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本书的滋养

2014-03-13李朝全

博览群书 2014年11期
关键词:徐迟哥德巴赫猜想报告文学

○ 李朝全

我不认识徐迟先生,也没有见过他。虽然1995年参加工作时,因为工作的关系,间接地同他有过一些联系和交集,但我对徐迟一直都很陌生。然而,正像钱锺书先生所言,你喜欢吃鸡蛋,未必需要认识下蛋的母鸡。早在30年前,我就读过《哥德巴赫猜想》这本书。记得那时候我还在念小学三四年级,有一天在堂弟家的二楼上看到了这本不厚的书,几乎是用一个下午便读完了全书。这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78年出版的徐迟先生的报告文学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作品《哥德巴赫猜想》的主人公数学家陈景润更是成为了当时我的奋斗理想和心中的偶像。说实话,我并没有记住徐迟这位作者,只记住了陈景润,他是我的福建老乡。

从那时起,我便有了一个数学家的梦想。我对数学产生了空前的兴趣,脑子似乎也一下子开了窍。数学老师布置的习题对于我而言简直易如反掌。一道应用题我能够找出四种解法。于是,老师开始注意到我,不断地给我增加习题的难度,并且把他能够找到的小学数学难题一本又一本地交给我。那些日子,我过得特别充实。每天夜里,我几乎都在做习题一直要做到附近的榨糖厂11点钟放气的声音响起以后才上床睡觉。那时,我们村里还没有通电,晚上照明都靠点一盏用墨水瓶改装的昏暗的煤油灯。半年下来,我的眼睛便熬成了高度近视。我的数学才华得到了极大的开掘,在小升初、中考、高考各次歌词考试中,数学我都拿到了满分。以至于上了大学,因为读的专业不理想,我还给时任北大校长、数学家丁石孙先生写信,希望能够转系去攻读数学专业。——可见,《哥德巴赫猜想》这本书对我学习和成长道路影响之深。

多年后,我开始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这时,我才真正对徐迟有所了解。知道他早在1930年代就是同戴望舒、何其芳、卞之琳、施蛰存等同时出名的现代派诗人。那时他才20多岁。到了“文革”结束后的新时期,他率先发表《地质之光》《哥德巴赫猜想》等一批优秀报告文学作品,产生了极其巨大的社会反响,成为了新时期报告文学名副其实的开拓者和领军者。他的这些创作,深刻影响了报告文学这个时代文体,开创了一个文体的新时代,使报告文学真正成为文学样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

与此同时,我也理解了,《哥德巴赫猜想》这部优秀报告文学的意义和价值早已远远溢出了文学。它既是新时期文学的报春燕,与小说中的伤痕小说、诗歌中的朦胧诗,共同开启了文学的一个新时代,同时它在我国思想文化史上也具有解放思想、开启民智、重新启蒙的意义。它打破了“文革”十年对思想的桎梏和束缚,对当时社会思想解放大潮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这篇作品热情呼唤科学,呼唤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更是对一种新时代的发展理念的呼唤。为随后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发出的文学先声。在后来的中央决策中,不仅陆续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英明论断,也作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等科学的决策。《哥德巴赫猜想》在适当的历史时机,适时地发表,为推动历史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做出了自己不可磨灭的贡献。

后来,我自己也开始从事报告文学创作,我又认真阅读钻研了《哥德巴赫猜想》这本书。今年适逢徐迟先生百年诞辰。这些天我又重读这本书。从这本书中,相信每位报告文学作者都能汲取到有益的营养。这是一部报告文学的经典之作,30年后依旧可以滋养我们,可以带给我们这些从事报告文学创作的人诸多宝贵的启示。

