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学先问在课前,事半功倍学课文——小语“问导先学卡”的使用尝试及思考

2014-03-13浙江省金华市秋滨小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14年1期
关键词:夜莺游击队先学

方 莉(浙江省金华市秋滨小学)

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课堂教学研究更趋理性,视角纷纷转向学生的学习,希望通过学习方式的改变来提升教学实效,“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日益成为其核心指导思想.《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学习,寻找到合适的载体,既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又激发其学习主动性,达成《课标》要求呢?我尝试以“问导先学卡”为媒介,进行导学设计.实践证明,在学习一篇新课文前,让学生完成“问导先学卡”,老师通过批阅进行学情分析,收集信息,再使备课、上课实现因教材、因学生施教,可大幅提高课堂有效性.

一、“先学先得”,公开学生已知的秘密.

“问导先学卡”第一板块是“先学先得”.“先学先得”是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预先学习,写下“先学收获”.这“先学收获”涵盖字词、文句等方面,还可以着眼全文,把预先通学全文得到的感悟、感受在这个板块中变成白纸黑字.

这一板块除了让学生的先学得以“倾诉”,最真实地“公开”学生的已知,更是老师确定“后教”的重要凭借,是“定教”的起点.

教学新课文前,老师通过对全班“先学卡”的阅读,不仅可以了解学生个体对新课文的具体认知起点,还可以宏观把握整体“学情”,即明确学生间的差异和层次,明确已有多少学生达到何种认知层面,从而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预设教学重点,预设怎样转换先学中出现的不科学认识、怎样纠正错误性理解、怎样引导见解由浅入深以及由偏颇到合理合情.教学预设时,可以安排丰富的课堂学习形式,确定哪块内容以“小组内合作学习”达成目标,哪个环节适合“小老师带学”,哪处重点如何着重引导.老师心中有学情,课中才能不越位.

下面以人教版四下为例,详陈具体的操作.

《夜莺的歌声》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一次战斗结束后,一位小男孩以智慧与一小队德国兵周旋,把敌人引入游击队的埋伏圈,以夜莺的歌声传递情报,帮助游击队灭敌的故事.

首先,课前下发“问导先学卡”:

吾班单元整合问导先学卡课题:夜莺的歌声先学先得 组评( )通过先学课文,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读我问 ( )1.自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组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训练基地 ( )本文难读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难读语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难读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难写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色展示 ( )学后反思 ( )

家长签名: 总评:

批阅学生完成的“问导先学卡”,我得“先学先得”板块的学情分析如下:

1.20%的学生已知“夜莺的歌声”代表的表面含义.

生1:通过先学,我知道了原来课文中的人是用鸟的歌声来发情报的呀!

生2:我知道了夜莺吹口哨是给游击队发出暗号,是和游击队通话用的.

生3:我知道了夜莺的歌声有很大的用处,可以传达信息.

2.31%的学生已知课文的梗概.

生1:那只“夜莺”巧妙地同敌人周旋,为游击队员传递信息,助游击队消灭了鬼子.

生2:我知道了在一场战斗刚刚结束时,一小队德国兵进了村庄.村里有个小孩配合游击队把他们引到游击队埋伏的树林里,又学夜莺的叫声跟队员联系,把德国兵毙了.

生3:小夜莺迷惑敌人进入游击队的埋伏圈,游击队消灭了德国兵.

生4:小男孩会用夜莺的歌声告诉游击队有32个入侵者、二挺机关枪,这样把敌人诱入埋伏圈消灭了.

3.9%的学生已高度浓缩课文主要内容.

生1:我知道了“小夜莺”用鸟叫诱敌,引敌入埋伏圈,游击队杀了个敌人措手不及.

生2:我知道主要写了“小夜莺”诱敌,游击队灭敌.

4.15%的学生已经理解了人物的特点.

