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爱莲说》的现代反思

2014-03-14黄晓辉重庆市凤鸣山中学重庆400037

名作欣赏 2014年26期
关键词:爱莲说气节世人

⊙黄晓辉[重庆市凤鸣山中学, 重庆 400037]

⊙周兴柳[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小学, 重庆 400030]

谈起莲花,不少人会想起朱自清笔下《荷塘月色》中笼罩在乳白色月光下的婀娜多姿的荷花;会想起“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中采莲女丰收的欢愉;还会想起“山有木兮木有枝,心乐君兮君不知”的采莲女暗恋着一位公子的甜蜜与苦涩;而我想起的却是以莲比君子的《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不管是水里还是陆地上,惹人喜爱的草木开出来的花朵都太多太多了,如百合的娇羞,玫瑰的艳丽,水仙的小巧,映山红的艳丽,梅花的坚韧,等等。但是世间,不可爱者也是甚蕃,如不诚信的品德,黑心的坑骗,以及黑暗的人心。

“晋陶渊明独爱菊。”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唯独只爱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寄情田园生活的诗人爱的是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的气节。林花春红,爱的是争芳斗艳,菊不爱争艳,唯爱的不过是秋天,一个春花夏繁都不钟爱的季节,却可以跟红彤彤的果实微笑,与田地里的稻香窃窃私语。隐逸是一种简单的日子,就拿现在来说,多少人都想过简单的生活,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什么拿得起,什么该放弃,什么事情不需要计较,什么东西需要宽容,这些在隐逸的生活中都要处理得恰如其分,唯其如此才可以过一个隐蔽而安逸的生活。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李唐迎来的是盛世,李氏掌权者普遍爱牡丹,是的,牡丹大气、雍容华贵,对盛世最好的代表莫过于牡丹。就连“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玉环也爱极了牡丹。统治者爱牡丹,就会有人想要讨好统治者,附和爱牡丹,下层就可以靠种牡丹、卖牡丹来养家糊口。所以下层也爱牡丹,养家糊口是大事,没有比生存更加重要的事情了,所以靠牡丹换来金钱,总是可以带给你无数的欢愉,有谁不爱呢?况且盛世唐朝经济高度繁荣,路不拾遗,一片富贵的景象,所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而我却唯独喜欢莲花,在淤泥之中生长却丝毫没有被淤泥的污浊所沾染,出水后得到清涟的洗濯却丝毫不妖艳。莲花在淤泥之中生长,却没有开出黑糊糊的花,反倒是高贵冷艳,她的气质惊艳了群花,她的芬芳给夏天的风带来了清凉。她像涅 一般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得到了清涟的洗濯,却依旧不骄不躁,冷艳沉稳得恰到好处。自古以来,文人大多清高,宁愿不事权贵,也不愿意放低自己的尊严,有庄子垂钓,乐在逍遥;有嵇康抚琴,广陵绝散;有王冕不羁,穷极快乐。他们的气节是绝对不允许他们向权贵低头的。他们跟牡丹不一样,不爱富贵,但爱尊严。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大家都见过荷花的样子,一根长长的根茎支撑着一朵白色或红色的花朵,内心通达,外表正直,没有多余的枝蔓。树是不能长得中通外直的,它在环境的变换中改变着自己,试图以长久的方式久久地存活于世。在这个存活的过程中,它也依靠它的枝蔓,来扩充自己的势力,让自己越来越高,越来越大,最后以一种庞大魁梧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眼中。就像古代家族势力,家族联姻,势力蔓延,然后谋求稳固。但莲花却不,不管环境多么恶劣,都不要以曲意逢迎、卑躬屈膝来降低自己的尊严。没有什么环境是需要自己放低一切气节来适应的,也没有什么势力是需要改变自己来扩充的,于是当冷风来,树可以舍弃枝繁叶茂来撑过一个严寒的冬天,但荷却因不愿意屈服改变而牺牲了自己,牺牲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牺牲气节。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荷花的芳香飘得越远就越能让人感到清新,“亭亭”非“婷婷”,就说明荷花并不是以一种姑娘娇羞的姿态在水中伫立,而是笔直的,像一个君子一般。试问,世上有几种花,“香远益清”更“亭亭净植”呢?能如此的,除荷花而无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远远地观赏荷花的美丽却不能够在近处轻曼地玩弄它。花本身是用来供人观赏的,一旦变得可以让人很轻浮地去接近,就变成了一种讨好的方式。所以荷花选择生活在池塘里,独自与满塘田田的叶子做伴,绝不轻易去讨好观赏的人。它本来也可以做到,像养在家里的小花朵一样,在睁眼伸懒腰之间就对主人万般讨好,但它是君子,所以,做不到。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在我看来,菊花是属于花中最隐逸的。之所以说菊花是隐逸的,一来它不与群花争艳,二来它不在显眼处开放,三来此花没有与其他花一样的芬芳清香,四来开尽便无花。它更像一个种地的农民,在春天里播种,没有心情去在意争芳斗艳,在夏天里耕耘,没有时间去观察美好的绿树红花,唯有在收获的秋天,才见脸上欣慰的喜悦。它朴实美好,与世无争,却很难被人记起。没有多少人是在意农民的,就像菊花生长在田野里、山坡上,却不起眼,不惹人注意。所以说菊花是花中的隐逸者。

