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满怀离索中的艺术美

2014-03-14周锋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王实甫崔莺莺长亭

周锋

《西厢记》被誉为一流作品、古代诗剧的范本,其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血肉丰满的人物。从艺术角度分析,《长亭送别》一段最为精妙。文章景中有别、别中有情、情中有景,真正做到了浑然天成。

一、写景入目

生动的场景需要生动的形象与典型意象。《长亭送别》将落叶之秋描写得淋漓尽致。从开篇寥寥二十余字,便可见状秋艺术技巧炉火纯青。“碧云天,黄花地”已经让读者联想到了色彩绚丽黄花遍地的情韵,明确了时间地点,也为下文奠定了情感基调。随后北雁南飞,连大雁都飞走了,那楼中的家人又怎么能做到雁字回时的大圆满呢?这种写作手法表面上看似乎十分粗疏,但细加咀嚼便会发现其意蕴深远。“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将男女主人公的一次离别变成了天下有情人的离别。语言色彩浓厚,言辞精准让王实甫在秋词中拥有了卓越的地位。

二、别事如出其口

在《长亭送别》中,崔莺莺的复杂心理是文本的一大特色。从起初的赖简之变就可以看到她内心的重重矛盾,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压迫下,送爱人进京赶考,心情是十分复杂的。

1.怀念往昔的恩爱

崔莺莺遭受离别之苦的源头在《赴约》和《酬简》。当面对爱人离别时不禁有了不思量自难忘的幸福苦楚。失去以前,过往的甜蜜回忆最让人难以割舍。

2.期盼此刻的相亲

往事已矣,早已经成为过去。崔莺莺难免有些期待此时的相偎相依,有心举案齐眉,又盼疏林挂斜晖。这样的心态道尽了相见时难别亦难,何处锁雕鞍的无奈。

3.掩饰自身情感

作为相府千金,无论如何缠绵于情,表面上也不得不自重。生怕别人知道她独自落泪,作者将女子柔肠描绘得淋漓尽致。

4.设想以后的生活

此时此刻,情郎就要离去。等待崔莺莺的只有食之无味的艰难日子。

5.否定离别的原因

离别的痛苦让崔莺莺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原因,并对离别的原因进行了反驳。原因无非就是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这就导致崔莺莺有了违抗父母之命的东西,叮嘱张生不论得不得官都快些回来。这也是崔莺莺只慕鸳鸯不慕仙的执着,也是其感情最为耀眼的地方。

6.挂念远行的情郎

在分手离别时,崔莺莺还不忘叮嘱张生注意保重身体。一字一句都显得情真意切,道尽了女主人公无论多么怨恨世事都坦然面对现实,也外显出对爱人生活细节关心的情意。

7.忧虑爱情前途

从古至今,女人都反对一夫多妻。爱情来临了可以是山盟海誓,可分别后采得野花也不是不可能的。如果张生休妻再娶,崔莺莺就会遭受到前途与爱情的双重打击。因此,在文中,崔莺莺最后叮嘱张生,如果见到了他乡有美丽的花草,再也不要像在此地般留恋着不肯离去。

如此复杂地勾勒崔莺莺的心情,足以看到作者手法之巧妙。在古代文学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但在唐宋两代表现为片段形式,直到元朝,女子形象才更加鲜活起来。

三、沁人心扉的愁情

若要制造出浑然天成的意境,就不得不在情上下功夫,《长亭送别》真正做到了黯然销魂。王实甫在写情之时面对两个难题:既浓又要有新意。作者运用典故与反复解决了这个问题。

《长亭送别》对哭泣的描写十分巧妙,有七处使用了泪字,那么,连珠般落泪会不会让人觉得十分做作呢?在开篇,王实甫写道:“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已经鲜明地点明了主题,之后的叠叠泪、泪汪汪等又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眼泪之多以及欲诉还休的情态,而且在首尾照应的同时又用了《拾遗记》中的典故,写出了崔莺莺“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的娇楚姿态。以泪开始以泪结束,将崔莺莺对张生的留恋,对爱情的忧愁凝结成凄凉,但又不失惊艳。这种细节也让读者见识到了大家的创作水平。

而说到用典,王实甫真正做到了无匠气却优美工整。如“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道尽了倾世缠绵,“未饮先醉”又平添了愤慨,《诗经》中的离别又让人的眼前不禁浮现出崔莺莺形单影只的背影,在收尾处,源于李清照的诗词又让这股愁情变得更广、更重。王实甫成功地使用了用典与反复两种艺术手法,构建了让人叹为观止的巨作。同时又以一首散曲《别情》为《长亭送别》做了补充。为读者搭建一座迷人的语言艺术殿堂的同时,也成就了读者与中国古代文人的心灵对话和情感交流。

综上所述,作为古代文学戏剧的奇葩、元杂剧的璀璨明珠,《长亭送别》以如花间美人一样的词汇,成为脍炙人口的巨作。无论写景状物还是人物情态,以及精彩纷呈的语言修辞,都吸引无数人为之细细品读。

作者单位:江苏省黄桥中学(225411)

猜你喜欢

王实甫崔莺莺长亭
浅谈《西厢记》匠心独运的戏剧冲突
望月
浅谈苏州弹词改编本《西厢记》
原版崔莺莺,被渣男辜负的可怜人
一字一词总关情
——从曲中的副词分析崔莺莺的情感
木槿花西月锦绣
《西厢记》艺术管窥
《长亭送别》的心理描写
长亭外,十里酒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