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天残梦从头说,都是词人未了心
——南社诗人金鹤翔生平及其诗词
2014-03-14王兴亮江苏科技大学江苏镇江212003
⊙王兴亮[江苏科技大学, 江苏 镇江 212003]
水天残梦从头说,都是词人未了心
——南社诗人金鹤翔生平及其诗词
⊙王兴亮[江苏科技大学, 江苏 镇江 212003]
金鹤翔是清末民初江苏常熟“虞社”著名诗人,加入著名爱国文人社团“南社”。他毕生为人幕宾,或者教授私塾,在长期云游四方和蛰居乡野之余,留下了大量诗词佳作,后学辑为《病鹤遗稿》梓行。诗词作品涵盖了“乡土风物”“交游羁旅”“吊亡忆旧”与“咏史伤时”“咏物言志”“题图品鉴”多个主题,文笔优美,内容丰富,具有较高欣赏价值。
南社 金鹤翔 诗词
金鹤翔,字幼香,别号病鹤,晚年以号行,清同治四年(1865)生于江苏常熟(今张家港金村)。他擅长诗词,民国初年,在常熟一带的诗坛名士中独领风骚,被推为常熟诗社“虞社”名誉社长;又曾加入以“排满革命”为宗旨的著名文人社团“南社”,入社号757号。金鹤翔著有《病鹤诗稿》《病鹤词稿》《西湖新旧梦》等多种著作,唯其一生不曾显赫,生平既不为后世学者所关注,诗词作品亦湮没无闻。本文对这位诗坛先贤的生平和著作做一简单介绍,以期抛砖引玉,不吝方家指正。
一、金鹤翔的生平与交游
金鹤翔生于耕读世家“,累世贫士”。高祖名坚,曾祖父金慎修。祖父金文瀛,祖母潘氏。父金廷桂(号石顽),为县诸生,教授乡里四十余年。弟金鹤,字叔远,晚号暗泾老人、箬帽山人,近代著名文学家。父子三人均以文才名于当世。
据文献记载,金鹤翔自幼就显不同凡儿的气质。幼年时期,他与其弟金鹤在父亲的教导下读书。六岁时入校塾,常熟汪县令前来视学,“见其姿貌异常儿,问为谁氏之子,塾师以其父名对”。十三岁,读完《四书》《五经》,表现出诗词天赋,以富于词采而闻名于同学。二十岁时参加苏州府试,知府拔其卷文为首等,选为府学廪膳生,颇有声誉。但是,或许是时运不济,他的科举之路却一直不顺,适值清室颠覆,社会动荡不安,遂不能得志,以授书为职终老。在“南社”数次的雅集中,都没有留下金鹤翔的活动记录,与他的特殊处境应该是有某种关联的。
金鹤翔为人充分体现了“孝友忠爱”的传统美德。他在家事奉后母极为孝顺,友人钱石生为此极力赞扬他的“友爱”品德。鹤翔、鹤兄弟情谊很深,鹤翔也非常喜爱和照顾自己这位极有才气的弟弟,二人年轻时“出入必偕文酒,留连不相舍”,曾经一同到西湖游览;在金鹤翔晚年,他又在常熟城中,距金鹤居宅不远外赁屋,筑“一角山楼”,兄弟时常切磋吟哦其中。有一件事可以反映出兄弟二人的关系:当年在金村时,一日无事,金鹤路过厨房,碰到金鹤翔的妻子石孺人正在做饭。石孺人见到金鹤进来,闲聊说:“昨日你父母说到分家的情况,你的哥哥不愿这样做,说:‘我怎能与自己的弟弟计较财产的多寡呢?’”金鹤翔的兄弟情谊极大地感染着金鹤,多年以后,他仍念念不忘这位亡兄的感情。金氏曾有族兄之子对其一位叔父说:“如果让我像您一样,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如果要想和鹤翔叔那样道德完美,就很难做到了。”由此可见,邻里宗亲对他的评价的确非常之高。
