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冀东民歌在文化建设中的传承与发展

2014-03-13孙宪伟王唐山师范学院河北唐山063000唐山十中河北唐山063000

大众文艺 2014年6期
关键词:冀东唐山合唱团

孙宪伟王 蕾(.唐山师范学院 河北唐山 063000; .唐山十中 河北唐山 063000)

冀东民歌在文化建设中的传承与发展

孙宪伟1王 蕾2(1.唐山师范学院 河北唐山 063000; 2.唐山十中 河北唐山 063000)

冀东民歌的歌曲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感情真挚。民歌的旋律流畅婉转、色彩鲜丽。唐山在近些年的文化建设中对冀东民歌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做过很多的工作,取得过一些成绩。但是,受到我国社会大环境和时代变化的影响,冀东民歌的发展如今也面临一些瓶颈的问题。如何使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活力,创作出符合当今的审美情趣与价值取向的优秀作品,推动文化精品建设,使其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是如今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冀东民歌;传承发展;文化建设

注:本文为省社科联课题《推动河北音乐文化精品创作生产机制的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201303351。

在我国民歌这个艺术领域中,冀东一带的民歌以它流畅动人的旋律、感情真挚淳朴的歌词、带有唐山地方语言特点的声调等艺术魅力感染和震撼着人们。在长期的艺术发展中,冀东民歌还对唐山的地方戏曲的产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唐山的地方戏曲是从本地区民歌中孕育出来并发展成熟的,之后地方戏曲也对唐山地区民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唐山在近些年的文化建设中对冀东民歌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做过大量的工作,唐山的音乐工作者也意识到了传承和发展冀东民歌的重要性,并在保护和宣传上取得了一些很好的成绩。但是,由于受到社会大环境和时代变化的影响,冀东民歌的发展如今也面临一些瓶颈的问题。

一、冀东民歌的发展之路

近些年以来,我国加强了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力度。近些年,唐山市音乐届的工作者对唐山地区的几百首民歌进行了重点保护和深入地挖掘和整理。近些年,冀东民歌中的很多首歌曲都先后在各种类型的合唱比赛中荣获大奖,其中包括《山坡羊》《渔民号子》《茉莉花》《丰润夯歌》《逛茨山》《住锅伙》。这些唐山民歌运用唐山的地方方言作为基础性音调,具有独特的地域特点和音乐个性,都是唐山地区的一些民歌代表性作品,给人印象深刻。

在2006年成立的唐山红玫瑰女子合唱团,团员分别来自全市大中专院校专业教师、机关公务员以及其他行业的业余歌手。多次在国际合唱艺术节获奖。在中央电视台录制冀东民歌近30首。她们根据冀东民歌改编了无伴奏女声合唱《捡棉花》《山坡羊》,女声合唱《丢戒指》《茉莉花》《绣灯笼》《放风筝》《送情郎》,混声合唱《闹花灯》《渤海渔民号子》《接海》,女声独唱《槐花海》《家乡美》《滦河情》等。这些作品当中,既有原生态的冀东民歌,又有根据冀东民歌改编的各类不同体裁的合唱作品,还有部分根据冀东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创作的歌曲。这些题材、体裁各异的作品,从不同侧面真实再现了冀东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民族民间音乐的韵味,为今后冀东地区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音响资料。 经过多年的艺术积累和实践,唐山红玫瑰女子合唱团逐渐成为唐山市文化发展的一张精美艺术名片,成为活跃在中国合唱舞台上的一支优秀合唱团队。

近两年,唐山市南湖女子合唱团、唐山民歌组合“新月亮组合”所演唱的歌曲也都从冀东文化底蕴中汲取营养,致力于推广和传承唐山乃至冀东的地域文化。她们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冀东民歌,喜爱冀东民歌,正在为唐山的传统文化的发展贡献着力量。几个年轻女孩儿,凭借柔美动听的音色,和谐统一的和声演唱,致力于推广和传承唐山乃至冀东的地域文化。让更多的人开始了解冀东民歌,喜爱冀东民歌,为唐山传统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合唱团的歌曲选择坚持冀东地方文化特色,从深厚的文化底蕴中汲取营养。参加中央电视台的音乐节目录制时,“新月亮组合”所演唱的歌曲大多是具有唐山地方特色的民歌。有时,也将一些观众耳熟能详的歌曲《英雄赞歌》作一些改编,运用唐山地方戏曲的音调和传统冀东民歌的音调,使其演唱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冀东地方风味。