生1:我知道了小男孩用他的智慧回答鬼子的问题,给游击队员送情报,打败德国兵.(“智慧”一词正确概括了男孩的特点)

生2:我知道了小男孩会吹夜莺的叫声,向游击队员传递情报,消灭了德国的强盗.(“强盗”一词透露出学生已对人物产生感情色彩)

生3:小男孩用夜莺的歌声告诉游击队鬼子有几人,很聪明,让人察觉不了.

生4:那个小男孩是多么勇敢,多么机灵!

生5:小男孩用他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把德国兵引进埋伏圈.

5.5%的学生建立了个性解读.

生1:我知道了这个孩子非常可怜,因为德国兵说:“如果你带错了路,就要把你的脑袋拧下来.”

生2:生活在战争中的孩子非常苦,还有些孩子面前就是死亡.而我们呢?生在福中还不知福.

6.8%的学生结合资料有了自己的理解.

生1:我知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应为“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儿童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保卫了自己的家园.

生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儿童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气同入侵者作斗争,保卫自己的国家.

7.7%的学生停留于浅层次的理解.

生1:我知道了夜莺是一个小男孩.(该生停留于人物身份的认识)

生2:我知道了一小队德国兵到村庄里看看游击队是不是躲在村庄里.(该生只注意看了课文的开头,没有用心看课文的中间和结尾)

生3:一小队德国兵进入村庄,军官叫那个孩子,孩子把小刀放到衣袋里,最后游击队员把鬼子全干了.(该生概括主要内容有偏颇,缺漏了重要的“送情报”和“诱敌”部分)

8.5%的学生存在知识性的错误理解.

生1:作者用智慧和勇敢同入侵者作斗争.(该生把主人公等同于“作者”)

生2:我明白了树林里有一种红蘑菇、白蘑菇、洋蘑菇(没联系前后文理解句子)基于此,我作如下课堂教学的预设:

1.课初简单交流主要内容.目的:(1)展示学生的先学先得;(2)因为“把握主要内容”是本单元的学习任务之一;(3)帮助后12%的学生纠偏,提高认识.

基于“先学先得”的“学情”,课堂教学中不再需要因为这是一篇很长的课文,而设计填空或提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六要素,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了,因为88%的学生已经基本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用较简短的语句概括.这样,可把节约下来的时间用于突出本文的学习重点——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这正是:先学先得在课前,集中时间学重点.

这是课堂教学事半功倍的重要保证.

2.直击重点语句,具化人物形象.22%的学生已借助资料或完全自学感知了文中人物的品质.课中可利用这部分“先行者”的“先知”实现人物品质先行,突出教学重点.

设计引导语为:“课前先学时,有部分同学已经感受到了夜莺的智慧与勇敢,能不能请这些同学先来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

设计初衷:(1)让15%已经理解人物特点的学生展示先学,体验成功的快乐;(2)让其他学生得到如何先学写人课文的学法启发:学习写人的课文,必须品读人物特点;(3)“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这是本文的学习重点;(4)这样直接学习重点语句,利于整体感知以及具体刻画人物形象,避免学生“杂谈人物”,节省了纠偏的时间.

“好钢用在刀刃上”,集中时间集中学习重点内容,这样学习课文,事半功倍.

3.课中有目的地点名,以纠正或提升后12%的学生的认识.如7%停留于浅层次理解的学生中概括主要内容有偏漏的,可让其在与同学交流后复述,同时教师点拨:“概括主要内容,重要的是把事情的经过说出来.”那位说“夜莺是个小男孩”的孩子,可以在学完课文后让他来说说,课文为什么把小男孩称为“夜莺”.相信在大家的启发下,他的认识肯定有提升.

对5%存在错误理解的学生的纠偏,则更简单,只需在学习过程中让他们谈看法.如:“小男孩是说树林中有三种蘑菇吗?”“勇敢与机智的是作者吗?”或许不用指点,听了同学的发言,或者再读课文,这两个孩子已经自行纠错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明确学情,教学方能有的放矢,“一语中的”.有了“先学先得”,如何纠正学生的错误学习,老师可以在心中预先想好招;如何提升粗浅理解,老师可以提早做到心中有数;如何发挥各种层次的学生价值,老师课前已心中有人.“先学先得”,公开了学生心中对新课文的认知秘密,利于老师课前“掌握秘密”,设计好“秘密武器”,使课堂学习课文时事半功倍.