“牡丹者,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代表的是雍容华贵,唐朝迎来盛世,经济高度发达。所以唐朝的每个人都爱它。我想人始终逃不过的就是世俗,每一个人都在争夺一份粮食,争夺一份金钱中变得世俗,买得起牡丹养得起牡丹的人令人羡慕,物质是人们的财主。买不起、种不起的却也争着去观赏,企图每一次观赏都能给人带来富贵的兆头。

“莲,花之君子者也。”莲花像君子一样。昔有屈原身着荷依,不愿意与世同流合污,“世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中国有句话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绝对不是你我就可以说得清的。没有几个人可以像荷花一样中通外直,内外一致。官场深深深几许,要的不是莲花的气节,而是树的庞大生枝。商场要的不是君子,而是尔虞我诈的能力。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世人对于菊花的喜爱,从陶渊明以后便很少听说了。菊没有高贵冷艳的气质,没有雍容华贵的容貌,仅有的是山间闲情逸致的随意。想要讨得人的欢心哪有这么容易呢?陶渊明不也是在回归田园才得以发现菊花的隐逸吗?估计陶渊明在回归的时候,就已经领悟到这世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矣”。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于牡丹的喜爱,似乎才是最适合大众的。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富贵梦,而牡丹却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世人对于富贵的喜爱,我想世人都是愿意爱牡丹的,就像没有人愿意拒绝富贵一样。世人对富贵的追求是从古至今都没有放弃的,即使牡丹仅仅只是一个富贵的象征,但是谁都不愿意拒绝富贵。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与陶渊明爱菊花不一样,我爱的是莲花的气度与节操;与苏轼“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不一样,我爱的是莲花的不蔓不枝;与世人甚爱牡丹的雍容华贵不一样,我爱的是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但是世间像我这么喜爱莲花的,又有几个人呢?

文章首先从世间万物之中选取了菊花、牡丹、莲花三个事物,从人们对这三者的喜爱与赞美得出了“爱菊者,陶后鲜有闻;牡丹者,宜乎众矣;爱莲者,同予者何人”的结论。莲花比喻君子,也许是作者对自己人生气节的一个最高要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那么在现代这个社会,这篇文章又能给我们带来一些什么样的思考呢?

时代的进步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不是那么纯洁,他们也许在表面上对你嘻嘻哈哈,毕恭毕敬,但是背地里却时常重伤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心竟变得如此复杂?遇见单纯的就使劲儿骗,难道仅仅是为了追求金钱就能够把自己的本性给忘记吗?孟子曰:“人之初,性本善。”社会的大熔炉难道就可以把我们最初的善良磨得一点儿都不剩吗?人已经许久许久不能像莲花一样,那么“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了。今天再一次读到周敦颐的《爱莲说》,我想起了帕斯卡尔说的一句话:“人是一颗会思考的芦苇。”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呢?

[1]郭初阳.《爱莲说》:出水妙善[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1(1).

[2]张发祥,田晗.莲说“心”语[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9).

猜你喜欢

爱莲说气节世人
互动平台
《爱莲说》微课教学设计
竹外疏花
何赛飞:世人都想收藏你的美丽
周敦颐《爱莲说》创作说明
关于“气节”
绍兴市上虞区夏丏尊小学
世人谓我念长安
世人谓我恋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