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二号:榜首之后
2014-03-13王左利
文/本刊记者 王左利
天河二号:榜首之后
文/本刊记者 王左利
作为2013年高性能计算界的明星,天河二号“星程”刚刚开始,其庞大的身躯需要应用的充实。
“天河二号”机柜占地面积仅为此前计算速度排名世界第一的美国“泰坦”超级计算机系统的85%,性能却是它的两倍。目前它安放在广州,正在进行应用调试。
2013年11月18日,国际TOP500组织公布了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榜单,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天河二号”再度登上榜首。
能耗与应用的挑战
关于高性能计算机,2013年有一篇非常重要的观点,这是由伯克利实验室的Horst Simon所发表。作为一位业界大牛,他认为,高性能计算机采用GPU/ accelerator的方式将成为未来一大趋势。同时,由于技术所限,目前的高性能计算机在基础建设方面广泛存在规模过大、功耗过高、可靠性较低等问题。业界人士表示,高性能计算机中的能耗问题是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对于天河二号这样的大机器来说,每年少则4000~5000万的能耗费用是不可避免的。
天河二号现在最大的挑战是应用。由于“天河二号”刚刚完成部署,应用还未铺开。考虑到应用一直是中国高性能计算机的短板,所以未来天河二号的应用将被广泛关注。
与天河二号同时登上TOP500前10位的来自亚洲的超算机还有日本的K计算机。日本的超级计算机有一个特点,就是在硬件诞生的同时,就有庞大的软件开发计划。如在K-computer的应用方面,日本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集中在几个主要方面:生物、生命科学、纳米科学、环境、气侯科学、制造业、基础教育等。在每一个方面,日本政府每年投入2~3千万美元来支持应用,而且在日本的工业界,很多大公司都积极投身到K-computer的应用当中,比如在汽车工业方面,很多大公司竞相宣布,要使用K-computer来促进汽车设计和使用测试。而天河二号能否在应用方面树立一个榜样,既有速度、又有应用值得拭目以待。
HPC生态或有变
此外,在高性能计算机领域,生态正在悄然发生改变。谷歌正在试图推出自己的服务器芯片,传闻谷歌在自己的数据中心一直用一些低成本的机器自己搭建服务器,现在他们终于开始向服务器芯片领域进军了。
只需要投资数千万美元,谷歌就有机会对工作负载进行彻底优化、从而帮助自身提升服务运行速度或者降低服务交付所带来的运营成本。对于谷歌来说,真正的问题绝不是“是否”、而是“何时”自产服务器芯片,虽然有可能谷歌的芯片真正面世需要3~5年。但这对市场来说,绝对是个大消息。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新闻是,IBM和英伟达的合作。其采用的策略也是将CPU和GPU融合在一起,这正是AMD在做的事情,这种联合将对Intel的战略部署产生很大的影响。毕竟,CPU与GPU的融合被广泛地认为是未来的趋势。那么,Intel将如何面对正在变化的生态环境值得一看。
综合这几个消息来看,未来高性能计算市场的生态将会发生重大改变,而为了应对这种潜在的危机和IT界无法避免的不安全感,最近1~2年内各大公司应该都会有一些新的战略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