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的意义

2014-03-14孙欣尚久悦

科学中国人 2014年2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校企办学

孙欣,尚久悦

(黑龙江职业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校企合作,顾名思义,是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更是高职高专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最新最前沿的市场接轨,大力提高教书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措施。校企合作的初衷是要让学生把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企业的实践应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求切实提高学校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的意义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加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深化校企合作,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对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不仅能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对招用技术人才的要求,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职业学校学生岗位适应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高职院校加强校企合作,实行工学结合,能够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企业环境熏陶和必要的实习条件。对学生而言,生产实践过程也就成了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可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增强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缩短成长周期。

同时,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与企业直接对接,避免人才培养的盲目性,也破解了传统教学滞后于生产应用的“瓶颈”,解决了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有利于职业院校摆脱困境。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职业学校奉命办学,“招生靠计划、分配靠政府、经费靠拨款”,人才供应链条是计划性的,没有足够资金投入,就无法做到培训教学设备设施与生产现场应用同步,满足企业的需求,培养学生也就无法做到有针对性和主动性,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目前,不少职业院校生源不足,教学设备陈旧,办学经费短缺,毕业生就业层次低,真可谓是举步维艰,濒临困境。职业学校面临的发展困境,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的问题。在此形势之下,职业院校要积极争取政策,强化校企合作,求得自身发展。良好的校企合作通过“三个零距离”,即专业设置与用工需求零距离,课程设置与职业活动零距离,教育内容与培养目标零距离,最终达到人才培养与就业的统一。校企合作也有利于改善企业的人才结构,强化人才对企业发展的支撑;有利于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助力。同时,职业教育也是最直接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为企业所用,为社会所用,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建设有利于加快企业产业升级,带动当地经济结构和调整,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办学的方式方法很多种。就办学形式来说,有企业办职校、职校办企业、“定单教育”、职校与企业联合办学、职业教育集团化等;就师资队伍建设而言,有聘请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院校担任兼职教师,教师到企业社会实践;就教学而言,最常见的是“请进来,走出去”,聘请企业内部工作管理人员,走进学校,理论结合实际地为学生讲授课堂上学不到的实践知识和经验,同时,学校也将学生带到合作的企业中去,让学生提前了解相关工作内容和流程,进入工作岗位状态。不同的方式,各有所长,重要的是因“地”制宜,重在“结合”,即根据学校条件、专业要求来决定校企结合形式。

目前,最常用的方式是高职院校与企业进行“产、学、研”的合作。首先,校企合作可以充分发挥企业的信息优势,包括市场需求信息、实用技术信息等。企业能不能及时提供这些信息,学校能不能充分重视和利用这些信息,是能否真诚合作、实质性合作的前提。因为如上所述,职业能力最重要的还在于获取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和科技进步调整生产结构和产品技术与服务的创新能力。只有双方都注意充分发挥企业的信息优势,并以此来确定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才有可能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强技能的人才,这样的结合才有积极意义和实用价值。其次,校企合作可以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优势。企业聚集着一大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市场需要的新工艺、新技术,正是通过他们聪明的大脑、灵巧的双手才转化为新产品。学校能不能全心全意地依靠他们,企业能不能放心大胆地让他们为学生传授技能,是学生能否切实提高职业能力的关键,也是衡量校企合作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再次,校企合作可以充分发挥企业设施设备的优势。学校能不能把教学地点移到企业,企业愿不愿把生产车间(场地、设施、设备)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不仅是作为学生毕业前的综合实习基地,更重要的是作为经常性的实践教学基地,这是学生能否有效地提高职业能力的重要条件。如果学生有机会每隔一段时间到生产、服务第一线去,接受企业管理,接受岗位训练,和企业员工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切身体验严格的劳动纪律、一丝不苟的技术要求,感受劳动的艰辛、协作的价值和成功的快乐,那么学生就可以直接了解具体劳动岗位的技术要求,提高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更好地使毕业与就业接轨。

三、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建设方向

检验校企合作机制成效的关键在于学校培养学生的素质,我们只有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构建以“校企合作”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把素质教育、能力培养、技能训练放在教学首位。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校企合作的阻力相当大,有经济上的因素,有政策上的因素,也有观念上的因素。上述高职高专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办学模式还是表层,还需要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持续发展机制。职业教育和培训要想真正建立以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的高技能技术型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需要业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探索,特别是政府的支持。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新路,加快培养高技能技术型人才,为高职院校长期稳定发展做出贡献,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校企办学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