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2014-03-12
焦点
合理措施保障非正规劳动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
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屈小博
“教育回报与劳动力市场的非正规性——来自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的证据”
《世界经济文汇》2013年第5期
从不同角度考察劳动力市场正规与非正规性劳动者的教育回报差异,以及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回报差异后发现:
按小时工资来衡量,不同部门或就业类型的劳动者整体上具有相似的小时工资和密度估计分布,纠正部门、就业类型选择偏差之后,无论按正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还是按正规就业和非正规就业分类,教育回报都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呈递增趋势,说明劳动者工资收入决定主要是劳动力市场机制而非劳动力市场分割。
尽管正规性教育回报显著高于非正规性,但对正规和非正规性劳动者,职业高中的教育回报均明显高于学历高中教育回报,且在工资收入分布较高的部分和收入较低部分存在与平均收入相同的情形,这说明非正规性主要不是双层劳动力市场的弱势部分或无法进入正规性劳动力市场的结果。正规部门的回报变化通过溢出效应也会影响非正规部门的回报。
区分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后对正规与非正规性劳动者教育回报的估计,使非正规性自我经营、灵活就业的劳动者可以根据职业教育学习形式灵活的特点,不因正规部门的文凭门槛受制而有机会提高其工资收益。
政府应关注提高全体劳动者的教育回报,缩小不同就业部门或就业类型劳动者的差异。在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和劳动规制上考虑自我经营、微小私营规模部门的特点,扩展非正规部门保护的途径。同时加强劳动力市场法律法规建设,通过政策和劳动法律法规保障非正规部门的劳动者。
而正规部门劳动保护和工资的提高,非正规部门的工资也会通过溢出效应提高,因为正规部门的工作可能外包到非正规领域。因此,扩展非正规部门保护的方法,使正规与非正规性工作之间的劳动力再配置发挥作用,有助于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发育和完善。
制度
社保制度完善降低了生育意愿
北京大学 王天宇、彭晓博
“社会保障对生育意愿的影响”
《经济研究》工作论文第599号
过去十年,中国逐步建立了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療保险在内的全方位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对居民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养儿防老对传统社会的生育观念正在改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虽然带有补贴的新农村合作医疗放松了家庭预算,却未提升家庭生育意愿。相反,新农村合作医疗对养儿防老功能的替代作用占主导地位,降低了家庭生育意愿。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使居民想再生孩子的意愿降低了3%-10%,这主要是由年轻、低收入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的改变引起的。
由此可见,计划生育并非控制人口的唯一途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持续推进,将为放松人口政策提供空间。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间接地调控人口数量,实现从强制少生到社会保障体系覆盖下的自愿适度生育。
观点
中国经济真实增长和实际通胀
哥伦比亚大学 Emi Nakamura等
“中国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是否过于平稳?来自恩格尔曲线的证据”
NBER工作论文第19893号
中国近20年的经济发展是个空前的奇迹,但最近几年也经历了惊人的通胀。利用中国家庭购物模式的详细信息,作者构建了的替代性估计。随着家庭日益富有,家庭总支出的一小部分花在了必需品上,大部分花在了奢侈品上。作者对中国经济增长和通胀作了另一种估计,结果表明,中国的现实比官方的统计数据波折许多。
根据官方统计,中国通胀率在2000年上升,但作者的估计表明,真正的通胀更高,而这一时期的消费增长被夸大了。与此相反,在上世纪90年代,通胀率被夸大,但经济增长被低估。
中国的经济增长大幅低于官方自2002年以来的统计数据。2007年-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实际上已经跌成负值,而消费增长也很低。其间,中国爆发的生猪“蓝耳病”,导致猪肉产量大幅减少,猪肉价格急剧上涨。中国经济的这种负面供给冲击导致了通胀加剧,但没有体现在官方的统计数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