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2014-03-13马应仓
【摘要】基于新课程理念,文章从目前作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两方面存在的问题着手,提出了改进作文教学现状的几点思考:作文教学应创设适应学生写作的时空环境,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能够积极自主地去体验角色,绽放个性。
【关键词】作文教学;回归生活; 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但是目前作文教学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一、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題
1.重视作文知识教学而轻视文章内涵。
即教师把“作文看成是一种技巧而不是一种能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刻意追求写作技巧,往往从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呼应、如何交待、如何照应、如何结尾等方面给予指导,忽视作文内涵,导致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缺乏真情实感。
2.重视文学性而忽视实用性。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重视辞藻的华丽和语言的精美,刻意追求立意标准,而忽视学生作文的实用性,导致学生在作文时,编造脱离实际的成人化语言。譬如,在我校2012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中期考试中,要求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大部分同学不能广泛地理解“幸福”的概念,都千篇一律地写成了说理性的文章,没有一点实用价值。
3.作文评价标准和手段不合理,呆板守旧,不灵活。
教师过高的看重作文内容的思想性,作文评价起点高,评价模式单一、守旧、不合理。这种评价标准往往会打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抑制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二)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1.写作思维定式化,写法划一。
主要表现在学生用某种划一的模式去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或生搬硬套、无所用心;或东拼西凑、移花接木。写作对学生来说只是一种“公式化”的填词任务,学生写出来的作文都有着相同的框架。
2.写作内容虚假,意义拔高。
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积累和生活经验,“无米下锅”。因此学生在作文中往往唱高调,写作与生活脱离联系,题材虚假而无法具体、生动地表达生活的灵气。于是学生的作文“优秀”者则虚情假意,往往以华丽的词章来掩饰生活理解上的贫乏,真正能反映丰富多彩生活的文章可谓凤毛麟角。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多角度的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并力求有创意的表达真情实感。
二、优化作文教学过程,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一)作文教学应创设适应学生写作的时空环境
1.给学生鲜活的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要因为教室的一扇门,而把学生与外界隔绝开来。”作文教学的真谛在于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写大自然的美丽与淳朴,写人间亲情的冷暖与关怀,领悟生活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从而使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得到培养与提高。教师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身边所关心的事情做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觉得写作是多么的亲切自然和趣味无穷,从而使学生乐于写作,勇于写作。
2.给学生亲自实践的机会。
“生活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昼夜不息。”(叶圣陶)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要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和对生活的心领神会。而目前的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格式划一,缺乏真情实感。因此写作教学应给学生亲自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这样,学生在写作时,既有春日草地上的嬉戏,夏日的垂钓,秋日里的放风筝,冬日里的堆雪人、打雪仗;又有人际间的真亲与关怀,生活的艰辛与快乐,以及民俗文化的美丽与淳朴。学生能够在作文的过程中,“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真情实感。”其最后效果是学生不仅可以“有米下锅”。还会引起学生对生活与人生的倾诉,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能够积极自主地去体验角色,绽放个性
1.创设富有童趣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积累生活经验。
新课程非常强调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能够创设富有童趣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生活,从而培养与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
(1)生活中找情趣。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捕捉生活中的小浪花,领悟文章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用心灵和思想说话,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2)训练中找兴趣。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好奇心,我们可以多角度多渠道地设计一些辩论赛、专题讲座等活动,让学生能在活动训练中积累写作素材,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3)命题上找乐趣。鼓励学生自选题目,突破传统命题作文在学生兴趣爱好和生活积累上的不一致,设计贴近生活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对写作的热情,让学生乐而为之,调动一切内部需求,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挖掘平淡生活中的亮点,激发学生写作的灵感。
作文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在平常的学生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狭小空间内寻找真善美,寻找人的高尚品质。比如,这学期我所任八年级6班的数学老师带病为学生上课,于是我让学生以“感谢”为话题,给他们的数学老师写一封信,发现学生不但有东西可写,而且写出了真情实感。因此,在学生的作文教学中,挖掘学生熟悉的平淡生活中的闪光点,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灵感。这方面我们的语文课本中呈有大量的散文可供教师和学生借鉴。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朱自清的《背影》、张洁的《挖荠菜》等。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课本中挖掘和自身贴近的生活,并认真观察自己现有的生活,寻找生活中的亮点,我想学生是可以写出富有生活情趣的好文章的。
作者简介:马应仓,男,甘肃省会宁人,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学。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