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合一”模块化教学在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的实践与研究
2014-03-12王玮
王玮
摘 要: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强的课程,笔者基于“教学做合一”理念,针对现实问题对该门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在分析该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知识重组,使教材模块化。教改实践表明,启用“教学做合一”模块化教学模式对该课程的教学实践起着支撑作用,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职业能力得到较大发展。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 模块化教学 教学做合一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该课程知识面广,包括车、铣、刨、磨及数控等先进的机械制造工艺方法,教学目的是培养一线的技能型人才。这门课实践性较强,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时的积极性不高。近几年,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中职学生的生源质量不断下滑,且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新工艺不断呈现,这些都将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冲击。因此,针对中职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的教学现状,笔者所在的机械教研组近年来致力研究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改革,对其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整合,运用“教学做合一”模块化教学模式。这对解决该课程的教学问题,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模块化教学是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而言,强调知识的实践性,即学生的做。而“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方法论和教学法,“教、学、做”三者以做为中心,做即实践,是学、教的基础,怎样做便怎样学,便怎样教。借鉴“教学做合一”理念指导模块化教学,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有利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发展和迁移。笔者根据所在学校近年来在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专业课程中实施“教学做合一”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积累了以下经验和教训。
一、中职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教学做合一”模块化教学改革
1.实施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模块化课程改革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模块化课程改革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实用性为特征,教研组成员针对教学内容进行知识重组,使教材模块化。首先根据特点,将教学内容分为6个主模块:毛坯加工的基本工艺、机械加工、特种加工、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机械装配、认识先进的制造技术,再细分成若干子模块。各子模块由若干个课题组成,课题以工作任务形式呈现,其中包括理论知识链接和实践模块。而在机械制造行业中不断呈现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等内容,作为知识拓展模块安排在每个课题的后面。其中理论教学完全服务于技能训练,实践模块中的工作任务与相应工种职业资格证书技能要求相互融通,且参照工厂一线较普遍的加工案例,以便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各种机械加工工艺。课程中的每个模块教学相对独立,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工种)和不同的教学层次进行教学,例如“车削”模块中有基础模块和综合技能模块,从而适应了不同专业的教学。
2.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教学做合一”模块化教学的实施
为了更好地实施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做合一”模块化教学,在机械专业实验班级中,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各模块的学习可以先实施理论后进行实践模块,或者先实践后理论。实验教师主要以现场教学为主,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主要起引导和调控的作用。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法广泛运用“做中学、做中教”,强调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将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实践训练有机地结合,实现学生动脑和动手的紧密结合,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构建有效的评价体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依据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笔者学校在实施模块化教学中,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人才观和质量观,通过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经验,发现和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日常教学中,要重视学习过程评价,强化综合实践能力考核。在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模块化课程的编写时,在每篇课题后面附注多元化评价表。另外,在学期结束后用多元化评价体系衡量学生的成绩,如笔试、现场操作、作品评价等。教师不仅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要评出学生的自信,产生激励效应,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实施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教学做合一”模块化教学的相关因素
1.配套性的教学设备
“教学做合一”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多以现场化教学为主,需要建立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因此学校设置了铸造、车工及电焊工及其他相应的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清楚划分理论教室和实训区域。理实一体化实训室还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便于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果一些实训设备配置比较困难,我们可以建立一些模拟的,例如铸造,用蜡油代替温度较高的熔融金属,这样既使安全型提高,也能满足学生的技能操作。
2.模块化课程体系下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教师的活动
模块化教学多以分组学习为主,我们按照学生的特点进行异质分组,可以取长补短,保证学习的有效开展。学生的学习活动具体包括各小组实施工作任务的方案设计、任务分工、资源分配等。学生是教学活动组织管理的主体,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相互交流、相互监督。教师承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不断引导学生完成具体的工作和任务,协调各小组之间、各成员之间的合作,主导着课堂的整体计划及实施,发挥主导性作用。
3.“教学做合一”模块化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专业教师提出更高要求
为了满足“教学做合一”模块化教学的实施,教师必须具备更完整的专业技术和教学能力,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从而使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任教的专业理论课教师要不断进行专业实践的锻炼学习,带着教学中的一些课题,以自身的实践角度来提升教师对机械制造工艺专业理论的认识。教师要多参加具体岗位技能培训,以弥补其操作技能的不足。学校还可积极聘请机械制造行业企业的一线工程师来指导实践技能型课程的教学,从而进一步完善“双师结构”。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教学做合一”模块化教学改革,充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模块化课程中的任务为载体,以实践操作为手段。我们让学生在具体工作任务中 “做中学”“学中做”,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有效地改善了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教学现状,使得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均得以提高。以上是笔者通过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实践改革中提出的一些不成熟的见解,希望能得到同仁们的指正。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2]刘育锋.面向世界的职业教育新探索[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中等专业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