二、“我读我问”,解码学生求知的欲望

有道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一板块,就是让学生表达疑惑不解或想知道得更多的“求知欲”,“破解”其心中疑惑.

学生是问导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求知欲就是课堂教学的指标.“我读我问”中透露的,是老师设计课文教学主要问题的源头活水.而一个有效的问题,直接关系课堂的教学效果.

批阅《夜莺的歌声》一课的“问导先学卡”,我将学生的问题梳理如下:

1.关于课文背景、课外资料的知识性问题主要有:

“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国家的战争?”

“为什么德国兵也可以叫鬼子?”

“夜莺是怎样的鸟?”

“夜莺的歌声是怎样的?”

2.关于主人公的问题主要有:

“孩子为什么回答军官的问题像不想回答似的?”

“军官问小孩有没有游击队,小孩为什么说成蘑菇?”

“小男孩真的什么都不懂吗?”

“小男孩是用什么方法打败鬼子的?”

“为什么小孩子不怕德国兵?”

“为什么小孩要用快活的眼睛望着军官?”

“为什么小孩要学夜莺叫?”

“他为什么要到森林尽头时才吹哨?”

3.关于游击队的问题主要有:

“为什么对藏在森林里的人来说,那歌声没有什么意思了呢?”

4.关于课文题目的问题:

“题目为什么是《夜莺的歌声》?”

5.其他:

“为什么游击队不快点干掉德国兵呢?”

“为什么要用鸟叫的方式传递情报?”

“野兽指什么?野兽来了是什么意思?”

很显然,学生对主人公小男孩最感兴趣,而且有关的问题答案都指向“小夜莺”的智慧与勇敢,这正好暗合了教学重点——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那么本人的教学主问题就顺“学情”产生了:

“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小夜莺’的智慧与勇敢?”

这样就是以学定问,以问导学.

具体到课堂中,解决知识性的问题,可以预设这样的三个环节:

第一,导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人民为了保卫祖国,与德国入侵者展开了一系列的战斗.”(以资料引述解决哪几国的战争一问)

第二,课前收集过资料的同学“兵教兵”,资料分享.

第三,展开一次学习延伸:课后查阅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了解像“小夜莺”这样的小英雄的故事,强化人物形象.

关于游击队和其他的问题,可以安排学生小组内提问解决.

关于课题一问,则可放在学完课文后,用此问题来总结全文的学习,提炼主旨,浓缩人物品质.

“我读我问”,于学生,既展现了求知欲望,又培养了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提高了学习能力与学习自觉性;于老师,便于了解学情,又能站在学生本位设计教学主问题,更符合学生的求知取向,可提升课堂有效性.这样,学生感觉亲切,乐于求解;老师对症下药,乐得轻松.

用好“问导先学卡”,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感知、疑惑、字词难点、思考水平、学习态度与能力等等学情都一览无余,老师可借此直观、有效地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而老师可以基于“先学卡”内容作出有效分析,努力思考如何设计更有效的教学,更积极地展示学生主体,真可谓“教学相长”.而且“先学卡”的使用,可以解除很多传统教学的弊端,节省时间用于学生实践练习,轻松实现“半小时课堂”.

因为有了“问导先学卡”,学与教的目的科学、明确,听说读写练各得其所.所谓:课中要想“半小时”,课前需要下力气.“问导先学”,功夫在课前,得益在课内,发展在课外,于师生都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夜莺游击队先学
发挥先学先行作用 凝聚青年担当作为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夜莺
第八章超声游击队——声能
第八章 超声游击队 ——声能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夜莺
浅谈“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优点
一万种夜莺
小铁道游击队(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