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呼唤记者角色与素养的蝶变

2014-03-13顾建明王倩文

博览群书 2014年11期
关键词:机构信息

○ 顾建明 王倩文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自媒体创生并迅速扩张以新的“媒介形态”介入了我们的社会生活。2003年7月,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发布了“自媒体(We Media)”研究报告,报告是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联合提出的,他们对自媒体下了一个严谨定义:“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简言之,即普通公民自己用以交流信息的平台,包括博客、微博、微信、贴吧、facebook、论坛/BBS网络社区等。从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媒介本体论”视角看,自媒体是互联网的展开形态,也是一本已经向我们打开的书。迅速扩张的自媒体,正以其不可阻遏的“媒介信息”改变着我们信息传播的时空格式。

读懂自媒体的“信息”

对于社会信息传播而言,自媒体的“媒介信息”是什么呢?

首先,自媒体打破了机构与体制化壁垒,将社会的信息传播拉回到人际交往的形态中。比如,它克服平面化,运用多媒体,展开多感官的信息交流,实现了“如在眼前”的人际交互式的、有活脱个性的信息交流。话语放弃书面语化,回归自然生态化,彰显出交流者的自然的生命力与个性。信息形态的碎片化,每一片信息作品都是“冷媒介”,需要人们的高度参与。信息交流场景化,犹如人际交往中双方或小群体谋面交谈。

其次,自媒体重构了社会传播关系。比如,它模糊了明晰的传受分工,抹平了机构媒体及其传播体制造就的传者与受者的地位差别,看看那些传播场中的网络大V多是在信息交流中自然形成的,基本不受机构媒体与社会体制等级的影响,许多大V并不是体制机构的权威人物。自媒体消解了机构主导的传播格局,变“传播”模式为“互播”模式,造就了人际圈层化的传播场。这些并不是社会信息传播上偶然的辅助手段,而是自媒体在坚定不移地改变我们社会的信息传播结构。

三是人缘交际规则与符号规则凸显其作用力。比如,在自媒体传播场中,个性投缘有决定性作用,不对路自然成陌生人,投缘可以互为粉丝;交际技巧成为重要尺度,那些网络大V多是交际活跃分子,并能很好地把握社会公众的心理诉求。符号的差异化逻辑直接发挥作用,那些没有新鲜感的信息,自然会被淘汰,同质化的信息没有竞争力,而差异化的事物特别引人注意。于是,在自媒体圈层内,传播者不断标新立异,一些原生态、体验化的新闻作品满足了人们对于真相感知的诉求。当然,符号规则直接发挥作用,也会导致人们的浮躁。

重新发掘记者的职能

事实上,我国目前社会信息传播是二元制格局,一方面是自媒体的汪洋大海,另一方面是居于社会高端的机构媒体。记者因机构媒体而存在,却要面对汪洋恣肆的自媒体的影响。在“人人都有摄影机、麦克风”的时代,记者必然要游走于自媒体和机构媒体之间,其传统的职能和角色地位似乎变得模糊了。新的社会传播格局,给记者赋予了新的职能。

其一,提炼新闻信息、提升新闻产品影响力的权威性职能。在传统机构媒体独霸的时代,记者是主要的新闻生产者。而如今,自媒体上每天都有海量的新闻信息,但是大多只在自媒体圈层内传播,一般其影响力有限。记者能够利用机构媒体宏大的覆盖面,重新提炼、组合社会的新闻信息产品,并在机构传媒上传播,扩展其影响。

其二,生产新闻信息精品的职能。机构媒体作为专业的新闻信息生产者与传播者,要能生产出高于自媒体上一般大众的新闻信息精品,满足社会的需要。一般化的新闻产品,自媒体就能提供,记者应把力量放在生产精确、高端的新闻信息产品上,深入挖潜,开发与生产专业化的新闻信息产品。

其三,求证事实真相的公信者职能。在人人都能发布新闻信息的社会上,虚假消息、半真半假、危言耸听信息,布满自媒体时空,人们需要有靠谱的职业人,来追索事实真相,传播理性的声音,无疑记者应担当起这一职责。

