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 花 炮
2014-03-13黄静
黄 静
抢 花 炮
黄 静
每年正月十四抢花炮,是藤县民间一项隆重的祈福活动,也是勇敢者的游戏。今年,我亲眼目睹了抢花炮的盛况。
据说,花炮有婚姻炮、添丁炮、发财炮。抢到花炮的人会幸运降临,所以,抢到花炮是许多人的心愿。
抢花炮的地点定在村里大田社前那一大片空阔的稻田。下午两点半开始抢炮,但上午稻田周围已是人山人海,除了本县、邻县,甚至广东也有人不远千里而来。我们看见不时有手捧花炮、神位的队伍,肩挑担子(里面装供品,如公鸡、水果、糍粑、桂枝、柏叶等),扛着彩旗,用四人大轿抬着烧猪、抬着堆得像高塔一般的鞭炮,后面还跟着狮子和锣鼓, 浩浩荡荡地开过。
象棋镇甘村花炮委员会的工作人员黎姓老人,指着那些队伍说,这些人,有些是来“还炮”的。所谓“还炮”,就是三年前抢到花炮的主人,今年带着花炮来大田社拜祭,感谢花炮带给自己一家的好运气,并把花炮还给炮委会,由炮委会放出来,今年再给大家抢;有些是未到还炮期的花炮主人来祈福的。抢到花炮,按规定可以供三年,三年未满,每年的正月十四这天可以带着花炮来大田社拜祭,期待来年运气更好;还有一些纯粹是拜祭、祈福的。他们没有炮主这么排场,只是三两个人,挑着担子,手拿着香和鞭炮;更有一些人只提着简单的袋子,装着供品,明显可以看出脸上的疲惫和一身的风尘仆仆,显然是远道而来。
“我们炮委会经过讨论,今年抢四个炮。”老人说。原来,炮委会一共供有20多个炮,每年视情况而定拿出3到5炮来给大家抢。
“在甘村,抢花炮风俗历史悠久,清朝以前就有了正月十四抢花炮的习俗,代代相传,到了今天,‘十四炮’已经名声远播了。”
老人讲起了大田社的来历:
一天来了一个乞丐,在现在的大田社这个小坡地住下了。村人一直对乞丐不薄。乞丐死后,那个地方便堆起了一大堆泥,有人把泥堆扒平,第二天泥又自动堆起来,如此者三。村人觉得奇怪,便有人对着大泥堆许愿,居然逢许逢准。后来,人们给这个地方盖上瓦,砌上砖,把泥堆保护起来,供上香火炮竹敬拜,直至今天。
下午两点,抢花炮活动进入紧张的准备阶段,只见两个炮委会的工作人员,把火药装进一个像矿泉水瓶那样高、那样大的铁筒里,舂实火药,立在田基头,上面盖一张白纸(以免火药冲脏了花炮),白纸上面再放花炮(花炮是一个小铁环,用红布包裹着)。准备抢炮的选手赤着脚,打扮轻便,一层层地围着花炮。高音喇叭重复播放着抢炮规则及注意事项。四队狮子在社前欢聚、嬉戏,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们的情绪激动起来了,连卖东西的都停住了手,伸长脖子看。
两点半,随着一声令下:“点炮!”工作人员把火药点燃,“呼!”火炮升上半空,又飞速落下。围观的人惊呼:“在那边!在那边!”抢炮的选手一窝蜂涌向稻田一角,片刻,一个身穿红白相间T恤的小伙子抱着花炮拼命往前冲去,按规定,他只要跑出插着红旗的那道田基就算赢了。其余的人哪肯甘心?一大群人紧随其后,一边追一边抢他手中的花炮,观众不断地呐喊助威。眨眼之间,花炮已易主,到了一个褐衣汉子手中,观众一阵欢呼。但汉子没跑几步,已被其他选手层层围住,厚厚的人墙犹如铜墙铁壁,一双双瞪红了的眼紧盯着他手中的花炮。虎视眈眈之下,汉子没有胆怯,瞅准一个薄弱的环节,一个假动作把人群引向一边,说时迟那时快,汉子箭一般从空隙中突围,但终究身体不够灵活,不知道被什么一绊,汉子一下摔倒在水田里。“呀!”观众惊呼起来。只见选手们如饿狼扑虎,一个个奋不顾身扑上去。就在所有的人都伸长脖子,看那搂成一团的人,在田里滚来滚去的时候,一个年轻的白衣小伙子突然举着花炮趔趄着往前奔,有的人还刚刚从田里湿漉漉地爬起来,他已经冲出了插着红旗的田基,高音喇叭立即宣布他夺得了花炮。紧接着,锣鼓敲了起来,狮子舞了起来,花炮主人在众人羡慕的目光、高声的赞美和议论中,在狮子的护送下,神气地登上大田社,虔诚地对着泥堆拜了下去。
这边,第二炮紧接着开始了。高音喇叭一声令下:“点炮!”选手们重新抖擞精神,投入了新一轮的争夺战。
两炮之后,喇叭宣布今年的抢花炮活动结束。黎姓老人解释,有两炮已经通过抽签确定得主了。
原来,为了照顾有些实在非常需要,但又没有体力、能力抢的家庭,这些家庭可以通过抽签的形式得到花炮;另外,有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只要有诚心,也可以向炮委会申请抽签,通过抽签的形式得到花炮。“我们炮委会也希望大田社的灵气可以惠及一些贫困的人,惠及远方的朋友。”听着这些话语,我不禁心中一动。
抢花炮是一项民间祈福活动,固然有着一定的宗教色彩,但像甘村这样,本着扶助弱小、博爱天下的思想来举办这项活动,我更愿意把它看成是一种祝福,一种美好的心愿,一种与天下人同舟共济、共同富裕的气度和胸襟。
甘村之行,让我再一次领悟: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着深厚的意蕴,都需要我们用心去挖掘、用心去体会……
责任编辑:覃凤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