当年徐迟先生在采访陈景润这个科学怪人时,开始时也是不理解,觉得陌生难接近,然而通过深入的接触和采访,他对陪同自己采访的《人民文学》责任编辑周明说,你看他多可爱啊,我已经爱上他了。正是因为这种对自己采访对象的爱,这种零距离的贴近,才使作者的感情沸点被点燃,对自己的创作对象倾注了极大的热情。这是报告文学创作首先应该解决的一个问题:深入生活,贴着人物去写。有了真情实感,自己受到了深刻的感染和感动,作家才能把这种感动生动地记录下来,描写出来,去打动更多的读者。在创作报告文学时,我也努力学习徐迟先生,深入生活,亲临现场,尽可能地采集第一手的资料。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为了采写那些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独自一人,冒着强余震、山体滑坡等危险,来到了四川、陕西、甘肃等灾区。为了实地察访道路已经中断的汶川县映秀小学,我花了260元包了一辆出租车从都江堰去映秀。一路上见到的都是滑坡、断桥、险峻的山路和浊浪汹涌的岷江。为防万一,出租车司机出发前还专门给他爱人打电话告知自己要送客去映秀。夜里,在从映秀返回途中,忽听一声“轰隆隆”的巨响,司机以为前方山体塌方,顿时吓得魂飞魄散。好在这时,他爱人打来电话说都江堰城里下起了大暴雨,刚才响起了一阵巨雷。司机方知是虚惊一场。去平武县石坎小学采访,我搭乘三轮摩托穿过了灾区第二大堰塞湖文家坝,到处都是滑坡和破败的道路。当我结束采访准备返回时,突遇大雨如注,几乎看不到一辆外出的车。正当我担忧自己将要陷在石坎村时,忽然望见有一辆运猪的车要往外开,于是便搭上了这辆卡车。一路上都是刚刚滑落的石头泥土,十分惊险。正是因为有了比较深入的实地采访和亲身感受,我连续写下了《少年英雄》和《震后灾区纪行》两篇报告文学,前者获得了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抗震救灾特别奖。

报告文学要关注社会新变,描绘社会新人。要以包容的态度,去看待那些社会上新萌芽的事物,新出现的观念和思潮,对待科技等新鲜的东西,不要排斥,而要努力去学习,终身学习。徐迟在六七十岁之后,直至去世之前,还在刻苦钻研高能物理、夸克粒子、广义相对论、计算机等神奇玄奥的新科技,并且努力用形象的方式予以描述,让读者能够读懂。报告文学作家要有前瞻性眼光,要站在时代前列,发出时代新声。

在创作上,选材要严,开掘要深。徐迟喜欢选择知识分子题材,塑造了一系列优秀科学家的形象。他坚持深入到这些人物生活工作中去,与他们同吃同住,深入了解他们,因此写出了那些感情饱满、血肉丰满的好作品。去年我在采访河北盲人农民穆孟杰和他创办的特教学校时,开始时我有很大的心理包袱,觉得同盲人打交道会非常吃力。但我硬着头皮走进了学校,甚至同盲人教师、学生们住在了一起,我同他们一个个地交谈、闲聊。结果我完全改变了自己最初的印象:原来盲人很单纯也很好接近,只要我掏出了一颗真诚的心,是很容易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的。因为有了这种心与心的交流和深入的采访,我写出了《梦想照亮生活》这本报告文学。不久前这本书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在艺术上,徐迟也丝毫没有放松要求。他的报告文学被人们誉为“徐迟体”。他追求精致的构思、巧妙的剪裁、浓郁的诗意、优美的语言,重视作品的艺术性和可读性,擅长运用细节、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举止神态的描写,来形象地刻画人物。

徐迟是一位满怀好奇心的作家,他又是一个富于激情、思想和文采的诗人,他的创作大多短小精炼,显现出鲜明的个性风格和神采。当我们在谈论报告文学创作、谈论报告文学这种文体时,我们绕不开徐迟;当我们在谈论新时期这个文学时代时,我们也绕不开徐迟。而当我们谈论影响自己一生、参与构筑了我们个人精神世界的文学作品时,我们还是绕不开徐迟。因此,徐迟是不朽的。我们今天纪念徐迟,就要学习徐迟,从他的创作和人格精神魅力中汲取滋养。

猜你喜欢

徐迟哥德巴赫猜想报告文学
充实中国报告文学的理论一翼
徐迟最后岁月的一页日记
哥德巴赫猜想与我的解答
哥德巴赫猜想与我的解答
中国青年报告文学作家创作会举行
最有情义的你在渡口等着我
论哥德巴赫猜想
论哥德巴赫猜想
徐迟永远十八岁
科学的春天:《哥德巴赫猜想》写作刊出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