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的策略
2014-03-14杨素玲
杨素玲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工具性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即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可是说到语文应用中的作文问题,不少学生就感到头疼,写出的文章惨不忍睹,不是语言干瘪乏味,就是结构七零八散,甚至是内容选材偏离主题要求。
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有鲜明突出的中心思想,有流利顺畅的语句和精准的词汇,有连贯的排列和合理的逻辑顺序。但写作教学定位的偏失,写作理论指导的脱节,致使学生作文充斥着虚情假意,少了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毫无个性可言。为此,本文试图打破阅读课和作文课的界限,将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使学生从课本上找到可以借鉴模仿的写作范本,进而来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从优美的词句走向习作
优秀文章源于阅读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泉涌。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每篇选编入册的课文都有其独到之处,有值得学生去揣摩吸收写作技巧的地方。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这块肥沃的土壤,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写作。
例如《孔乙己》一文,用极具概括力的细节描写,刻画了孔乙己迂腐的性格和不幸的遭遇,尤其对孔乙己出场时的肖像描写,虽然只是寥寥几笔,但只要细心品析,便能使人物神情毕肖,活灵活现。学习完课文后,笔者要求学生像所学课文中一样运用细节描写来修改一些语句,采用“细节显情”法,或“氛围渲染”法,通过对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等的特写,收到细微之处显真情的效果。如:“表姐端起碗,夹了豆芽菜送到嘴边,张开嘴巴,又迅速合上,不慌不忙地嚼着食物”,有学生改文如下:“表姐小心翼翼地端起碗,轻轻地夹了几根豆芽菜,稳稳地送到嘴边,腼腆地张嘴又合上,不慌不忙地嚼着食物”。在这一段描写淑女就餐的片段上,适当加上细节化的处理,就能自然地表达出真实情感,效果大有不同。
二、从典型的段落走向习作
段落是文章的基本单位之一。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文章的某些片段特点进行作文。尤其对于写作基础不好的学生,更应积极提倡借鉴或模仿好的范文片段,并且在将这些闪光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的同时形成具有个性特点的东西,这样才能逐渐培养自己的文风,逐步提高作文能力。
例如讲《理想》一文,笔者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仿照课文中的语句来作文。有学生根据文中“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仿写了如下语句:“爱心是风,吹遍每个角落;爱心是云,点缀整片天空;爱心是雨,滋润大地万物;爱心是树,为你撑起一片绿阴”。再如《海滨仲夏夜》一文,作者使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准确再现了景物特点,比如把晚霞比做火焰,把波浪上的晃动着、闪烁着的灯光比做流动着的珍珠等。有学生在写《我最难忘的一件事》的作文时就根据文中第三段进行了仿写:“心被触动了,眼眶中的泪水越来越多。而父亲额头上闪着莹莹的光的汗珠也滴落了下来,尤其是附在双鬓白发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滑下,滴落,像是沁人心脾的甘泉,和那饱经沧桑、细密如网的皱纹一样震动着我的全身,那么温暖、甜密”。模仿,使学生有的放矢,写作变得更加简单。只要能坚持鼓励和指导学生进行仿写,每周仿写一小节,每月仿写一篇,坚持一段时间学生一定会有所进步。
三、从成功的布局走向习作
作文有它的特殊性,一篇文章,作者必须亲身经历构思、谋篇、起草、修改等创作的一系列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些优秀的适合模仿的文学作品进行模仿,让学生在模仿中掌握文章结构的知识,懂得各种文体安排结构的一般规律,这样才能使文章合乎逻辑、有血有肉、言之有物。
例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全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即使文章没有华丽的语言,却处处流露出作者深深的赞美之情,这种写景散文的创作手法是值得学生学习的。朱自清的《春》,文章结构严谨精美,作者先总写春天,继而又分几个方面细细描写,最后又总写,收束全文,画龙点睛。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再如《我的叔叔于勒》,采取了大起大落、大开大合的手法,构思心颖、布局谋篇独具匠心,使得故事情节波澜起伏、跌宕曲折,给读者以强烈的感受。这依然值得我们学习。
四、从故事的结局走向习作
想象是作文的翅膀,对所学课文进行续写或改写,是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能力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熟读原文的基础上,依据原文作延伸,进行创造性的续写或改写,不仅能给学生提供叙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还能让学生在课后小练笔中提高习作水平。
例如在学习完《皇帝的新装》一文后,笔者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对课文进行续写。对于学生们五花八门的新奇想法,笔者都顺其自然,至于学生写什么、怎么写,不做过高要求,尽量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天地。有的学生说皇帝最后斩了那几个骗子。有的学生写皇帝回到皇宫后龙颜大怒,立即派人追捕骗子,但已人去楼空,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还有的学生说皇帝放逐了织师,并开始专心治理国家。对学生各种各样的续写结局,笔者都给予了肯定。学生的习作一旦被认可,就会对练笔产生强烈的兴趣,从而乐于写作。
五、从读后的感慨走向习作
莎士比亚曾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篇文章,同样一个问题,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看法。因此,教师可以在学完一篇课文后,指导学生把心得或体会写下来,它可以是摘抄、议论,也可以是抒情、描绘。这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消化所学的知识,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习作水平。
例如学习完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有学生在读后感中这样写道:“这个在生活中太容易让人疏忽的“背影”却成了朱自清文中描写的焦点,从小小的背影中映衬了大大的父爱。我以后在习作中也要学会观察,明白在生活中,一个人物、一句话、一段回忆、一个场景等,都可以成为作文的契机,只要能懂得观察,细微之处就能显真情”。该生认识到自己只要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即使是很平凡的事情,也可以成为很好的题材。
总之,语文的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是相互依托、相辅相成的,特别是阅读和写作,可以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在一起。我们语文教师应大胆地探索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借助阅读、仿写练好写作基本功,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从而使学生阅读和写作功底两不误,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沛县鹿楼中学(22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