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诗词教学与音乐的融合

2014-03-12李曼

语文学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流行歌曲古典诗词

○ 李曼

(山东省单县第二中学,山东 菏泽 274300)

古典诗词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比重,鉴于文本理解上的困难很多学生对学习大量古典诗词持排斥心理。因此,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鉴赏的兴趣需要教师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而音乐在校园文化中占据强势地位,席卷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而文学与音乐相伴渊源已久,《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就是根据乐曲来划分的;楚辞、唐诗、宋词、元曲都能合乐而唱。列夫·托尔斯泰说:“音乐的魔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受的事有所感受,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事一变而为可能。”因此,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对音乐的运用可以成为落实教学目标的切入口。

一、帮助学生了解掌握诗词的有关知识,提高欣赏水平

比如讲到诗词中起兴手法,朱熹关于兴起的定义虽然准确、简捷,但学生听了仍觉云里雾里,而运用学生耳熟能详的歌词举例讲解便能古今沟通。黄梅戏《天仙配》里面“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夫妻双双把家还”,民歌《东方红》里面“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两句歌词立刻让学生恍然大悟,此刻趁机引导学生还能让他们联想到许多歌曲里面运用了起兴手法。

再比如讲到词的风格,宋词有婉约与豪放之分,通常我们会引用资料:“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苏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让学生感受二者风格,引用资料之后让学生对比来听邓丽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和屠洪刚的《精忠报国》,学生定会更准确地感受两种风格的不同。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浅显易懂。学生学了印象也很深。

二、以“中国风”流行歌曲作为诗词教学鉴赏范本,陶冶情操,培养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流行歌曲中有许多具有中国古典文化元素的“中国风”流行歌曲,专业词人在流光溢彩的古典诗词中寻求诗意的回归,从歌词、意象、意境、情感等诸多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和借鉴。比如林夕、陈小奇、方文山、黄霑、许嵩等,他们的很多作品都成为流行歌曲中的绚烂之作。让学生经常学习鉴赏这些具有中国风的流行歌曲,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够培养其对古典文化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引导学生分析语言、意象、表现手法以及主题情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中,与生活亲密接触,潜移默化中也提高了阅读鉴赏能力。

以方文山《菊花台》为例,《菊花台》是一首描写外出征战的将军与独自在家守候的妻子互相思念的歌曲,歌词婉转动人,含蓄哀伤,配合周杰伦的古典曲风,将哀伤之情演绎得淋漓尽致。“菊花”这一意象在词中不但表示离别之意,更有思念哀伤之感。此处可跟学生举例李清照的词句“满地黄花堆积”、“人比黄花瘦”。而歌词中“你的笑容已泛黄”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将“菊花的黄”与“笑容的黄”混淆一起,使人感到那温暖的笑容正在逐渐淡掉远去,由此哀伤而又动人的情感自然流露。“愁莫渡江 秋心拆两半”以拆字手法,将“愁”字分开来看,而“秋”“心”却恰恰是情景的写照。在古代诗文中,“秋”往往有指盼人团聚,孤单离愁之感,而“心”则恰好是妻子真实的写照,于是情景交融,而又浑然不着痕迹。另外歌词中运用了很多典故,描写战争离别的独特视角也值得让学生细细品味。

三、激发学生背诵兴趣,强化记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加强积累,重视感悟和熏陶。古诗文的背诵、推荐的篇目很多,更何况要求学生背诵的还有许多现代诗文。学生背诵任务艰巨,而在教学中适当地引入古诗词歌曲演唱,直接以唱带背,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代流行歌曲中有一类歌曲直接以唐诗宋词为歌词,配以现代的音乐元素演唱。典型代表是邓丽君,邓丽君通过其天生丽质的悠悠情怀将许多首经久不衰的宋词演绎得深情款款、典雅柔情,如《独上西楼》、《欲说还休》、《但愿人长久》、《芳草无情》、《胭脂泪》、《万叶千声》、《人约黄昏后》、《相看泪眼》等。另外也有其他歌手对古典诗词直接深情演唱,比如轮回乐队《满江红》是对岳飞《满江红·写怀》的直接吟唱,王祖贤的《声声慢》则捕捉了李清照词作《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的国愁、家愁、情愁。这些诗词都是唐诗宋词中的精华,有一部分入选初、高中语文教材中,在诗词教学中就可以将这些歌曲引入课堂,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融入诗词的意境中,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和理解诗词。通过富有情感的音乐演唱,还原诗词的氛围,多次聆听,可以强化学生对于诗词文本的一记忆。

例如:在熟读赏析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后,如果让学生机械背诵,定是索然寡味,笔者在播放一段《甄嬛传》同名歌曲《菩萨蛮》后,学生听着熟悉的曲调,学习的兴致立刻便提了上来,放第二遍时,许多学生不由自主地轻声哼唱。整个教室的紧张氛围得以缓和,轻松的气氛下班里的背书“特困户”也会禁不住参与其中。课堂上的一唱一吟,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很多同学当堂便能完成背诵,有的同学甚至能完整地唱出歌曲。同时,学生对词中描述的闺怨之情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而词与歌曲的对比,也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如何用发散性思维从不同角度来看待同一事物。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在提倡大语文教育思想的今天,不妨启发中学生从音乐中捕捉语文的气息,让诗词赏析的课堂也妙趣横生起来。

【参考文献】

[1]倪文锦.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曹明海,陈秀春.语文教育文化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3]李运松.语文教学与音乐渗透[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7(3).

猜你喜欢

流行歌曲古典诗词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怎样读古典诗词?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诗词之页
《打支山歌过横排》——“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五
《摘葡萄》——“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四