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一体化教学初探
2014-03-12翟慎强
翟慎强
摘 要:一体化教学是中职院校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就中职院校电专业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如何实施一体化教学,从一体化校本教材的编写、一体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一体化教师队伍的建设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电子技术基础 教材 教学手段 师资
电子技术基础是职业院校电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特点是理论知识抽象、器件构成微观且工作原理复杂、电路工作原理复杂。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是基础知识薄弱、课堂自控能力差,但善于动手操作。若教师只把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当做理论课来讲,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感到困难,学着学着就跟不上了,进而放弃这门课的学习。但如果教师采用一体化教学,让学生从实际电路中学习器件的作用,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如何进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呢?本文将从以下几点进行探讨。
一、编写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一体化校本教材
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可以打乱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章节顺序,进行优化整合,重新编排形成校本教材。比如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材的第一章《二极管》这部分,教师可以先不按照原有顺序“二极管的结构→二极管特性曲线→二极管特性→二极管应用分类”讲授,而是从生活中最常见的发光二极管入手,先让学生认识实物,进而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二极管,比如数码显示屏、闪烁的红绿灯、电器指示灯、学生实训中用的万用表测量线路中的整流二极管、手机充电器稳压二极管、收音机中的检波二极管等。教师通过实物展示引起学生兴趣,接着分析器件作用,再分析器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作用,进而分析器件的结构,举例说明器件的应用,最后学生通过组装电路进一步了解器件的特性。
再如讲授分压偏置放大电路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在理论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也未必能给学生讲清楚静态工作点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加不加负载对电压放大倍数有何影响等。但是让学生先按照电路原理图在电路板上把分压偏置放大电路焊出来,再通电测试,然后让学生根据测量数据、测试波形分析电路工作原理,最后教师根据测试现象讲解电路及电路参数,就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先写出授课讲义,经过多次修改后,再形成定稿,最后编写出校本教材。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一定要合理设计实训项目。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尽可能使学生能运用理论知识自己组装电路,增进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让学生拥有自己的作品,对他们电子学习兴趣的培养将有很大的帮助。如通过收音机组装,学生不仅为拥有自己组装的收音机而自豪,而且通过组装过程,还能进一步掌握电子线路的焊接、安装调试、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等方面的知识,围绕收音机的原理学习由多个单元电路组合成一个电子产品方面的知识,通过原理图、印刷板图的结合提高综合能力。
二、一体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师要根据一体化教学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最佳化。
1.利用虚拟实验室进行仿真教学
完善虚拟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解决部分实验设备和实验手段陈旧的问题,使实验环境越来越完善,更新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方法。在实验中引入EDA技术,使学生掌握先进的设计方法。同时,引入PCB制板设备,学生通过绘图、仿真、制板系统可学习各层次的电子知识,可有效提高实验管理效率,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电子技术实验的兴趣和需求,增强课程的实用性。
2.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
多媒体课件以丰富的视听信息,生动的图形、图像以及高科技表现手段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宏观为微观,形象生动,还能通过友好的界面、良好的交互功能和多方位的信息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改善教学效果。目前,所有电子技术教科书描述的实验现象,如三极管放大电路、电流和电压的过渡过程、脉冲信号波形、数据流向等都是以静态图形方式表现的,但电路中的各种电量实际是不断变化的。教师可以利用课件模拟演示电子线路的应用实例,尽可能多地采用动画演示,配合proteus仿真演示,这样动画与仿真相结合,将抽象的理论直观化、具体化,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三、加强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实施,离不开一体化教师。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一体化教师队伍的建设,比如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听课、教师共同备课、开展教师比武、教师外出培训等。
(作者单位:淄博市技师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