金鹤翔没有取得科举功名,家里比较贫困,因此在长达二十余年的时间里,他要么过着纯粹的耕读生活,要么四处奔走游食。他曾经长期寓居浙江,为人塾师,或者为人幕宾,以此赡养家庭。金鹤翔生性恬淡,为人和而不流,从不干名采誉,待人接物不卑不亢;对其尊重的人,则敬爱之,对其不屑之人,则婉言谢绝,谨守古君子应有的节操。他既有文才、节操,又喜欢交友,所以在他的身边围绕着很多读书人,他们“诗酒过从,至老而不倦”。据不完全统计,他所交结、往来最频繁而有名者,本地有黄人(摩西)、沈汝瑾(石友)、庞树柏(檗子)、孙景贤(龙尾);江山有刘子庚;绍兴有诸宗元(贞壮);淳安有邵瑞彭(次公),等等,皆为当时文艺界名流,而且多为“南社”“光复会”“同盟会”这类以“排满”“兴汉”为宗旨的社团组织成员。友人们评价说,金鹤翔立身于古代贤人伯夷、柳下惠之间,是优秀家风传承的结果。
金鹤翔中年以后身体多病,其前妻周氏劝慰说:“‘病鹤’之‘病’字上去一点,则‘无一点病’矣。”金鹤翔非常喜欢这句语意吉利而略带俏皮的话,此后题名,均去掉“病”字上的一点。周氏去世后,他更自署曰“鹤”。1927年,著名诗人、画家杨无恙曾为金病鹤画了一帧《鹤》的扇面以志纪念。杨氏为本地大族,杨无恙也是金鹤翔的表弟,杨家曾礼聘金鹤翔任杨无恙的塾师,杨无恙后来以诗出名,与金鹤翔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金鹤翔的《西湖新旧梦》写成后,也是杨无恙这位表弟兼学生为之醵资出版的。
1921年,金鹤翔从金村到常熟、邓尉交游,期间其父突然离世,他自此返家后便不再复出。1931年农历九月十四日早晨,金鹤翔因中风而突然离世,享年67岁。
二、金鹤翔的诗与词
《病鹤遗稿》诗稿四卷,词稿二卷。其中诗稿共收145首诗作,体裁多样,包括了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诗(句)、七言绝诗(句);词稿收121首词作,使用了一百余种词牌。无论是对格律的把握,还是对遣词、用典的驾驭,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准。②
从内容上看,金鹤翔的诗词大体上可以归类为“乡土风物”“交游羁旅”“吊亡忆旧”与“咏史伤时”“咏物言志”“题图品鉴”六个方面的内容。
“乡土风物”在金鹤翔的诗词创作中占了一定的比例。无论是家乡金村一带,还是常熟其他地区的风土,都是他创作的内容。描摹家乡的风物尤其细腻可爱,《山塘舟行》写了离金村不远的河阳山地区的秋收风光:
蟹簖才过又钓矶,江乡处处稻粱肥。但祈速了重阳讯,收获黄云趁晚晖。
渔人们下了蟹簖,收获了肥壮的螃蟹,又忙着垂钓鱼儿;河阳山周围的田野,处处稻黄蟹肥。农人们都希望重阳节的庙会早点过去,好抓紧时间去收割沉甸甸的稻穗!多美的一幅田园风光!