坚持特色之路,群众文化活动获得不竭的动力除了在专业团体中发展和创新以外,冀东民歌还在唐山的群众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个社区、街道也经常能够看到冀东民歌爱好者高歌的身影。丰厚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是打造文化精品的沃土,在唐山的很多区县中,有许多群众自发组织的群众合唱团、舞蹈队,这些业余的合唱团凭着对于歌曲的热爱始终坚持长期固定的排练、定期举办各项演出活动,参加各种类型的歌唱比赛。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他们往往自己找排练场地,自筹经费印资料、买演出服和各种排练用品。这些由音乐爱好者组成的音乐团体经常在各个社区、广场集中表演传统秧歌、冀东民歌等节目,对传播地方音乐起了广泛的推动作用。

冀东民歌的传承是随着时代发展变化着的,不同时期的音乐工作者和冀东民歌的传承者不断通过自身的新的创造,使冀东民歌这一地域性极强的民族艺术真正地在当代人的生活之中扎根发芽,并开出新的果实,充分显示了这一地方音乐的独特价值。

在冀东民歌的理论研究和民歌创作方面,刘荣德先生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他既是作曲家又是民歌演唱家,长期深入生活,长期不断的研究冀东民歌,通过不断的挖掘与整理,出了很多的研究成果。一方面是理论研究成果方面,形成了关于冀东民歌研究和冀东民歌演唱方法方面的论著。另一个贡献是运用冀东民歌的曲调作为素材,创作并发表了冀东民族风格浓郁的创作歌曲,其中主要的代表歌曲有《槐花海》《闹花灯》《刨花生》等。在冀东民歌的传承与发展上,他发起成立了唐山市民歌研究院,不只是将冀东民歌的研究只停留在书面研究上。要通过各种渠道的传播途径将经典的一些冀东民歌在本地区的各个范围传唱。

二、冀东民歌的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唐山市比较重视冀东民歌的传承和发展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怎样让冀东民歌在年轻一代中广泛流传,受年轻人的喜爱,是冀东民歌传承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年轻人群体与冀东民歌的老艺人之间存在着思想代沟。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大多是80后和90后,他们受到如今流行歌曲的大的潮流的冲击。大部分年轻人对传统的民歌不感兴趣。而精通和喜爱冀东民歌的大都是年龄较高的老艺人,致使冀东民歌在传承的过程中后继无人。

2.冀东民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命力还不够强。在当今商业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大潮流下,千百年来遗留下的民族传统文化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民歌收到了极大的冲击。民歌的传承人后继乏人,面临失传的危险。

三、冀东民歌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继续通过对冀东民歌内涵的不断挖掘与整理,提升冀东民歌的生命力。最重要的是在继承中创新,通过对冀东民歌的研究与运用,借鉴与创新,融合现代的音乐元素和时代特点,创作具有传统风格与时代特点的新的精品,赋予冀东民歌新的内涵。

2.拓宽宣传的渠道,加大宣传的力度,增强全民传承意识。充分利用好媒体资源,加大宣传力度,从而正确地引导冀东民歌在文化建设中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在宣传上不断开展富有时代性的冀东民歌的演出和比赛活动,搭建冀东民歌的宣传和传承的平台。定期举办冀东民歌传唱者的聚会活动,搭建老艺人和年轻一辈的交流平台,定期举办冀东民歌大赛,让群众都参与活动,提高群众对冀东民歌的热爱。

3.拓展传承平台,要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目前在唐山师范学院等学校中有专门的冀东民歌研究的课程,还要在中小学生当中广泛地开展冀东民歌的普及性的教学活动。在社会组织上应当将唐山民歌研究院等机构扩大宣传,还可以建立专门的冀东民歌研究传习所的机构。

4.政府部门应当充分重视冀东民歌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把保护和发展民歌作为一个完整的目标、系统的工程、全面把握,扎实推进。其次,要加大对保护发展民间音乐的资金投入。

猜你喜欢

冀东唐山合唱团
青蛙合唱团
红红火火合唱团红红火火的十年
金隅股份并购冀东水泥动因及效果探析
王大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