其四,调动与协调自媒体人参与报道涉及公共事务的新闻的职能。作为机构媒体工作者,记者还是居于社会新闻信息传播的中心位置的。为社会公共事业服务是机构媒体的天职,也是其合理存在的条件。调动人们关注公共事务,参与揭示事实真相,讨论公共事务,是记者的一种重要传播职责。

社会传播的二元制形态存在与记者职能的新变化,将会使记者由机构形成的稳定的职位角色变得含糊,而其新闻传播特质和业务活动能力变得更为重要。目前所见,自媒体达人被媒体机构高薪聘请的已不在少数,也有不少机构媒体记者做起自媒体,在自媒体圈子里亮了起来,他们多是因摆脱了体制话语和机构传播方式而获得成功。目前的困惑是,自媒体和机构媒体是两套话语,记者游走两界,处于话语分裂状态,不知如何结束。

听出对记者素养的呼声

历史上,新闻传播发展成为事业以后记者的职业化逐步形成。在新闻教育的推助下,系统化地提出了适应现代社会新闻传播事业需要的记者职业素养要求。当下自媒体异军突起,改变了新闻传播事业的格局,记者的职能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对其职业素质的要求也必然发生变化。如今记者该有怎样的职业素养,这还真是不好说。然而,从社会信息传播二元制形态来看,如下的素质要求不可忽视。

其一,服务大众的平台意识。传统上,机构媒体是新闻信息产品的生产中心,记者有新闻信息主要生产者的社会教师地位。随着自媒体的扩张,机构媒体变成了新闻信息产品的生产者之一。然而,其发布新闻信息的权威平台作用抬升了。这就要求记者,善于从海量信息中发现有更高价值的新闻,并在机构媒体传播。因此,记者要有做平台的意识,善于做平台,调动大家关注公共事务。目前看来,做新闻信息传播平台的社会效应比做新闻作品大,“决胜终端”主要靠的是平台,所谓“内容为王”的观念应当审慎对待。

其二,通晓自媒体业务和多媒体传播技能。作为机构媒体的记者,要服务大众的信息传播,或取得新闻线索,都需要在自媒体圈层交际,学会自媒体的传播方法,比如,会制作多媒体信息产品,特别是即时的碎片化的新闻作品。传统上由机构媒体定义的记者的信息传播影响力已经减弱,硬性的信息推销也已经失灵,记者必须谙熟自媒体话语方式及其传播规律,保持“天真”“有邪”,学会采集经验碎片,讲出戏剧化故事,玩转自媒体。常常,自媒体大V和机构媒体达人是互成互补的。

其三,具有独立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科学理性的思维方法和处事态度,它要求独立思考,并保持开放的思维空间,善于质疑辨析,严格逻辑推断,审慎做出判断,尽可能获得清晰、准确的事实和观念认知。面对来自网络或人际的、复杂的新闻信息,记者应当不偏信,不盲从,大胆质疑,多方调查,严密推理,审慎判断,以求得事实真相,做好“事实真相的把关人”,提高社会公信力。

其四,会运算大数据来发现潜在的动态,制作新闻精品。相对于自媒体而言,记者应该有超越的专业能力。会运算云端大数据,应当是一个专业追求。在这一点上,英国《卫报》的做法值得的借鉴。2009年3月,英国《卫报》成立了数字新闻部。数字新闻部记者针对新闻选题搜集、分析海量的数据,并在收集、过滤、分析数据之后,把图表、地图或互动效果图等形式进行数据可视化转化,以完成视觉化新闻叙事作品。比如,他们利用政府公开数据,做出大量高质量的视觉图表新闻作品:“2012伦敦奥运会数据图表”“你快乐吗?”“BBC是如何开支的”“英国人死亡的原因”“中国人每年有多长时间度假”等。这些可视化的图表以简洁明了的形式,让读者快捷、轻松地了解深潜的新闻信息。近几年来,这种视觉化新闻叙事形式受到了世界新闻传播业界的广泛关注。

其五,坚守事实真相和社会公德的职业操守。相对自媒体新闻信息传播者而言,职业记者的价值核心在于其权威性,他们要比一般社会公众更靠谱一些。坚持揭示事实真相,立足公共立场,守卫社会公德,做社会的良知,是记者职业的素质要求,也是维护记者社会存在必要性的底线。

猜你喜欢

机构信息
订阅信息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机构鉴股
展会信息
信息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