又如描写常熟风情的《北门》:
北门风味早秋凉,蕈子新鲜栗子香。
白玉笋鞭翡翠豆,银丝萝卜象牙姜。
鲈羹鸡片人嫌贵,薄酒清茶我惯尝。
野饭花灯本无用,醉归犹得趁斜阳。
菱塘西畔少尘轩,小憩闲亭问故源。
乘兴呼朋游竹径,看人飞马下山村。
女妆都结蜻蜓辫,樵担犹挑蟋蟀盆。
重过报慈桥下路,名园非昔久关门。
此诗共两首,第一首写初秋时节常熟北门外的各种小吃,第二首写忙于生计的人们熙熙攘攘、来往忙碌的景象,形象生动,清新可喜。钱仲联先生在《梦苕诗话》中评价此诗说:“裁对工巧,确是吾乡北郊风味。”
另外,《大雪后登福山城》《白茆竹枝词》《桃湾咏》等,都是重点描写常熟地区风貌的。而以虞山、尚湖为中心的各处美景,以及钱谦益、柳如是的晚明逸事,也是他作品的重要内容。
“交游羁旅”在金鹤翔诗词中占了很大的篇幅。从内容看,金鹤翔到过上海、南京,长期羁旅于浙江。由于他没能取得科举功名,不得不以塾师为职业来赡养家庭,“越中惯流寓”(题严绎如先生《括苍看山图》),“终岁苦行役”(《古虞于舟中写〈当湖归棹图〉,依原韵》)。杭州一带是他长期活动的地区,因此,在杭州西湖及其周围各地,都有他探友访幽的足迹。西湖、孤山、双堤、烟霞洞以及周边的天台山、会稽禹庙、兰亭、右军祠等等,也都成为他创作的主题;与友人的唱和更是交游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流寓他乡,当听到乡音时,自然倍感亲切。如《杭州遇孙纪芝》:
漫道湖山胜故乡,尚湖虾菜四时香。
好随闲鹤同归去,话到桑麻味最长。
长期羁旅在外,挥之不去的乡愁使他倍感焦虑。《到家》一诗,反映了他的这种心情:
一秋看遍越中山,人似江潮去复还。
潘鬓渐凋游已倦,月明如旧照松关。
人生至痛者,莫过于亲友的亡故。“吊亡忆旧”是金鹤翔诗词中一个沉重的话题。《悼亡》《吊友人》《挽归陇西长姑》《怀章慰农》《哭味梅弟》《哭季辛庐同学》《哭徐芥龛》等,都饱含了对亡人的怀念。
《悼亡》包含三首诗,分别悼念自己的先母与亡妻:
廿年门内见沧桑,陟屺诗存总断肠。
灯火儿时荧破屋,风尘游倦剩空囊。
话到我家今昔事,妇姑同辙太悲凉。
已嗟乳燕声惊梦,忍听离鸾曲上弦。
拼醉赖藏无事酒,营斋难仗卖文钱。
买山偕隐成虚约,待把梅花种墓田。
平昔哀言亦惯听,最难临死复丁宁。
世乱明知生亦赘,情长莫怨鬼无灵。
欲言未竟声难辨,童稚何知尚涕零。
关于图的点可区别全染色已进行了许多研究[1-4]。文献[5]探讨了完全图、完全二部图K2,n、星、轮、扇、路和圈的VDET染色;文献[6]得出了mC3和mC4的VDET色数;文献[7-9]完全讨论了完全二部图K3,n,K4,n,K5,n的VDET染色;文献[10]部分讨论了完全二部图K7,n的VDET染色。本文主要讨论K10,n(10≤n≤90)的VDET染色并且得到了K10,n的VDET色数。
从作者对这首诗所作自注看来,金鹤翔的生母在他十二岁时撒手人世,年仅三十八岁;令人悲悯的是,金鹤翔的妻子也遭受了同样的命运,弃世时三十八岁,留下了十二岁的牵衣稚子。这三首诗沉痛悼念了两位早亡人。诗人二十余年来“风尘游倦剩空囊”,他在妻子生前所做的“营斋买山”的承诺也永远地成了“虚约”,诗人对此无比自责,发出了“生亦赘”的呐喊,读之令人块垒在胸,难以释怀。
“咏史伤时”是《病鹤遗稿》颇有特色的一个主题。金鹤翔虽然在前清时期没能取得科举功名,甚至还参加了以“排清兴汉”为宗旨的“南社”,与其交游的很多挚友中,很多都加入了“南社”,有的甚至是“同盟会”成员,这或许能反映出他的某种政治取向。但是,清末民初的代际转换,政权变动的地覆天翻,政治势力的明争暗斗,社会思潮的激荡涌动,这一切都令时人感到手足无措。或许因此之故,在其作品中,并没有表现出作者对前清统治的明显反感。“锦绣江山犹破碎,人间何物可长春”(《胆瓶养蜡梅,水冻破之》),这个令人彷徨的时代,使他陷入了“入门思旧侣,出户畏新人”的思想困境(《甲子岁朝春》)。
