专业领域的认识。督促个人进行自我通识教育,即不仅要认真学好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还要主动学习其它有益的知识。
(2)勤于实践,加强各方面的能力培养
能力是一个人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反映一个人的综合运用知识的水平。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个人能力方面的要求日趋扩展和提高,毕业生具备各方面的基本能力不仅是适应今后岗位需求的客观条件,更是提升个人能力,成为成功的职业人的必然要求。毕业生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充分利用各种实践机会,勇于锻炼自己,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运用各种知识解决各种问题能力的提升。
2.发挥学校在职业素养培养过程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创设良好条件。
(1)顶层设计,构建高校职业素养教育的完善体系
首先,成立党委领导下的专门的组织机构。为确保职业素养教育取得实效,必须建设健全的保障体系,在这个专门的组织机构的统一领导下,全面规划管理学校的职业素养教育工作,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
其次,整合教学资源。根据社会需求和培养目标,对高校的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将学校分散的教学资源进行科学整合,合理设计、开设并逐步完善毕业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课程体系。
再次,建立科学的考评考核和跟踪反馈机制。各高校应根据实际制定科学的职业素养测评标准,内容应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具体细则,增强培养实效。
(2)结合实际,创新毕业生职业素养教育模式
首先,搭建职业素养教育实训基地。搭建实训基地旨在引导学生重视实践锻炼,充分利用社会实践的这一重要途径,在职业环境中培育自身的职业素养。高校应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找到职业素养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切入点,深化和拓展职业素养教育内容,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演练习得职业道德规范。[5]高校应该以社会发展为导向把创新和创业教育作为大学生职业观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6]将创业教育纳入到职业素养教育体系的教学环节,探索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加大对学生创新、科研和实践活动支持和投入,教育和引导学生理性创业。总之,通过多样化的实训活动,使毕业生把学到的理论和技能与企业的要求相融合,切实提高毕业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其次,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培养毕业生的职业素养。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重要抓手,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要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共青团在内的青年组织的力量,积极组织策划有利于高校毕业生提高职业素养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校风、学风、教风建设等高校精神文化建设活动,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有着直接影响。优良的校风、学风、教风,对培养学生的职业形象、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技能等均起到直接作用。因此,高校要严格的要求和完善的措施,以严谨的工作作风、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营造勤奋上进、敬业乐学的校园风气,推动良好教风、学风、校风的形成,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毕业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1]李斌.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12):9-17.
[2]曾湘泉,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严峻嵘.毁约?毁约!大学生职业操守面面观[EB/OL].(2005-02-08)[2014-02-12].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5-02/08/content_2560616.htm
[4]李斌.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12):9-17.
[5]于加洋.高校多渠道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7,(1):62-63.
[6]平芸.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现代商贸工业,2007,(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