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国际贸易双语教学的PBL教学模式实践

2014-03-13沈飞吴伟英梁媛媛

现代商贸工业 2014年3期

沈飞 吴伟英 梁媛媛

作者简介:沈飞(1982-),男,浙江绍兴人,硕士,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商贸教研室主任,国际商务营销师,研究方向:商贸专业教学。

摘 要:随着中国入世后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用人单位对具备运用外语进行专业化的国际贸易沟通和业务办理能力的双技能人才需求缺口日益扩大,然而我国高校国际贸易课程双语教学尚存在融合度较低的问题。基于现有研究分析,阐述了利用PBL模式进行高校国贸课程双语教学实践的可行性,并提出优化基于PBL的双语课程体系实践的对策。

关键词:PBL;国际贸易课程;双语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3015301

1 国内外研究综述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即问题中心教学法,首先,由加拿大McMaster大学引入医学教育。

关于PBL教学方法的国际贸易课程运用方面的研究,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针对PBL方法的教育应用及其实践验证。陈秀春比对分析了传统教学方法与PBL双语教学的作用,而陈红蕾则结合当前我国高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阶段化特征,黄冬明、聂振雯等人则主张认为PBL能有效改善学习主体的能动创新力,并对于教学目标的更高层次实现带来结合性的教育意义。

关于双语教学的教学实践应用,旷芸、梁宗经、刘海燕则在充分分析国贸专业课双语教学可行性基础上,提出结合商务单证、外贸函电以及报关报检实务等国际贸易实操流程,进行双语教学的建议。

现有研究针对结PBL的国际贸易课程双语教学实现条件、实施方法与评价并未有深入研究。可见,以结合市场角度确立高校国际贸易课程双语教学的需求现实性和实践实效性,进而实施基于PBL的国际贸易课程双语教学对于高校的经贸类课程教学探索,及其专业人才的多元化能力培养具有典型的进步意义。

2 高校国际贸易双语实践教学发展现状

本研究在前期通过校企合作企业问调、实习学生实习调查等方式,笔者组织进行了周边区域企业针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双语实践运用能力反馈调查,调查显示,各企业针对该类人才的专业技能需求排序占比为,语言沟通谈判及书面撰写能力要求占比为71.3%;利用语言技能及进行基本的单证实务操作占到35.4%;具备用外语进行独立国际贸易业务完成的占到83.1%,可见当前企业对于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双语运用及应用技能要求贯穿整个国家贸易流程,故而对于当前院校,将国际贸易各课程涉及原理、技能技巧進行与外语的渗透融入,进而开展双语教学及专门人才培养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

而目前我国部分院校专业课双语教学仅停留于课内的简单双语交流或内容叠加、部分专业课程的专业词汇、语法的语言课程方式讲授;或利用专业学生的课外实践进行业务流程的双语运用仿真学习,部分院校采取两专业相互增设课程的初步尝试,但总体而言在实质上有注重语言在专业领域方向的单纯累积或专业知识、技能习得中的语言拓展等教学不融合的“线性推进”倾向。

3 高校国际贸易实施基于PBL的双语实践教学体系发展对策

首先,在具体的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尝试以国际贸易产业、行业的人才需求细化国贸贸易课程双语教学的授课计划、目标和教学细节。

其次,以市场需求为纲制定双语学习的问题设置、对应的解决方案与项目、专业化术语和行业化解决办法中的双语知识信息与能力要求,辩证地扬弃以往国际贸易课程中双语“满堂灌”式的纯粹翻译、口译形式,结合国际贸易行业所需外语,以多种资源形式在PBL模式下以双语的教学系统予以集成,并在反复的实证验证和教学实践中提升国际贸易双语教学水平和相应的专业人才培养实效。

最后,基于课堂教学实践的传统PBL两阶段问题设计,着力从教学模式与实践应用教学方法入手,进行了充分结合PBL模式的数据流图(Data Flow Diagram,DFD)框架的国际贸易课程专业化教学大纲、教学过程的问题设计等内容设置,并结合运用演绎推理思路,归纳针提供对于针对于当今市场与社会行业人才需求的及高校国际贸易教学实践的PBL双语教学的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康·德·乌申斯基著,张佩珍等译.人是教育的对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孙旭.高职高专国际贸易专业技能培养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08,(9):2627.

[3]陆国红.KAS模式下涉外商务专业项目综合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