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兴宁编钟的传奇

2014-03-13黄红亮兴宁市博物馆广东兴宁514500

大众文艺 2014年6期
关键词:国师华仔编钟

黄红亮 (兴宁市博物馆 广东兴宁 514500)

浅谈兴宁编钟的传奇

黄红亮 (兴宁市博物馆 广东兴宁 514500)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铸造和使用青铜器的国家之一,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广东在古代有没有青铜文化,秦始皇统一岭南以前,广东有没有奴隶制社会?对于这两个紧相关联的问题,学术界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由于古代文献提供的资料太少,不能解决问题,主要靠考古发现。

广东省兴宁市南部新圩镇大村乡、古树窝、地名也叫“秦皇坪”,大村乡一带山恋起伏,交通便利,其西南边有一条小溪长十余公里,通往新圩注入宁江,且东面也有一条小溪长十余公里,自鸡骨栋田家村流经村中,通往梅县畲江,注入梅江。就是这个地方叫古树窝,于1984年3月27日,有六个上山玩的少年发现了六枚完整的编钟,经国家和省文物专家鉴定为:完整的一套春秋战国宫调式编钟,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兴宁市愽物馆。但为何兴宁新圩会出土编钟,编钟的来龙去脉也无法解释,至今还是一个迷……

编钟是古代王公贵族独享的宫庭乐器,具有标志身份等级的象征。那么在二千多年前珍贵的编钟是怎样流落埋藏在五岭之南的黄土山岗之中呢?至目前,尚末有权威性的考古专家作出明确的说法。本文通过笔者田野调查和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浅谈兴宁编钟的传奇。

奴隶社会后期即西周末期,春秋战国时期,虽然中原地区的奴隶正走向没落,但并不妨碍边远地区的广东新贵,他们极力吸收中原文化,这一时期,岭南流域广东是蛮族的新贵,周昭王征伐南蛮全军覆没。周穆王、相继南征,也没有多大的战果,逐渐楚国成为统霸诸蛮的大国,这一时期广东各部族首领过着“钟鸣鼎食”的奢侈生活。兴宁新圩出土的编钟的可能是来自一位部族酋长。

秦汉时期,广东是秦始皇最早设立郡县制的地方之一,号“武帝”——赵佗。曾任龙川县令、南海郡尉、后来他割据岭南地区,封为王——南越王。赵佗镇守开发岭南鼓励军队和移民与土著族人杂居,中原贵族便把编钟带到了五岭之南的龙川县属兴宁境内。新圩大村的“秦皇秤”与赵佗有密切的联系。也可能是“秦皇坪”这一山区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楚秦将帅相沿在这里驻扎,立功,接受皇上的封号,勋物。如钦赐编钟之物,那是可能的。

有关编钟的来龙去脉有许多美丽的传说,传说之一,相传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开发岭南南蛮之地,先后派过许多将领去征南,结果都无战果,后派号“武将”赵佗南伐,镇守岭南广东。赵佗带着的部队沿水路东江、琴江、梅江到畲江进入梅县的畲江、兴宁的新圩,这一带聚居着很多土著族人,如畲族、苗族等。后来便在新圩大村安营扎塞。赵佗南伐有功,多次受到秦始皇封号勋物。后来皇室封赵佗为龙川县令。再后来赵佗封为王——南越王,新圩大村一带的村民为祭祀赵佗统治有方,便把赵佗曾经驻扎的地方叫“秦皇坪”,由于交通不发达,便把编钟埋藏在大村。这个传说一直流传至今。

传说二,新圩镇东南方有一山肪走向象“天”字形。相传在秦朝这里出了个名人叫“华仔”,华仔聪明过人,自封天子,想与当朝的秦始皇争位。不再读书,日日剪纸,剪了许多纸人纸马和兵器藏在柜里。有一良辰吉日之夜,自以为是登皇位之日,华仔剪完了许多纸人纸马和兵器的制作后,因困倦欲睡,便将几柜“兵马”盖上“天子印”封好,叫其姐守护。并叮嘱其姐,待房内的矮凳子上壁,地上的算盘子过河之后叫醒他。其姐守到天亮前亦十分困倦,不知不觉也进入了梦乡。突然醒后,便将房内的算盘子收集到房外,算盘子排列整齐,神奇地滚动着河对岸走去。试着将矮凳子挂到墙上,谁知矮凳子确实在墙上爬走。其姐速叫醒华仔,华仔起床后,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神箭,向着京城方向猛力射出一箭。这才回到房里,揭开印封,打开木柜一看,见那些兵马尚未开眼,方知为时过迟,坏了大事。

且说那支神箭射到了京城宫殿,神箭穿过宫殿直插皇帝的龙床。可惜皇帝起床上早朝理政去了。宫殿侍士发现后大惊,即向皇帝禀报,并成立侦查小组,通辑射箭刺杀皇帝的凶手,经过一翻侦查,查无结果,皇上又召集了一批国师,经国师占卜得知刺杀皇上的箭来自南方广东龙川兴宁新圩,这个地方有人造反(当时的兴宁市隶属龙川辖区)。皇上便令某名将带了许多兵马,前往查剿。再说华仔也自知时机不对,做不了皇帝,当官军抵达后,早已下落不明。

某名将抓不着华仔,便暂住扎在新圩大村,即派兵向皇帝禀报情况,要求派国师来增援,国师到来后,查山脉观风水,查测到新圩有一地方的山脉是出天子的地方,便派兵在其山脉的龙颈处,用锄头挖断……

现在兴宁新圩镇东南方确有一地名叫“天子印”。传说就是当年国师挖断的出天子的龙颈处,某将军和国师“打道回府”,为减轻负担,便把编钟埋在大村。某将军和国师驻扎过的地方,后来叫“秦皇坪”,这地名也就一直流传至今。

传说三:编钟是当时的大盗从宫中盗出埋在新圩大村……

传说归传说,兴宁出土的编钟,经国家和省文物专家鉴定为春秋战国时期一套完整的编钟,这一发现,填补了我市在青铜时代的空白,对研究兴宁的客家历史以及民族关系史等方面有着重大的意义。

猜你喜欢

国师华仔编钟
编钟
慈云禅寺国师塔与大运河佛教文化
不愧为国师
200万,闭门会议,“国师”班农都讲了什么?
千古绝唱
编钟、音阶、和声与数学之美
悟达国师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