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情感产生共鸣
——对高中语文课堂的一点思考

2014-03-12裘春玲

语文学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字里行间青海湖语文课

○ 裘春玲

(嵊州市马寅初中学,浙江 绍兴 312400)

一字一句的讲解,一份一份的试卷,学生从此叫苦连天,教师至今焦头烂额。高中的语文课怎么了?怎样的语文课才是好课?除了那些题目的讲解,我们是不是还漏了些东西?

2013年底,北京率先对高考进行改革,增加语文学科的分值;毋庸置疑,这是对语文学科前所未有的重视!这是否意味着母语可以回归,学生的素质教育的路途可以越走越宽?这是否意味着语文学科肩负了更多的责任?《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语文(2012版)》中明确指出,语文的基本教学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水平,促进普通高中语文教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可见,情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

而培养情感最有效的途径应该是借助文本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高中的文本是编者精选之作,寄寓着作者的阅历、感情、思考与启发,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的情感世界该是怎样地五彩缤纷,思想的火花该会怎样地熠熠生辉。

那么,在语文课上,如何借助文本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呢?

披情入文,渲染铺垫。高中的文本里不外乎小说、散文、杂文等,文体多样,我们可以选一些可学能教的文本,如内容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的,语言优美动人的,人物形象生动感人的。我们要从文章的字里行间读懂作者的情感,然后带领学生通过阅读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作者的喜怒哀乐,去领略文章中的无限风光。

教师领读,这是一种十分直接而有效的方法;领读的内容可以是课本的语段,也可以是与文本相关的内容。

如上阅读课《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我用抒情化的语气诵读了作者对青海湖自然景观描写的语句,不用分析语句,不用讲解手法,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青海湖的美,青海湖美在“粗犷”、美在“自然”、美在“质朴”,作者是抓住了青海湖“蓝”的特点来写的。再如《陌上花开可缓缓归》,我诵读第四段,舒缓而有节奏,一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让吴越王钱镠对远在临安陌上的爱妃,体贴、对春色的倾心之情游移在古籍史册之中,艳称千古,更让吴越王的形象深入学生的内心:诵读让课堂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也直逼主题——让心回归自然。

再如上孙梨的《亡人逸事》时,开课铃声一响,我就直接诵读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教师活脱就是那个两鬓斑白、无处话凄凉的苏轼。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本堂课的感情基调以及文本的文体特点。

一般来说,散文类的文本更适合诵读来渲染氛围,让学生通过想象联想去理解情感,以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字里行间,品读情感。从字里行间去品读,去还原、去探寻作者情感,或是喜怒哀乐,或是思考感悟,然后去沉思、去回味,去引领自己。

如《礼拜二午睡时刻》一文中,有对母亲的一个细节描写:母亲一定要当下拿到公墓的钥匙。母亲为什么这么固执?仅仅是因为“火车三点半就要开了”吗?可能是母亲迫切地想去看望儿子;可能母亲认为这是合理的要求,自己没必要让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母亲的固执源自母爱的执著,母亲的坚决源自作为已死去的儿子的母亲的强烈自尊。无论是母亲直挺挺的背,还是对女儿的严厉,还是这里的固执都是由于那个在苦难中坚强滋生的自尊的灵魂。这是一个多么高贵的灵魂。无论生活怎样的艰难,她对生活的态度永远是那样的坚定,让我们折服!儿子是不是小偷是其次的,作者主要想要赞美的是天下最沉重也是最伟大的母爱,是那颗永远高贵的灵魂。再如授课《斑纹》时,我们就可以从文本最后一句“因为距离的遥远,在神的眼里,我们,不过是一些斑点”中找到关键词语“不过”,然后去深究作者的写作目的,文章主旨就不难理解了——人与自然是平等的,需和谐共处。再如《雷雨》中,我们可以品读周朴园与鲁四萍的那些经典的对话;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我们可以品读王熙凤出场的那几句话;如《金岳霖先生》一文,我们品读金岳霖先生的 “今天是徵因的生日”这句话。

学习字里行间去品读情感,去真正理解作者的所感所悟,这是情感共鸣的前提;如果不得法,情感的共鸣会流于形式,最终学生会胡乱生发一通,毫无意义可言。

情感共鸣,美不胜收。如果铺垫得好,品读也好,学生的情感一旦被触动,那结果当真是美不胜收。

如《我与地坛(节选)》一文,第一部分是作者对生死的思考,第二部分是叙述对母亲的怀念。有了第一部分的铺垫与品读,学生对作者有了初步的了解,于是我决定在讲解第二部分时,以诵读为主让学生去体悟作者对母亲的情怀,以期望能产生共鸣。下课了,学生用掌声送我出门,更让我感动的是,当周的随笔里,几乎每一位同学都谈到了自己的父母。现摘录几则:

“只要你喜欢就行。”我放下电话,眼泪却夺眶而出。为了换一副漂亮的眼镜,我花了妈妈355块钱。此刻,以前妈妈所有的“苛刻”我仿佛都明白了。让我们去理解为我们操碎心也痛碎心的爸爸妈妈吧!(生1)

“我把买摩托车的钱给你买电脑吧……爸爸买车还有机会,可不能让你失去学习的机会……”我紧紧抱住爸爸,爸爸也拥抱了我。我真想快点长大,赚了钱就给爸爸买世上最棒的摩托车。(生2)

该上学了,仍是妈妈送我。我理好东西,不经意望了一下家门口,却发现爸爸正朝我这边看。他发现我看他,就马上转过头去……以前一一幕幕都浮上脑海:小时候,我的脚被自行车夹伤了,爸爸发疯似地抱我上医院;我迷路了,爸爸找了我两天两夜……谁说爸爸曾经因为我是女孩儿而不要我?(生3)

父母的爱如同一望无际的海洋,在没有航标的汪洋中,我经常迷失自己;父母的爱如同三月的春风,在和风细雨中,我往往只懂得肆意开放……(生4)

这是最让我感动的一堂课,也让我觉得情感的共鸣可以激发学生无穷的潜力,无论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思考。于是,在以后的语文课堂里,我会有意识地让学生从文本获得共鸣,去触动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情怀。如《英雄》一文,引导学生在当下社会中对英雄的思考,学生的回答是同样鲜活,还给了我无限的启发,真正是教学相长了。如《礼拜二午睡时刻》,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寻找在当下社会中像母亲一样在苦难中生活却仍然坚定、骄傲的人,思考当碰到一个在艰苦生活中保持微笑的人我们要做些什么,当我们面对挫折时应该做些什么。

什么样的语文课是一堂好课?薛法根老师说:课堂贵在简约之美。王崧舟老师说:好课三味——语文味、人情味与书卷味。的确,高中的语文课,应以“情”为轴,以文为轮,载着莘莘学子,隆隆前行,去领略语文之大美。

猜你喜欢

字里行间青海湖语文课
那美丽的青海湖
轻轻松松聊汉语 青海湖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青海湖》
踏浪青海湖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字里行间感情怀——方法运用课“凡人情·伟人情”
让“鲜活感”跃然字里行间:浅谈如何写好现场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