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了”介引体词性成分小议

2014-03-13郭力铭

语文学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干杯两国人民语料

○孙 迪 郭力铭

(辽宁中医药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847)

“为了”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虚词。学者们就其词性问题有过不少讨论。在查阅文献和对语言事实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认同刘海燕(2004)的观点:“为了”后边跟主谓短语或小句时,“为了”被视作连词。“为了”后边跟体词性成分或者非小句的谓词性成分时,被视作介词。《现代汉语词典》对“为了”的解释是:表示目的。例如:

①[为了]给小王磊治病,老人又开始省吃俭用往银行存钱。(《人民日报》1998年)

谈及“为了”,我们不得不讨论另一个词“为”。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为了”并未单独列为词条,而是列在“为”下面。其中,“为”的解释是:表示原因、目的。由此看来,“为了”一词与“为”的关系非常紧密。我们在第二语言教学实践中也发现,这两个词也因存在形式和语义上的相似性而增加了学习者的学习难度。在中级阶段的对外汉语教材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对比:

②为我们两国人民的友谊干杯。

③?为了我们两国人民的友谊干杯。

句②中“为”表示动作的原因,是正确的句子,在该句的判断上一般不存在争议。但是句③正确与否,不同的教材和针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编写的工具书有不同的看法。有的教材认为②和③都可接受,也有教材将句③判定为错句,认为应使用“为”。因为“为”可以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而“为了”不能。笔者认为,句③的判定还值得商榷。从语义的角度来讲,如果把“我们两国人民的友谊”看作喝酒干杯这一行为的“目的”,我们举杯的目的是增进两国间的友谊,这样用“为了”就可以讲通。

此外,“为了”是否仅能表示目的,而不能表示原因,这一问题也需要进一步斟酌。有一些句子,也可以解释为表示动作的原因,例如:

④他说。“[为了]这个原因,我可以永远不写这部小说。

(《作家文摘》1995年)

我们也可以从“为了”后面介引的成分入手,进一步分析从句③是否可以接受。我们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中选取了部分语料(1993年《人民日报》),共获得包括“为了”的有效语料4518条。我们对这些语料进行了分析,尤其关注其介引的体词性成分。

在分析语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为了”在作为介词介引成分时,最多的是介引非小句的谓词性成分,例如:

⑤[为了]购买书刊、资料,他耗资近万元,家里却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

此外,还有部分情况是“为了”介引“我们两国人民的友谊”这样的体词性成分(262条),这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我们对“为了”后面的体词性成分的结构进行了初步分类,结果如下:

例句为了+偏正结构 148 ⑥[为了]子女的婚事,他们几乎耗尽了全部积蓄。类型 数量(条)比例(%)为了+联合结构为了+名词/代词56.49 14 5.35 ⑦[为了]和平与发展,中国人民愿意摒弃前嫌朝前走。⑧[为了]孩子,她们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⑨他告诉记者说,他这次行动“只是[为了]钱”。总计 262 100.00%人(对象)事物/事件50 19.08 50 19.08

我们发现,在“为了”介引的体词性成分中,最常出现的是偏正结构(56.49%),其次是单个的名词或代词(各19.08%),也有一少部分联合结构(5.35%)。本文讨论的“我们两国人民的友谊”,就属于第一类偏正结构,在“为了”介引的成分中最为常见。

此外,从上述语料中,我们发现“为了”介引的成分通常在句首(共156条,占总数的59.5%)。该部分一般独立成为小句,用逗号分隔。我们还可以仿效这样的使用习惯将句②加以停顿,变成:

⑥为了我们两国人民的友谊,干杯!

相比,句⑥在节奏上也较为舒缓,这样就更易理解和接受。从上述辨析中我们发现,从语义的角度出发,目的和原因的界限是较为模糊的,仅以此作为依据会增加判定正误的难度。我们也可以参考句式的结构对该类句子的正误进行判断。在教学中我们应多体会,避免判定“假偏误句”。

[1]刘海燕,朱霖.试论“为了”及与“为了”有关的结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6).

[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版)[M].商务印书馆,1980.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2005.

[4]周小兵,朱其智,邓小宁.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研究[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干杯两国人民语料
跟往事干杯
基于归一化点向互信息的低资源平行语料过滤方法*
干杯!
干杯,我的祖国
中老两国人民的大喜事:中老铁路友谊隧道贯通——中老铁路唯一跨境隧道13日贯通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Reliability assessment consideringdependent competing failure process and shifting-threshold
“惟道义之交,可以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