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音乐剧词创作中的评论式唱段
2014-03-13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陈 岚 (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 四川成都 610000)
试论音乐剧词创作中的评论式唱段
陈 岚 (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 四川成都 610000)
“评论式唱段”在西方已经运用到文本中。本文以评论式唱段为主题,分析了它在音乐剧创作中的起源和作用,并对它在未来的文本改革中的推动进行了探讨,以期对革新我国的当代音乐剧提供指导性作用。
音乐剧词;创作;评论式唱段
到目前为止,我国对音乐剧词(这里重点指的是音乐剧声乐唱段中的歌词)的研究比西方的要稍微晚一点。评论式唱段作为音乐剧的创作特征之一,已经于上个世纪60年代在西方得到了发展,但是在我国还不是很成熟。可喜的是,我国的某些音乐作曲家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有意向将音乐剧的改革作为当前研究工作的主旋律。
一、评论式唱段的内涵分析
所谓的评论式唱段,是指使用间离的效果(就是让观众看戏,但并不融入剧情)目的是让演员暂时地脱离角色与情境,以非现实主义的方式对舞台上的事件或者人物行动进行评论的唱段。1这种形式源于西方的普通音乐剧,后发展到概念音乐剧。顾名思义,评论式唱段的中心是评论,故它和传统的叙事型唱法不同,前者更加强调的是人物以及主体的内心想法。。
1.评论式唱段的主要内容
评论式唱段的主要内容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表现在唱段的风格上。评论式唱段要求摆脱传统音乐剧的保守风格,也即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从而希望引入现代的音乐剧词新形式和分析的技巧。唱段不是叙事情节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时空和展现人物思维的一种方式,以实现由相对的静态转向曲折性的状态;其次表现在唱段的功能上。评论式唱段是对唱段的复杂性和戏剧性的更深层次挑战,真正做到使简单的歌词转变为音乐化的台词。用明了清晰的唱词直击人心,表达了歌唱者的内心想法,与之前相比,增加了情绪和主观性因素。也就是说,唱词承载的不仅是音律本身,最主要的是涵盖了角色的自我解释以及潜意识的外化;再次表现在引入“潜台词”的新观念上。“潜台词”是由著名的概念音乐剧创作者以及知名作曲家史蒂芬•桑德海姆(Stephen Joshua Sondheim)提出的一个新时代名词。这个词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主要是在处理唱词时揭示语言中的深层含义,符合东方人的含蓄审美观念,并且也能达到扩张唱词的情感深度和表现力的效果。
2.评论式唱段的发展过程
评论式唱段是通过添加情节以外的元素来参与到音乐剧的表演中,是对传统做法的一种创新。这种方式不但是一种创作技巧,同时也展示了西方和中国音乐剧的发展趋势。评论式唱段对我国的音乐剧词创作影响深远。它的发展经历了《快板》(Allegro) 时的首个创举,即打开了通向概念音乐剧的大门,到《夜总会歌舞秀》(Cabaret)、《伙伴》(Company)和《 群舞演员》(How to Succeed in Business Without Really Trying)等的问世,它被作为一种全新的创作技巧为音乐爱好者所喜爱,并且被有意识地用来表达人物的思想。
二、音乐剧词创作中引入评论式唱段的意义
大体来说,评论式唱段的出新是整个音乐剧词创作历史长河中的一个转折点。它实现了由外到内,由叙事向评论,由事件到人物乃至由现实到非现实的转变。它不仅仅是概念性音乐剧流派的标志性产物,同时也是概念性音乐剧的最主要特征。对于评论式唱段的意义需要提到三点:
1.评论式唱段丰富和扩展了音乐剧的创作
在追求精神文化财富的今天,人们对艺术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评论式唱段的出现,是对旧体模式的创新,从而使得作品给人留下具有挑战性或者是韵味十足的印象。比如桑德海姆创作的《伙伴》音乐剧的上演带来了诸多的荣誉,同时也表现出了观众的喜爱。剧中主要讲述了一位名叫罗伯特的主角,他对沟通和婚姻具有恐惧心理,所以选择成为一个旁观者,即“伴”的身份处理人际关系。场景中的一个片段改变了他的思想,他亲眼所见剧中的夫妇虽然存在隔离乃至无法沟通的地步,但是他们还有其他人际关系,因而可以生活得很好,这些触动了他,让他最终以《活着》作为高潮结束了旁观的角色,这段剧就是评论式唱段。
2.评论式唱段以更加理性的内容充实着剧作本身
音乐剧一般是以感性材料居多,强调的是体验与感悟。所以从整体上来说,音乐剧的唱词通常比较通俗。从另一方面讲,这种通俗也能保证音乐创作与表达的流畅。而评论式唱段的引入带来了新的舞台效果,尤其是它引入了间离效果。再以《伙伴》为例,它在音乐的处理上很清晰,采取说白和唱段结合的形式,具有其独特的意义。第一,在功能上是表现形式而非叙事形式,只是评论,引发听众的思考与想象;第二,用这种评论式唱段能够把观众从剧中拉回到现实生活中,从观众自身角度来思考问题,从而更加理性,而不沉溺于剧作本身;第三,这种理性的剧词创作具有巨大的情感影响力,现实和幻觉以及吸引与拒绝并存或交替存在的舞台节奏。
3.西方评论式唱段对我国音乐剧创作的借鉴意义
评论式唱段是对音乐剧舞台的解放,是对戏剧元素的提升,同时也是对音乐剧定义的拓展。它突破了传统音乐剧乐和剧分离的情况,而是走向了整体音乐剧的局面,从而也摆脱了纯娱乐的性质而加入了对艺术追求的成分。它打破了线性叙事或者是情节驱动的模式,采用间离效果或者表现主义的方式丰富了舞台剧的内容。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我国五千年的文化精华,会因为理性化的评论式唱段的引入而更加适合现代的文化土壤,更加符合现代艺术主创者和追求者的口味。评论式唱段能够为我国音乐剧的剧词创作带来更多的优势和更加健康的发展方向。
三、结语
一位剧作家曾说过,话剧和音乐剧的最大区别是话剧角色心理活动和他的外部行为往往是不相一致的,而音乐剧中两者却必须一致。2而评论式唱段在音乐剧词创作中和表演中的引入正好是对这句话的否定。音乐剧的新变化向世人展示了人们在艺术创作中的新思考与新追求。
注释:
1.尹迪.论音乐剧词创作中的评论式唱段[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3(02):174.
2.居其宏.论史蒂芬•桑德海姆的概念音乐剧[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1(0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