《病鹤遗稿》中有不少这类描写当下社会的诗词作品。《同江、吕两君登雨花台》感叹了太平天国在南京的苦战,《隆裕太后挽词》对隆裕宣布清室退位及其去世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同情,《金陵春感》《感事》《秋感》《顷刻》《吊洹上》《残冬感事》等诗则分别描述了民国初年的政治变更、袁世凯的上台及其权力崩溃、张勋复辟等等重要历史大事。比如《顷刻》一诗这样写道:
顷刻夔龙集凤池,风扶宝座引朝仪。
黄旗自展堂堂陈,白水空要旦旦辞。
既有丹心倾故主,岂无碧血殉当时。
荣名天位同归尽,让与平淮树好碑。
袁氏武力镇压革命党,威吓利诱,逼退清室,坐收渔翁之利;后又唆使手下“劝进鸿文累万封”(《吊洹上》),最后“拥立”自己称帝,暴露了他乱世枭雄的丑恶嘴脸。
“咏物言志”是中国文人表达人生目标的重要方式,金鹤翔恪守着“穷则独善其身”的古老信条。他所写的一些咏物诗词,都蕴含了一种人生价值取向的意味。《红秋葵》《锦绣堆》《咏芦花鞋》《摸鱼子蚕豆》等诗,就是他“咏物言志”的作品。《红秋葵》这样写道:
嘉卉何年出故宫,泪痕洒作杜鹃红。
丹心无处堪倾向,沉灭秋阶露草中。
昔日宫中的红秋葵,现在流入到寻常百姓家,恰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读之顿生黍离麦秀之感,铜驼荆棘之慨。
再看《咏芦花鞋》:
人生被体服,贵贱不一致。
四季递更易,何况换时世。
冷暖各适宜,创制任我意。
桐帽不足奇,荷裳亦何异。
山居称芒鞋,惯踏渔樵地。
试之却奇温,不逊木棉絮。
本无橐橐声,蹒跚成野趣。
不登白玉堂,不上花砖路。
乌靴谢旧朋,革履惭高步。
岁寒交不渝,伴我踏冰去。
芦花鞋“出身”微贱,却有着棉花般的温暖,对普通百姓而言更为实惠,因此也更令人亲近;乌靴革履,就像那些峨冠博带的达官贵人,只能让朋友们敬而远之。作者这首诗热情歌颂了芦花鞋“岁寒交不渝”的品格。在《破琴歌》一诗中,作者表达了对“破琴”的同情:“奇才不逢真赏识,炫能求售知不屑。”最后说:“人为破琴惜,我为破琴歌,有才不用古来多。君不见焦桐三尺世所宝,知音不遇终枯槁。而今心灰弦绝存此身,常悬破壁全其真。”这些诗句,无疑表达了作者的某种人生追求。
《病鹤遗稿》还收有一些“题图品鉴”一类的诗词,比如《题孙龙尾诗词遗稿》、《题缪文贞会试卷》(东林党人缪昌期)、《题松禅先生》(翁同)、《蒋耐斋先生〈吟梅图〉》等等。这类作品除了少数应景创作的文人诗之外,也颇多弦外之音。
国学大师钱仲联曾经评价说,金鹤翔的诗“倚声当家,诗饶韵味”“,七律最工”,并且对其中若干首诗给予了很高的赞誉。③金鹤评价其兄的诗词内容,则认为其民国以后所作“皆颓丧偃蹇,郁郁不得志之余,诗人傥不宜如是”,大概也是比较公允的。金鹤翔的诗词,既是他独特人生体验的结果,也是那个动荡时代的深刻写照。
① “燕谷老人”指张鸿(1867—1941),字隐南,号菊隐(隐),江苏常熟人,光绪三十年(1904)进士,历任内阁中书、户部主事、外务部郎中、记名御史等。光绪三十二年(1906)后,出任驻日本长崎、神户及朝鲜仁川领事。民国五年(1916)返回故里,曾任县立图书馆馆长等职。抗日战争期间,寓居上海,民国三十年(1941)病逝。擅文学,工书画,兼通英、法、日语。他是翁同的侄婿,也是《续孽海花》的作者。
② 《病鹤遗稿》中所收的几首词有缺字的现象,可能是当时编订时的疏漏。
③ 钱仲联:《梦苕庵诗话》,第189条。收于张寅彭主编:《民国诗话丛编》(第六册),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
作 者:王兴亮,历史学博士,江苏科技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明清文化史,教育史。
编 辑:杜碧媛 E-mail:dubiyuan@163.com
本文系2014年江苏省张家港市级社科应用研究课题“张家港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在地方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运用研究”(课题号2014B2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